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古稱臨城,一個歷史不算悠久的城市,而一個城市的發展,要有她自己的文化底蘊,這是和這個城市的歷史以及人文息息相關。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臨城老街就是發生在這座城市中故事的延續,或許多年後再翻看這些消失的記憶,才能感到一個城市文化的厚重。珍藏記憶,重溫歷史,讓我們一起,追憶發生在臨城老街的那些歲月往事。
新華街舊影
老城老街的往事
老臨城過去有五條老街道,以火車站為中心,站前向北三條街平行。中間的是一街,也叫大街,後命名新華街,也就是老臨城商貿業比較發達的一條街,很多鐵道游擊隊的故事都是在這裡發生的,也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拍攝《鐵道游擊隊》《小小飛虎隊》等電影電視的場景地。一街東邊的街叫二街,後命名新市街曰南崗子街。一街西邊與新華街平行的叫三街,後命名為新興街,因三街往北分岔,靠鐵路的又叫順河街,因有一個日本修建的水塔又叫水塔街;三街的南邊又叫幹街,老三街。車站前向東叫四街,後命名為前進街,現在叫永興西路。火車站前向南是大片的鐵路宿舍,屬於後建的稱為五街。
斑駁陸離的老屋
在水塔街鐵路貨運場門北有一個高高的水塔格外引人注目,這是1940年日軍佔領臨城時修建的水塔,塔高37米,儲水320噸。在三街和新華街之間,有一處老建築已經坍塌得非常厲害,幾處精美的磚雕也搖搖欲墜,詢問周邊的居民得知,這裡最早是一家地主的油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收歸國有,用作臨城第二餐飲部,後來改為薛城薑汁廠,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薑汁廠遷走,廢棄後衰敗。在三街的一排瓦房後面,有個老式建築,透過巷道進入後,居住在此的一位熱心老大爺告訴我說,這是已經廢棄的薛城火車站辦公樓,門窗已經被拆走,走近後看到“危房勿進”四個大字,我便停住了腳步。
水塔街
老街長長的路面不寬,經年代風雨侵蝕的水泥路上裸露著凹凸不平的石礫,朝著天空露出它那蒼白的面龐。來往的車輛在窄窄路面顛簸,時不時捲起一層一層的灰塵飄散在空氣中,濛濛地交織著路旁小販的吆喝聲以及過往行人忙碌的背影。在車輛的嘈雜聲中,矗立的是那一排排高矮不平的房子。有瓷磚鑲砌的房子,在陽光下露出它那精緻的外表;有用紅磚頭堆砌而成的老房子,青苔小草的身子從磚縫間探出來;也有大塊水泥開裂露出斑駁身影新舊參半的老房子;更有著只是石頭青瓦的舊房子。這些一層、兩層、三層、四層的房子在街旁排列著,顯現出它的古舊,窮人與富人里居住,不管那房子是父輩賜予的還是自己新蓋的,都是老街的陳列。
遊走在新華街
老街隨著新街道的延伸擴充套件,把我幼年的記憶埋在沉落的內心,理髮店、茶莊、中藥鋪子、街頭小吃,面容依稀可辨,內裡完全是嶄新、時髦。失落了老街,也就失落了童年的絕大部分,車站下賣洗臉水、茶水、瓜子的,賣混沌、油條、麻花、米糕、糖葫蘆…還有那拖著長音的叫賣聲隨著時光飛逝漸行漸遠了。新華街是當年老臨城比較繁盛的一條商業街,也是拆遷前保留老房子最多的一條街道,由於年久失修,一些老房子面臨毀壞和消亡的危險。整條新華街有300多米長,街道兩側的老房屋已經拆除殆盡。在新華街南首西側,有一個兩層的小樓,門前多了個美容院標牌,刺眼的招牌似與這座百年老房子有些格格不入,當我找準角度按下快門的時候,總感覺這張照片怪怪的。位於這個建築東側原本有一個比較有名的中藥鋪——懷濟堂,很多老人都記得這個名字,一位在此乘涼的老人告訴我:懷濟堂是民國時期王姓中醫開的中藥鋪。他小的時候還到這裡讓中醫先生搭過脈看過病,現在老建築已經了無蹤影,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醫院。在新華街中間,有一個據說是當年用作當鋪和錢莊的地齊樓,建有地下室,詢問房屋的主人,他對這座房子的歷史不是很瞭解。還有的就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最津津樂道的“袁家堂子”,據說當年日本人在裡面洗過澡,洗澡堂子一直開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
20世紀90年代的水塔街 孫尚亭提供
新華街的老房子多是頂層帶望臺的崗樓,多建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這或許與日軍佔領臨城時便於自我防備的原因吧。試想,日軍站在高高的崗樓上,整個街道都在他們的窺探下。據今年已經95歲高齡的張老先生說:當時街道兩側多是一些四合院,四合院裡住著日本軍官和士兵,他們戒備森嚴、等級分明,住所按照不同的級別住的位置也不一樣。四合院裡,坐北朝南的是兩層尖頂青磚瓦房,這些向陽的房屋是日本軍官住的;兩側東西房是樓頂帶瞭望臺的兩層平頂房,是站崗的衛兵住的;南屋草屋平房是廚房或工人住的地方。這時,我恍然明白了沿街的老房子頂上為什麼多設有帶瞭望臺的崗樓。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紛紛遷出老街,老街上的企業有的倒閉清產,有的遷到了別的地方。到20世紀90年代,老街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街市衰敗,有的已經人去樓空,雜草叢生,偶爾回去看看,心中不免生出一絲淡淡的失落和悵然。
流動的老街
漸行漸遠的臨城老街
走過老街,我又回到了喧囂的現代城區。老街,傳承歷史,展現文化,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記憶。多年的人生旅途使我已擺脫童年稚嫩的面龐、淡忘了臨城老街的記憶。
經歷了抗日戰爭的鐵道游擊隊的老街身上,隨處可以見到古色古香的歷史遺蹟。漂亮的樓牌,精美的雕花,古老商鋪前的門當,無不時時透露著老街曾經是何等的繁華。遺憾的是,今天放眼望去,除了一些老街的老居民對老街的歷史能略微瞭解一點外,年青一代除了看到破破爛爛的老街,別的一無所知。如今老街雖然老,卻無法給人以老的美。老街一棟棟老房子邊上,悄悄地樹立起了一幢幢現代化的樓房。現在的人民似乎越來越不願意住在老街原來這些破舊的、陰森森的老房子裡了。於是推倒了重來,很快地,第一幢現代化的房子起來了!於是,越來越多的老房子倒了,新的房子起來了。長此以往,老街應該改名字叫新街了。那些沒有被拆建的老房子許多也因為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像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已經無力再為自己去撫平滄桑。她唯一能做的是等待,等待著將來有一天,人們會發現,原來我們還有這樣的一位看著我們長大的老人默默地迎著風雨,而我們卻把她給淡忘了……
新華街地齊樓舊影
磨滅不了的印跡
老街裡有些東西在慢慢消失,新鮮的事物也逐漸滲透進來,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老”字的含義也模糊起來,但它的本質和精髓已深刻地烙印在人們的心中。光陰荏苒,黃色的老年曆被一一更替,老街越發顯得老態龍鍾。可是,老街再老也無法讓我忘掉它的模樣,再舊也無法走出我們的記憶之門——老街的古道小巷,瓦房舊井裡隱藏著多少動人的傳說不得而知,信手來都可以講述一段耐人尋味的滄桑往事。然而擁有者卻大多安然淡定,並不在意。也正是這一份輕描淡寫,構成了老臨城最迷人的底蘊。在一路追溯而上的過程中,那些屬於老街獨有的符號也擁有著與老街共同的命運,在歲月中留下了自己磨滅不了的印跡。
參考館內文獻:《薛城文史》之臨城記事
本文首發《棗莊檔案 》,轉載旨在傳播更多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