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再度不及預期。
日前,國家統計局釋出訊息稱,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95億元,同比增長2.5%,比7月份下滑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1.5%,比7月份回落了2.1個百分點。看到資料,市場各方一片譁然,而更多的疑惑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消費的不振?
本文將嘗試做出解答。
一
疫情擾動消費復甦程序
影響消費的第一個原因,是近期部分地區疫情的反彈。
自7月20日南京報告首例祿口機場新冠肺炎疫情感染者以來,全國多地都出現新增確診病例,累計報告病例超過千人。在“清零”的客觀要求下,全國多地加強疫情防控力度,致使人們的出行與跨區域流動受到限制,這從國內主要城市地鐵日均客運量上就能得到佐證:Wind資料表明,上海、廣州、成都、南京、武漢、西安、蘇州、重慶等城市8月份的地鐵日均客運量均要少於7月份。對於消費市場來說,這顯然算不得好訊息。
直接的表現便是社零增速的持續回落。從資料上看,近期新增本土病例人數與社零增速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關係,8月份新增本土病例共計985人,而社零兩年平均增速只有1.5%,可見消費市場的確是受到了疫情的拖累。
進一步分析,伴隨著8月各地“限制流動”和“限制聚集”的措施不斷升級,對於暑期服務類消費來說無疑影響更大。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8月服務業PMI指數大幅回落7.3個百分點至45.2%,為年內首次降至臨界點以下,業務活動明顯減少,本該是旺季的消費卻不旺;同時,線下社交屬性較強的細分行業也都遭受重創,典型如服裝鞋帽和餐飲,8月收入均由正轉負,兩年複合增速分別只有-0.9%和-5.8%,而前值分別為2.5%和1.7%,較大的回落幅度致使消費整體的執行進度被擾動。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8月份的線上消費增長勢頭依然延續了此前的熱度。官方資料表明,1-8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19.7%,高於整體社零累計同比的18.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側面反映出,以網路零售為代表的新型消費業態對整個消費市場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
汽車消費供需皆受阻
影響消費的第二個原因,是汽車消費的低迷。
於老百姓而言,車是僅次於住房的最大消費品。在消費市場上,汽車零售總額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一直不低,大體維持在10%左右。如此一來,只要車市有任何風吹草動,幾乎都會影響到整個消費市場的執行狀況。
事實上,近期車市的確不太樂觀。
從需求端看,我國今年汽車銷量大體上表現為“高開低走”。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的資料表明,從去年5月到今年4月,我國乘用車當月銷量均表現為同比正增長;然而今年5月以來,乘用車當月銷量增速開始由正轉負,8月份更是同比下滑了11.5%。充分反映出近期汽車消費需求的低迷之勢。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最為核心的因素在於,汽車消費屬於可選消費的範疇,它最終取決於人們的實際收入情況和對未來收入的預期,而居民收入又與宏觀經濟景氣度高度相關。通常來說,當宏觀經濟形勢較好時,居民實際收入和預期都會改善,對於汽車消費的需求便會增加。
自二季度以來,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居民收入增速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回落,從而影響到了人們對於未來收入的預期,消費信心有所下滑,花錢時持有謹慎態度,對於汽車消費的需求難免要打折。此外,個別城市中的一部分居民並非不具備購車能力,只是由於受到一些限購政策的影響,沒有辦法把購車需求真正轉化為消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汽車消費的增長。
至於供給端,則是由於全球範圍的“缺芯”影響尚未顯著緩解,導致汽車減產。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5~8月,我國汽車當月產量同比增長速度分別為-4%、-13.1%、-15.8%和-19.1%,下滑幅度逐月增加。
與此同時,近期東南亞疫情的失控可謂是雪上加霜——東南亞地區的半導體封測產業佔了全球近三成份額,其中被譽為全球“半導體封測重鎮”的馬來西亞,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13%,疫情的反彈無疑會對全球晶片供應鏈造成巨大沖擊,而汽車晶片供應也再度告急。據媒體報道,豐田、大眾、福特、日產等多家汽車巨頭已宣佈減產;而AFS的統計顯示,截至9月5日,全球汽車累計減產量已達732.7萬輛,中國市場佔據其中的150餘萬輛。這勢必會對車市乃至整個消費市場帶來衝擊。
其實不僅汽車,“缺芯”甚至已經蔓延至手機行業,近期一些安卓品牌手機出貨量出現明顯下滑,產品供給的偏弱同樣對消費增長帶來了負面影響。從資料上看,8月通訊器材零售額同比增速由正轉負,只有-14.9%,動力明顯不足。
三
地產後週期消費走弱
影響消費的第三個原因,是地產後週期消費不斷走弱。
在“房住不炒”的基調下,今年以來各種意在抑制房價上漲、遏制炒房行為的樓市政策密集出臺,截至8月末,各級政府樓市調控政策總數超過400項,不僅力度大,指向也更為精準,而政策的持續發力已經使得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效果逐漸顯現,樓市整體執行愈發平穩。
不過對於消費市場來說,一些地產後週期板塊的消費的確出現了回落。
Wind資料顯示,自今年6月份開始,全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已是連續三個月同比負增長,而8月份同比降幅更是超過20%。與之相應的,是以家電、建築裝潢材料和傢俱為代表的地產後週期消費的增速放緩。可以看到的是,最近兩個月,三類地產後週期消費的兩年平均增速幾乎都表現為逐月走弱,其中8月份的家電消費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繼而制約了整體消費的恢復程序。
總結起來,疫情反覆衝擊餐飲等線下服務類消費、汽車消費市場供需均遇上麻煩、樓市嚴控下的地產後週期消費走弱,是導致8月消費增速大幅度不及預期的三個核心因素。
四
展望與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福建地區疫情的復發,再度給消費市場增添了些許不確定性。
自9月10日起,福建莆田發現確診病例;而截至目前,福建省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已超過200例,廈門已暫停各長途汽車站發往省內外各地的所有客運班車。在此背景下,9月份的消費市場恐怕還將受到疫情的短期擾動。
不過,好在本輪疫情目前並沒有出現較為嚴重的外溢和擴散,考慮到我國已經在防控疫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預計很快就能得到控制並清零,大機率不會對國慶黃金週造成太大影響。而在“假日效應”的帶動下,國內的旅遊業以及相關的餐飲、酒店、影院、交通、景區景點、商超、娛樂等諸多領域都將迎來一波消費小高峰,消費市場將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提振和回暖。
然而從長遠來看,促消費擴內需,歸根結底是要著力釋放14億人口的大規模消費潛力,讓人們敢於消費、願意消費,這就需要加快破除制約消費和抑制消費的一系列障礙,繼而讓被抑制的消費得到釋放。
具體應從四個方面予以發力:
第一,要繼續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著力縮小收入差距,切實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
第二,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要妥善處理居民的養老、醫療問題,以此來解決民眾消費的後顧之憂;
第三,要改善偏遠落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並規範消費市場秩序,最佳化消費環境,以此來激發國人的消費潛力;
第四,要繼續支援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和經營,從而穩住民眾就業,有了穩定的工作,才能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穩定民眾的消費能力。
本文由“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