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紅旗嶺(位於祁門縣新安鄉),是大山中一條蜿蜒崎嶇的公路,山高坡陡,地勢險峻。但幾十年來一直只是道聽途說,沒有親臨體驗過,因此上一趟紅旗嶺,漸漸地成了我一個不大不小的心願。
不知不覺中夏天走了,菊花開了,在經歷了炎熱的侵襲之後,人們都在充分享受著這秋天帶來的涼意,收穫的季節去感受一下大自然,我堅定地選擇了紅旗嶺。
從良禾村到洪方村,紅旗嶺宛如一條巨龍盤旋在祁東兩縣交界處的崇山峻嶺之間,上嶺下嶺綿延30公里,汽車從上山的時候開始,我突然之間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隨著海拔的不斷增高,感觸也在不斷地增強,處在不同的高度,放眼眺望,或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或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或有“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感覺。
大山中的植被茂盛,生態完好,樹林蔭翳,鳴聲上下。沿著山路盤旋而上,山泉飛瀑,懸崖奇石,時而可見。時至深秋,滿地都是松針,像鋪了一層紅彤彤的地毯,柔軟舒適,給人一種愜意輕鬆的感覺,山風不時吹來,楓葉如蝴蝶般紛紛飛舞,清靜而自然,每天早晚,山上全都被大霧籠罩,“仙山隔雲海,霞嶺玉帶連”,宛若仙境。置身大山的懷抱,讓人瞬間忘記了一切,找到了自由的真實的自我。終日被生活的壓力所束縛,過得緊張和忙碌,不知所云。在這個美麗的季節,放下一切走出生活的困擾,偷得浮生半日閒著,不失為一種片刻中的自我解脫吧。
在山頂的最高處有一處“仰天湖”,稱之為湖也許根本算不上,20來平方米,幾十公分的水深,但奇就奇在這裡地處最高,沒有任何水源,湖中的水全靠下雨積存,任憑風吹日曬,湖水從未乾涸,這樣想來,稱之為“天湖”也確實不為過了吧。還有一處叫“雞母石”的,在快下到嶺腳,有一塊5米左右高的巨石,狀似母雞,雞頭朝著祁門縣方向,尾巴朝著東至縣。聽村中老輩人說,天氣晴好的時候,站在這裡可以看到長江,遠遠的猶如一條白練,足以說明海拔的高度。
“白雲生處有人家”,大山中零散地分佈著幾處小村落,村民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輩輩守護著這片家園,不曾捨棄。
山中的收入來源主要靠茶葉和油茶,茶油是一種無汙染純天然的食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近年來價格也是年年上升。俗話說靠山吃山,先輩人種下了大量的油茶樹,房前屋後都是,好的年成,人均收入超過萬元,加上春茶,也算得上是自給自足、衣食無憂了。秋季正是油茶收穫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曬滿了茶籽,雖然油茶的採摘和製作是一項比較繁重的農活,但勤勞的人們割捨不了這份傳統的生存產業,年復一年,樂此不疲。紅旗嶺的秋天就是他們收穫生活的季節,他們也深深熱愛著這裡的秋天,享受著季節享受著生活。
紅旗嶺不僅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近兩年來,更是被電力部門看中了風力資源而投資開發風力發電,國家電投安徽東至紅旗嶺風電場專案已於前年開工建設,工程總規劃容量76MW,年可利用風力小時數2017小時,年上網電量預計可達1.533億度,也算是為電力事業貢獻了一分力量。長約60米的風葉組裝成的巨大風扇,在風力的作用下緩緩轉動,成了這大山之巔一道特別的風景。
紅旗嶺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村民們都保持著純樸的民風,勤勞致富,熱情好客,而且不乏民間秀才。樂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40來歲瘦小個頭,在忙於農活的同時,深深熱愛著唐詩宋詞、古文名句,像《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張口就來,李杜詩篇如數家珍,令我打心裡佩服。茶餘飯後大家聚在一起談笑風生,也就多了一個話題,甚至時不時來一場飛花令猜詩詞,勾起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記憶和興趣。我想這也算是紅旗嶺秋意的特別之處吧,把詩詞融入生活、寄情山水,樂亦無窮也。樂山先生飽讀詩書也得到了大家認可,村裡聘請他為文書,帶著大家一起學公文寫材料,村組幹部的整體文化氛圍都變得濃厚起來。今年以來良禾村發動村民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文化衛生服務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人們的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
在秋天的季節裡上紅旗嶺,了卻了我多年來的願望,更重要的是讓我感受到秋天的紅旗嶺,不僅僅有著風景和自然的美麗,更是處處透著收穫的美麗,收穫了季節,收穫了文化,收穫了生活。
文:汪雄文 圖:李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