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語:
立冬後,下雪了,請你喝冬天的第一碗湯
立冬已過,寒氣襲來,很多地方開始斷崖式降溫,是時候安排上冬天第一碗熱湯了。
在中國,飲食不可無湯。南方人要是聽見一句“喝湯啦!”就意味著開飯了。一勺湯便是飯前的一口鮮。而北方人要是開始喝湯,那便是已經吃完飯菜,放下筷子,喝口湯,溜溜嘴。
無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最暖都不過冬日一碗湯。“冬天進補,開春打虎。”滋補正當時,喝碗養生湯。
今日,就來看看中國哪裡的湯最養生?
說到喝湯,我們肯定先想到廣東的老火靚湯,但似乎又選不出一個代表。因為廣東的湯鍋裡,藏著一個菜市場。
廣東的湯料各種各樣,烏雞、老鴨、茯苓、荷葉、椰子、霸王花……外地人看見都驚呆了:“廣東是不是萬物皆可煲湯?”
不止湯料應有盡有,做湯的時間也很講究。老火慢煲三小時、慢燉四小時,就是所謂的“煲三燉四”。煲湯綿滑幹濃,可口鮮美。基本一年四季都能喝到。而燉湯,則是最適合冬天的方法,相比煲湯的濃郁,燉湯靠蒸汽,湯更加清澈。
椰子燉烏雞就是燉湯中的經典。用水果做湯料,椰子殼來裝盛。而且每份湯料都是為食補而生。椰子大補,適合體寒的人。烏雞甘平,補肝益腎。
來一碗永遠不會重樣的廣東湯,嘗著各種驚喜的湯料,就嚐盡了對生活的所有體驗和希望。
總覺得冬天的湯裡必須有大肉,不然便不叫滋補。可當我來到雲南,才發現素湯也能養胃又養心。
曾聽過一句俏皮話: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一條腿的。這“一條腿”便是菌類,言下之意,食用菌的營養價值很高,在植物性食品中達到了頂峰。
喝一碗菌菇湯,可謂是站在頂峰中吹響了集結號。一般的菌菇湯一定會有香菇、金針菇。所以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多嘗試幾種。
有人說,熬湯不能沒有竹蓀,吃起來脆爽鮮嫩。若要讓湯中多幾分香,那便不能忘了羊肚菌。不愧是“草八珍”之一,不管煮什麼,只要加上羊肚菌,就會生出鮮美奇香。
看著菌菇們在鍋中浮浮沉沉,便忍不住夾一筷子。湯汁被菌菇吸足,在口中迸射,溫暖、滿足又清爽。
汪曾祺在離開昆明四十年後,依然忘不了昆明的菌子。原來,菌菇的鮮美清爽,能讓人掛念如此久。“春吃鮮花夏吃果,秋食野菌冬喝湯”。那麼在冬天來一碗菌菇湯,秋天的遺憾便不會留到第二年。
每當看見飯桌上支起一口大鍋,便覺得吃菜喝湯就是最滿足酣暢的事。直到遇見瓦罐湯,才明白喝湯可以又滿足又秀氣。
“天下美味一罐收”,瓦罐精妙之處就在於食材的鮮香都能被瓦罐鎖住。而且在小小罐中,藏著豐富到極致的搭配。
最暢銷的瓦罐煨湯則是雞蛋肉餅湯,還有香菇肉餅湯、桂圓排骨湯、蘿蔔排骨湯、海帶排骨湯、冬瓜排骨湯……這些組合最常見,最樸實,無論你來自何處,喝上一口都覺得親切。所以也讓很多人不知道最正宗的瓦罐湯在南昌。
瓦罐湯的名聲起於南昌,多虧當地的水土。景德鎮為南昌提供了上好的陶器,而瓦罐跟其他的器皿相比,它保溫的時間最少要翻兩倍。一個個小瓦罐放在大瓦罐裡,在炭火中六面受熱,慢煨七小時以上,於是所有的鮮美和精華都在湯裡。
同時,瓦罐湯的核心在於湯。南昌周邊多河湖,而且水質含硒等礦物質,所以口感偏甜,最適合煨湯。
持久溫暖,遵循自然,似乎是每份瓦罐湯的健康之道。
對湖北人而言,愛喝的湯裡,一定有碗叫蓮藕排骨湯。對湖北而言,有水的地方就有蓮藕。
蓮藕被李時珍稱為“靈根”,味甘生津。而湖北蓮藕聞名全國,這種藕又面又甜,粉嫩白淨,不少人直接生吃。
其中,洪湖蓮藕被譽為“水中之寶”,不僅瑩白如玉,吃起來更是粉軟。選幾塊略肥的排骨,燉在一起。文火煨上一個多小時,肉爛脫骨。
白湯裡有著淡淡緋紅,煮熟的蓮藕,性子由涼變溫,祛燥清火。一口咬下去沙沙的,還連著絲。
藕養著人,人想著藕。一到冬天,離家的湖北人,便開始思念家鄉的藕,開始期待過年的藕湯、藕夾和藕圓子……
來到河南,很多人說一定不能錯過胡辣湯。但在冬日時節,不如先嚐嘗河南的山藥。
因為在山藥中,最出名的就是河南溫縣的鐵棍山藥。質地綿密、肉質細膩,水分少、口感幹綿、甜香。多吃一點也不怕上火、滋補脾胃腎的功效。溫縣當地有句俗語,“山藥秋冬補,開春能打虎。多喝山藥湯,臉色紅槓槓。”
詩人陸游活了80多歲,被稱為長壽詩人。有人說,這也許跟他常吃山藥有關係。“秋夜漸長飢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
十月山藥就已成熟,一碗熱騰騰的排骨山藥湯暖身正好。只需稍燉一會,山藥就變得綿密軟糯,而且吸足了排骨香。秋冬時節,來一碗山藥排骨湯,又滿足又養生。
愛喝湯的人,不僅希望養生,而且還貪戀湯的鮮美。不禁想到“鮮”字的一半是“羊”。羊肉補體虛,祛寒冷,溫補氣血。所以對於愛吃肉,又追求健康的人來說,羊肉湯真是冬日第一湯。
說到羊肉湯,那一定要嚐嚐山東菏澤單縣羊肉湯。因為在中華名吃菜譜上,以“湯”字入譜的只有這獨一份。
單縣羊肉湯與眾不同,就在於湯裡的羊肉和羊骨來自於魯西南的青山羊。羊肉幾乎沒什麼腥羶味,吃起來香而不膩,爛而不糊。
勺子在湯裡轉一圈,白白湯底似奶一般。這時候配上個燒餅,然後掰成小塊,泡在湯裡,燒餅都是羊湯的味兒。
一勺羊肉一口餅,終於嚐到“中華第一湯”的鮮了,嘴巴不由得又被燙得呵了幾口氣。
鴨血粉絲湯,似乎是南京第一紅火的美食。肚子餓的時候,一碗鴨血粉絲湯能同時解饞又飽腹。
鴨血的蛋白質的含量豐富,而脂肪含量卻很低。同時,粉絲能有效控制體重。因為粉絲在製作中,澱粉變為改性澱粉,血糖指數降低。
但如果逛到小巷的老店裡,湯裡往往只有鴨血沒有粉絲。因為在老一輩南京人眼裡,鮮鴨血叫“鴨衁(huāng)”。不過,不管加不加粉絲,反正鴨血是核心。
煮熟後的鴨血保鮮期很短,夏日裡只有半天,冬天也只有三五日。鴨血在加熱中如果不加水,會導致其質地變老。所以好的鴨血吃起來,嫩如豆腐,柔滑適口。而鴨血湯的那份鮮美,一定意味著對水量和時間的嚴格把控。
鴨血湯放不放粉絲,也許在現在沒那麼重要了。因為就算加上粉絲,也不會忘記認真做一份鴨血。美食永遠在更新,人們對美味和健康永遠貪心,永遠有追求。
清代美食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寫: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無湯下飯,即美味盈前,亦有時食不下咽。
冬日的湯,不僅給身體補充水分,還提供熱量,更喚醒了我們對城市的記憶和對家的懷念。原來,從一碗湯的食材,可以看見城市的特色,藏著身體的需求,和我們對季節的感知。
許多人相信,不時不食,順時養身。所以,冬天的第一口湯,一定要好好喝啊!
文字為物道原創,轉載請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