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民間故事》之949章,如果您喜歡看民間故事,記得常來!
宋徽宗年間,邳州的李三茂和張二明是同村人。兩家的父輩交情甚好。他們歲數相當,都喜好作詩賦詞,兩個人都希望將來能透過科舉考試做一名官員。
李三茂的父親在京城裡做米麵的生意,因為為人厚道、童叟無欺,附近的鄉民們都願意到他店鋪裡買米麵。沒過幾年,李三茂父親的生意就開始紅火起來,在京城買了宅子,就此在京城裡紮根了。
不久後,李三茂的父親就安排僕人到老家接他和母親,李三茂依依不捨地辭別了張二明,跟著母親一起去了京城。
離別那日,二人相擁而泣,並互換了各自的玉佩,李三茂含淚跨上馬兒,隨著僕人和母親走了。
自此一別,二人就未曾謀面過,但兩人經常有書信往來,互訴衷腸。
就在科舉考試臨近時,張二明一邊挑燈讀書,一邊書寫信件,再三詢問李三茂的近況。可近十日以來,李三茂一直沒有給他回信,張二明擔心不已,打算提前趕赴京城,前去拜訪好友李三茂。
兩日後,張二明背上行囊,辭別父母雙親後踏上了去往京城的道路。
一路走來,張二明興奮不已,畢竟平生裡第一次遠行,沿途美景讓他流連忘返。
走到第五日的時候,張二明一路走來,卻未發現有客店,眼看著天已經黑了,他只得摸黑前行尋找歇腳的住所。
二更末了,忽然前方不遠處傳來一陣嗩吶聲。張二明抬頭望去,卻見有幾盞燈光在黑暗裡左右搖曳。
“既然有路人提燈經過這裡,此處應該有人家才是!”張二明大喜,趕忙加快腳步走了過去。
到了近前,張二明愣住了,在他身前迎面走來一群人,最前面的兩個人手裡拎著燈籠,身後幾個人正在吹奏嗩吶。
再看後面是一頂紅色花轎,門簾低垂,正在左右搖擺。
“怎麼有人在夜裡娶親?真是怪哉!”張二明暗暗說道,隨即閃到了一旁。
忽然,轎子停了下來,從花轎旁的白馬上跳下來一位男子。那位男子身穿紅色長袍,頭戴一頂紅冠帽,胸前佩戴一朵大紅花,正是一位新郎官。
男子疾步上前,攔住張二明的去路。張二明疑惑不解,欲要詢問。那位男子微微一笑,躬身拱了拱手,說道:“賢弟別來無恙!”言罷,男子緩緩抬起頭來。
張二明定睛一看,不禁大吃一驚:“李三茂!李兄你為何在這裡?”
“今日是我娶親大喜之日,方才接到新娘,得知賢弟正趕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為兄惦念你,特來此處迎接賢弟了!”李三茂說道。
“原來是李兄的大喜之日,怎麼之前沒有聽你說過這事呢?”張二明說道。
“一直是父母雙親在操辦,良辰吉日尚未定下來,休要再說這些了,快跟我回家喝酒去吧!”李三茂顯得有些慌張,說話間有些吞吞吐吐。
“那今晚我要多討幾杯喜酒喝了!”張二明沒有多想,說完後大笑起來。
李三茂拱了拱手說道:“今夜你我一定要喝個痛快!”兩人仰天大笑,隨後抱在了一起。
花轎一旁走來一人,牽著白馬很快走到張二明身前。
“賢弟請上馬,隨我一同回家!”李三茂說完後兩個人分別跨上馬兒,轉過身朝著京城走去。
二人有說有笑,大約走了一個時辰,這群人在一戶宅院前停了下來。大門兩側懸掛著燈籠和紅色綢緞,院子裡熱鬧非凡。
“賢弟,請隨我進屋!”李三茂跳下馬領著張二明進了院子。院子十分寬敞,兩側的僕人們正在埋頭幹活。
二人很快到了正堂,此時正堂內燈火通明,賓客滿棚,好不熱鬧。張二明四下找尋,卻沒有發現李叔伯,欲要張口詢問時,李三茂將他打斷,領著他去了一間偏房。
“一路勞累,賢弟先在此休息片刻,我去去就來!今晚你我一定要喝個痛快!”言罷,李三茂走了出去。張二明有些疑惑,為何不讓我觀看拜堂儀式,卻讓我在此等候呢?真是奇怪!客隨主便,張二明沒有再多想,坐下來休息。
半個時辰後,李三茂推開房門,他一揮手僕人端著酒菜相繼走了進來。
等酒菜上齊,李三茂關上房門,與張二明暢飲起來。二人觥籌交錯、把酒言歡。兩人闊別多年,越喝越是盡興,訴說衷腸時彼此居然流下了熱淚。
不知喝了多久,張二明不勝酒力,迷迷糊糊睡著了。
等到張二明醒來時,已是隔日清晨。他睜開眼睛看到眼前景象,卻讓他大吃一驚。此時他躺在荒草地上,周圍盡是雜草,不遠處便是進京的主路。
張二明疑惑不解,昨夜之事似乎是一場大夢一般,他在四處尋找半晌,並未見到有人在這裡居住。
“真是奇怪,難道是個夢?”張二明搖了搖頭,背起行囊後朝著京城走去。
幾日後,張二明到了京城。他四處打聽,找到李三茂的家。李叔伯見來人是張二明,熱情地將他迎進家門。
就在談話間,叔伯說:“不瞞賢侄,我兒李三茂一個月前突發重病,人早就沒了。”言罷,叔伯眼圈一紅。張二明得知李三茂已經過世,險些摔倒在地。
他來到李三茂的書房中,看著他給自己未寫完的書信,不禁潸然淚下!
隨後,張二明在李叔伯的陪同下前去墓地裡祭拜李三茂。
不久後,張二明中了狀元,在京城裡做了官,每到清明時節他總會去墓地裡祭拜李三茂,直到張二明離世!
筆者感言:
雖然李三茂已經患病離世,但他心中卻一直掛念張二明。他特意借娶親之名與張二明把酒言歡,目的是讓他知道自己一切安好,這份情誼深似大海,不禁讓人感動淚目!人生若能得此知己,便也是一種福分了!
宣告:民間故事意在向世人闡述道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