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的晉商
原創 馬小華文丁家寶圖 我們的行攝之旅 昨天
但凡看過電視劇《喬家大院》的人,大都對晉商的傳奇故事非常著迷,踏上山西土地,無論是苦寒之地的邊關要塞,還是曾經輝煌的“東方華爾街”,亦或是三晉大地上的深宅大院……可觸控的厚重歷史撲面而來,令人目不暇接,帶著好奇我循著晉商的足跡,慢慢閱讀。
晉商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傳奇經歷,與山西特定的地理位置有關。地處黃河中游的山西,因位於太行山以西而得名。它處在農耕生產方式和遊牧生產方式交匯地帶,處在漢族和遊牧少數民族交匯融合地帶,因外河而內山,故有“表裡山河”的美稱。中國歷史上許多朝代的國都,基本是圍著太行山轉圈;山西又是遊牧鐵騎南下中原的必經之地,因而它是中國歷史上的軍事重鎮。
雖說山西在歷史上的地位很重要,但它山地和丘陵居多,惡劣的生存環境逼得老百姓只能離開家園尋找出路,當年“走西口”是窮人不得已的行為。有誰想過山西商人“走西口”,一走就是500年;有誰想過許多人在踏上“走西口”的路途時,已經註定這是一條不歸的路;有誰想過多少人“走西口”能真正榮歸故里?畢竟三晉大地上的豪宅大院只是極少數。
有山西詩人是這樣描寫的:“商人幾點思鄉淚,灑向刀頭盡成血”,“走西口”的路上,留下山西商人太多的苦難……塞外的風沙磨礪了商人們的意志和毅力,邊貿生意的獲利使山西商人漸成氣候,在歷經千難萬險後,一些富商大賈才逐步興起,而真正推動晉商崛起的則是明初實行的“開中制”。
所謂“開中制”,就是商人將軍需物資供應駐軍,從官府領取鹽引作為交換條件。在明朝洪武時期為了防衛瓦剌和韃靼對中原的襲擾,設立了九個邊關重鎮進行防禦。由於九邊距離國家的統治中心遙遠,後勤補給困難重重,為了減少這種負擔,洪武帝與山西商人達成了一個協議,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關等幾大邊關要塞輸送糧食,便可獲得合法販賣“官鹽”的資格。
聰明的山西商人利用這個契機,做大了以鹽為主的貿易,他們利用得天獨厚的水、陸交通便利條件,成為活躍於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的販運商人。在明、清兩代五百餘年的時間裡,山西商人憑藉吃苦耐勞的精神,勤勉執著地奔波於全國各地,開闢了四通八達的商路,建立了龐大的商業網。
他們經營的專案包羅永珍,“上自綢緞,下至蔥蒜”,只要是能賺錢的行當,他們幾乎都有涉足。晉商們的足跡遍及中國周邊的東南亞、俄羅斯和阿拉伯等各個國家,甚至漂洋過海遠涉歐洲。難怪有人說: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跡。
當晉商發展至鼎盛時期,他們在中國的金融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蹟——票號。票號的主要業務就是銀子的異地匯兌、存款和放款。票號的誕生,標誌著晉商從貿易領域向金融領域挺進,他們創造的票號,能在沒有一部商業法保護、沒有任何抵押做保障的情況下,僅僅依靠“義”、依靠他們一諾千金的“誠信”,在近代中國金融史上馳騁了近百年,里程碑式的傳奇色彩,在商業文化的長卷上留下燦爛的一頁!
縱觀晉商幾百年的經商生涯,他們是把“誠實守信”作為一種精神用畢生精力去實踐的,他們奉行的“以信取利”獲得客戶高度信任。故而晉商才能以雄厚的資本,穩固地佔據中國金融市場。商路遙遠,匯通天下,曾在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晉商,演繹了一段至今讓人仰慕的輝煌歷史。
晉商票號的客戶不僅有民間商人,它還與清朝官員及政府有密切的關聯。八國聯軍進京,慈禧和光緒在逃難的路上得到晉商妥善的接待和大力資助,慈禧非常感念山西商人,回去後把清政府向各國的賠款事項,全部交給晉商辦理,使晉商迅速進入一個最輝煌的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商幫。
正因為晉商與清政府命運緊密相關,他們經歷了因清興而盛,也因清亡而衰的過程。隨著外國資本的入侵,特別是沿海的通商口岸開啟,加上近代工業的興起,舊有的商業模式被打破,出現了商業資本向產業資本轉化的大趨勢,但晉商沒能與時俱進,沒能做到超越自己去尋求去開拓新的經營領域,其商業資本仍然停留在流通領域;守舊的觀念,束縛了晉商,他們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新的發展機會,致使晉商無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時光沖淡了晉商創立的輝煌歷史,沖淡了他們衰落、屈辱、慘痛的記憶;黯然轉身的晉商,巨大的背影留給後人深深的遺憾,雖說晉商曾經的輝煌已不復存在,但晉商的餘韻流風卻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