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中國—東盟博覽》2021年10月·下半月刊 撰文/鄭友
佔巴塞是湄公河在寮國的最後一站,湄公河在佔巴塞留下了許多故事。作為寮國下寮大省,佔巴塞被譽為寮國的“上海”,但繁華並非她的本色。在佔巴塞,坐在巴色河濱上喝喝寮國啤酒,步入瓦普寺聆聽歷史的迴響,向波羅芬高原進發,最後隨著湄公河的遠遠流去,於四千島告別寮國。
巴色,湄公河給予的答案
佔巴塞省的首府巴色,像是一架織機,來來往往的人在這片大地上如梭穿行,譜寫著自己與巴色的故事。
佔巴塞親王文翁在1975年流亡外地,留下了他未建成的宮殿佔巴塞王宮。佔巴塞王宮先是成為寮國的政治會議場所,接著又因為經濟困難而被廢置。幾經沉浮,佔巴塞王宮因其典型的法式建築風格被改裝成酒店後,它曾經輝煌的氣質重現在世人面前。從6樓的天台望去,可以看到整個巴色市的景色,而一樓的露天酒吧,亦是屬於一個人獨享夜晚的好去處。
佔巴塞鄉村稻田(攝影:John Dale,圖源:Flickr)
酒店不遠處便是巴色的老日跨河大橋(Lao-Nippon Bridge)。傍晚開車駛過大橋,橋邊的欄杆向後飛馳而過,河面的水流彷彿凝固了一般,一靜一動映入眼簾,極為舒適,安逸、空靈、簡約。
穿過大橋到達湄公河對岸,遇見撒嶗山。神聖的撒嶗山拔地而起,莊嚴肅穆地聳立在湄公河畔。山腰的撒嶗寺建築風格較為現代,是日本在2011年援助寮國建設的佛教場所。每當陽光灑下,寺廟內上百座佛像熠熠生輝,而寺廟外一座高大的佛像在山腰上慈悲地俯視著整個巴色市,顯得十分神聖與靜穆。
撒嶗寺大佛(攝影:mojocoffee,圖源:Flickr)
遠望山河,山下的湄公河流淌而過,被晚霞染得金黃的老日跨河大橋就在山下,河對面就是落日黃昏中安逸的巴色小城。駐足在撒嶗寺的大佛前,在夕陽中讓心與佛交流,心境便會慢慢地平靜下來。
白天的寮國是神聖的,夜晚的寮國是世俗的,巴色的美食將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夜晚走在湄公河畔,可以看到許多各具特色的飯店。法國殖民歷史給寮國的飲食風俗染上了獨特的文化氣息,卻少了許多法式餐飲繁雜的禮數。在一個不起眼的街邊小店裡,法式牛排、葡萄酒、雞尾酒等“高檔”飲食可能就藏於其中。
夕陽中的老日跨河大橋(圖源:Flickr,攝影:Matt Werner)
說到寮國最經典的菜式,非寮國火鍋莫屬。火鍋上面烤肉,下面煮菜,“一煮兩吃”。鍋底由內向上凸起呈半圓,有規律地開有很多細長的口子,以便熱氣向上升騰。鍋邊一圈盛有湯,用來煮菜。再配上寮國啤酒,吹著江邊晚風,人聲鼎沸的大排檔,或是清幽典雅的餐館,一幕幕巴色美食征服人心的畫面每夜都在上演。
以巴色為背景的電影《巴色無答案》中,主人公小波所追求的愛情是“無答案”的,但當你走進巴色,在神聖與世俗交匯之地,關於生活、生命的故事,湄公河給予你的答案已經在心中浮現了。
波羅芬高原,湄公河孕育的咖啡天堂
在巴色市向東望去,波羅芬高原 (Bolovens Plateau) 的蒼翠遠山沿著湄公河伸展,在濃雲密佈之下蔓延成長長的起伏線條。波羅芬高原,亦名“富琅山區”,位於巴色東部,是寮國南部富庶而起伏平緩的高原。
波羅芬高原(攝影:Guilhem DE COOMAN,圖源:Flickr)
在地貌和景觀上永遠獨立於繁華之外的波羅芬高原廣闊得好像沒有盡頭,僅透過血管一樣的蜿蜒溪水使其與湄公河畔的城市取得了些許聯絡。歷史上,波羅芬高原曾處於和外界政治權力隔絕的狀態,即使是強大的吳哥王朝在統治寮國時也止步於佔巴塞城。
湄公河從波羅芬高原上穿過,加之火山灰的土質,使得波羅芬高原成為寮國南部待挖掘的寶地。直到法國殖民統治和越南戰爭,波羅芬高原地區逐漸形成自己的發展特點。波羅芬高原以農業和旅遊業為發展支柱,種植水果、蔬菜以及咖啡、橡膠等經濟作物。
波羅芬高原(攝影:Veky Arnaut,圖源:Flickr)
在這片土地上,寮國南部的波羅芬高原地區,被寮國人用來種植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之一——阿拉比卡豆。20世紀早期,法國人在這裡建立農場,將阿拉比卡咖啡豆樹種帶到波羅芬高原,寮國人負責管理和栽培這些咖啡樹木並且生產咖啡。20世紀50年代寮國獨立後,多數法國種植者隨即離開了這片土地,但寮國人將咖啡豆種植技術和烘焙工藝都傳承下來,使得寮國咖啡保持了阿拉比卡咖啡的原汁原味。
波羅芬高原上種植的咖啡豆(攝影:margaux,圖源:Flickr)
阿拉比卡咖啡,獨特的“重口味”中也帶著馥郁活潑的動感,它以一種溫和明麗的姿態呈現在杯中,柔和得像湄公河邊清爽的風。在寮國喝咖啡也可以在咖啡中放入煉乳,這是當地人別樣的咖啡喝法。喝完後來上一杯綠茶,在濃香到清香的變化中,遠眺波羅芬高原,旅行的疲憊、生命的沉重、歷史的哀痛,彷彿如寮國人的性格,在湄公河遠去的水波中歸於平靜,身心自然而然地放鬆了下來。
離別了,寮國
湄公河穿過波羅芬高原之後,幾乎停止了南下的程序,也許是因為疲憊,也許是不捨向寮國緩慢的生活節奏告別。而寮國的土地似乎也刻意挽留它南下的腳步,放寬懷抱,讓它在寬達 14 公里的河道上肆意流淌。
於是,在向寮國道別之際,湄公河留給寮國一道如海島般的美景——四千島。
在四千島中,湄公河靜若湖泊,水道縱橫交錯。每當寮國進入旱季時,那些被水道分割的土地浮出水面,形成了一個個島嶼。而在雨季時仍露出水面的東孔島、東德島和東闊島是四千島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東孔島是迄今為止四千島中最大的島嶼,同時也是遊客最少的島嶼。坐著船在水面上慢行,搖搖晃晃讓人昏昏欲睡,但這種感覺很難讓人感到枯燥乏味。東孔島將寮國的散漫慵懶詮釋得淋漓盡致。
夕陽中的四千島(圖源:Flickr,攝影:Weronika Czekaj)
東闊島和東德島兩座島則是東南亞旅遊必到之處。較之東孔島,在這兩座島上可遊玩的專案比較多。
騎車遊覽東德島,然後穿越法國大橋前往東闊島,從一條小徑穿過森林和稻田,到達江邊,搭上皮划艇,遇見在江中嬉戲游水的精靈——伊洛瓦底江豚。而更多的遊客會選擇躺在一張吊床上小憩一番,看那些隱秘的激流,看著夕陽染紅了整條湄公河後漸漸沒入江底。
孔恩瀑布全景(攝影:John Dale,圖源:Flickr)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湄公河在邁出離開寮國最後的一步時,頓時發出如同俠客狂吼般的聲音,毅然決然地離開。這一聲狂吼,成就了東南亞最寬的瀑布——孔恩瀑布。遮天蔽日的熱帶雨林蒼翠欲滴,湄公河激流在其中橫亙出一條黃白相間的壯美瀑布,似乎是一塊翡翠上自然生長的紋路。
孔恩瀑布身處“四千美島”之中,兩者相伴相隨,也相互成就彼此。殖民時期,法國殖民者受制於孔恩瀑布,只能繞開瀑布,在附近的東德島至東闊島之間修建起一條長7公里、寬 0.6米的窄軌鐵路,名為東德—東坤鐵路。這是寮國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讓四千島成為了寮國最早與外界交流的視窗之一。
孔恩瀑布(攝影:jumbokedama,圖源:Flickr)
滾滾的湄公河流淌在佔巴塞不變的山川之中。山巒靜而流水動,時間彷彿在佔巴塞停止,卻又在指尖流走。動靜之間,一個個關於湄公河與寮國的故事,在時光中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