和“戀愛成癮”類似,奶茶“成癮”,也可能是一種情感“暴食”。
社會學家錨定的概念中,將“對愛的強烈渴望,反覆讓自己陷入低質量關係的行為模式”,稱作:“戀愛成癮”。
奶茶成癮,也有類似軌跡。
從行為上看,對“糖”執迷和身材管理同步;
情感層面,驚喜於茶飲迭代,不停嘗試新口味,在“曖昧—熱戀—分手”模式中無限迴圈。
“健康大師”眼中,奶茶可能是洪水猛獸;但在品牌從業者眼中,“成癮”這件事,令消費美學開出了理想之花。
順便孵化出了一個新茶飲品類“王國”。
No.1
“誰”在製造“成癮性”?
奶茶的“成癮性”,正悄悄蔓延。
美團資料觀資料顯示,近2成95後每週奶茶消費超過100元;近五成95後每週要喝2-4杯。“成癮性”消費實錘。
顯然不是單一生理決定。
我們會把焦點對準茶飲品牌。宏觀見解認為,它們靠不斷細分的流行飲品種類,不斷開發的消費場景,與消費者建立起情感與價值觀念的連結,後者願意持續買單。
那上述動作是不是由茶飲品牌單獨完成呢?至少在對流行的“演繹”上,很多品牌要藉助外力。
整個飲品圈對流行趨勢的研判和開發早已前置。
業內透露,有餐飲品牌已經確定好了2023年飲品需求單元,幾大茶飲頭部品牌也已經圍繞明年秋冬季的飲品確定了概念包裝。
而這些概念一部分來自原料商和裝置商。
調查顯示,飲品原料供應商圍繞飲品開發已經迭代出多重原料屬性,比如,由果粉、糖漿逐步向果味濃漿、果粒醬等獨立包裝的替代方案更進,同時由冷凍最佳化為常溫水平,保質期大幅提高。
它們的身份由原料供應自定義為飲品方案供應商,對品牌B端呈現聚焦“市場調研—應用特點—概念包裝—原料屬性—產品應用”的完整解決方案。
飲品圈的“植物基”概念包裝、飲品杯裝甜點化的應用,經由原料供應端,正持續發酵。
圖片來源於網路
裝置商也會為流行“炒作”加碼。
火鍋圈近來又悄悄流行起來的“炒冰”,基於線下門店的飲品互動場景,實質是把5年前的玩法重新拿出來包裝,不過較5年前,裝置商開發的炒冰機更加精緻,佔據很小的地方,可明檔展示,被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種草”。
飲品圈供給側的前置,要為消費者“成癮性”集體埋單。
No.2
流行“深海”的探索
如果說,供給側的前置是流行操作的橫向延伸,那,針對品類和產品應用的縱向深度開發,則是影響“成癮”消費復購的關鍵。
比如一個椰子的應用,它可以是生椰乳,也可以變成複合厚乳;可以作為某款奶茶的基礎材料,也可以變成椰子凍,點綴為一款小料。
“檸檬”根據不同的品種有不同“分工”,有的負責調香,有的提煉味道,有的負責品質。毫不誇張,一個檸檬單品,開年至今在南方孵化了近50個新品牌,LINLEE、檸季等品牌因其爆火,而“手打檸檬茶”更是被品牌圈定義為最值得重做的品類之一。
被瑞幸帶火的“厚乳”,邊界被無限開發,達到了“萬物皆厚乳”的泛意。
燕麥、椰子等植物奶可以是厚乳,牛乳中新增芝士復配也可以是厚乳,厚的是成分,是營養,因此濃醇度可以隨意切換。
在厚乳的概念包裝下,絲絨拿鐵、綿雲拿鐵、燕麥拿鐵等產品相繼出圈。一業內人士發文稱,乳製品的微創新就是“革命”,沿著這個思路,會有突破性變化不斷出現。
今年的飲品圈,圍繞原料端深度開發,有兩條明顯主線:
第一條主線
水果基維度開發:檸檬—椰子—油柑—黃皮—斑斕—佛手—杏子主題代進;
第二條主線
奶品厚度開發:圍繞植物奶和牛乳做復配;
聚焦馬上到來的冬季品相開發,業內給出的觀點是圍繞“養生”主題展開,比較高明的做法是蹭IP熱度。有訊息稱,因為環球影城帶火了“黃油啤酒”這一飲品,幾個頭部品牌正在圍繞“黃油、啤酒風味糖漿”兩個基礎原料做深度開發,藉此呈現2-3款的熱飲。
圖片來源於網路
No.3
“成癮”和審美需求有關
回到我們最開始探討的話題。
南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史蒂夫·蘇斯曼指出:“戀愛成癮”跟社交媒體、文藝作品對“愛情”過度美化的呈現有關。比如:墜入愛河 fall in love,浪漫且充滿美學意境。
同理,“半杯皆是料”,一層“雲頂”烘托出來的甜蜜感,同樣富有審美價值。
圖片來源於網路
始終認為,將複雜事物統一在一個“概念”上,是形成共識的基礎。這個共識,放在飲品圈,是否可以概念為:“成癮的東西都和審美需求有關。”
今天頭部茶飲品牌內部最吃香的組織結構就是市場部,負責品牌設計。早前它們重金挖江小白長圖寫手,如今低調研究Svg頁面互動方式;
不管是自媒體,還是社交端,或酸性、或復古、或條漫,茶飲品牌集體造出了大片質感。
美好生活方式的確需要上述介質傳遞。
最近關注到周杰倫的防彈咖啡一年賣200萬盒。為什麼?在於它放大了生酮飲食方式,加入椰子水和草飼黃油等脂肪,替代了碳水能量來源,告訴你可以減肥,所以“潛力股”們看到了美的希望。
圖片來源於網路
飲料要喝0糖的,奶粉要買低敏的,啤酒要喝精釀的,買護膚品要看化學成分……你看,流行消費話題也要將健康審美拉滿。
即便一個很小細節,茶飲品牌也要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美學觀點,而對這個品牌產生興趣,帶來轉化。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雅詩蘭黛每次推出的產品都在突破行業的邊界。
其實,從115美元一罐的天價面霜開始,她就在包裝高階審美產品,讓許多貴婦爭相買單,逐漸產生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在這個過程中,人們自願貼上了“用雅詩=有身份的美”這一情感認同。
這樣看起來,歷史確實是可以換一種形式發生。飲品圈也在透過審美包裝,把產品與消費繫結,沿著社交裂變、圈層影響、身份標籤的路徑去深耕,繼而誕生品牌溢價。
No.4
“成癮”效能否消失?
不能。
我是從一個消費場景覆蓋的角度去思考的。大概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
今天,茶、奶、奶茶、果茶等等細分品類之間的界限早已模糊,甚至與咖啡的界限都開始模糊,消費者在廣域的消費場景中都能見到奶茶的身影;
第二個維度
沒有被模仿過,就不能稱之為品牌。茶飲偏偏喜歡模仿,短期內一個潮流會快速打透,傳遞到消費端;
第三個維度
今天的茶飲品牌,拓店速度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週期。以往年內開100家都很困難,但飲品拓店,開始進入500家/年的速度單元。
個人認為,飲品的連鎖萬店時代,也許會統領整個餐飲行業。這個話題,我們留待下一篇文章中討論。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美團資料觀 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