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近日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代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俄羅斯軍事情報人員已經在演習中證實,儘管Val(瓦爾)和Vintorez(絞絲機)這兩款消音狙擊步槍其正式射程不足450米,但它們卻創下了可在1公里以外對目標進行準確射擊的奇蹟!
俄技代表說,瓦爾和絞絲機不僅是由中央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發的兩款可消音狙擊步槍,而且它們還擁有著在遠超技戰術效能規定的距離內擊中目標的能力。比如在近期的一次演習中,俄軍士兵就使用它們穩穩地擊中了距離超過1000米處的靶標,而平時這兩款槍械的有效射程卻不會超過450米。
客觀上說,對於一款專業的狙擊槍而言,能擁有1公里以上的射程原本就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比如世界著名的美製巴雷特M82A1狙擊步槍,其最大射程就在2.5公里左右,精確射程也基本在1.5公里以上;還有英制AWP系列狙擊步槍,其最大射程不僅也在1.2公里以上,甚至還曾創下過3.5公里(3540米)的世界最遠狙殺記錄;
另外拋開歐美這幾款知名的狙擊步槍不談,單看上世紀六十年代蘇聯研製的SVD系列狙擊步槍,它們的有效射程基本都在1.5公里以上,甚至最大殺傷射程還高達3公里。由此可見,一般狙擊槍能打中千米外的目標也不算什麼稀奇事。
話說回來,既然狙擊槍都應該具備遠距離射殺能力,那麼俄羅斯這兩款瓦爾和絞絲機狙擊步槍能打到1公里之外的目標還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呢?其實在以上談論狙擊步槍射程的過程中,外界似乎疏忽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字,即“消音”。通常情況下,雖然大多狙擊槍都可擁有千米以上的射程,但如果給它們加裝上消音器,那麼理論上這個射程自然就會大打折扣。
原因也非常簡單,並不是說消音器一定就會消耗掉子彈的動能,讓它的飛行距離變短。而是一旦給狙擊槍裝上消音器,那就得首先保障它在發射時不會發出太大的聲音,否則裝不裝消音器都無所謂了。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為狙擊槍配備消音器之前,一般都會先考慮到它的消聲原理和消聲效果。比如狙擊槍之所以擁有如此大的射程,原因就是其彈頭出膛速度非常高,這也是保障彈頭動能較強,飛行距離較遠的一個重要指標。不過有意思的是,一旦彈頭出膛速度很高,也就意味著它的速度至少要達到音速一倍以上,而超音速飛行卻具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即音爆!
換言之,如果狙擊槍裝上消音器後射出的子彈仍具有超音速度,那麼就算其消音器可減小火藥氣體衝出槍口時產生的爆音,但由於彈頭在超音速飛行過程中還會產生音爆,因此也就是無法成功消聲。
通俗講,即便火藥氣體衝出槍口的爆音和彈頭超音速飛行時產生的音爆會同時發出,但由於消音器的原理只是在儘量降低彈頭出膛時的噪音,因此一旦以上兩個聲音疊加或一前一後發出,那它們必然會影響消音器的消聲效果。綜上,這也是後來很多國家在為各類槍械配備消音器的同時,也為它們開發特種亞音速子彈的主要原因。
而俄羅斯研製的瓦爾和絞絲機兩款消音步槍,它們恰恰就使用的是9×39毫米口徑的亞音速子彈。既然如此,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亞音速子彈的出膛速度低於超音速子彈,理論上它的動能就應該小於超音速子彈,射程自然也會大大降低。
比如一般狙擊槍子彈的出膛速度是每秒700米左右,而使用亞音速子彈後,其出膛速度就會銳減到每秒240~270米;同時由於亞音速子彈速度不快,因此為了增加殺傷力和穿透力,其彈頭質量也要遠高於一般步槍彈,這也是俄製亞音速子彈採用9×39毫米口徑的主要原因,很明顯其16~17克的彈頭質量要遠高於一般只有約8克的步槍彈。
藉此可看出,一是彈頭飛行速度慢,動能小;二是彈頭重,很容易在飛行過程中下墜並走出下弧線。所以使用9×39毫米亞音速槍彈的俄製瓦爾和絞絲機狙擊步槍,別說擊中1公里外的目標,就是能打到450米就已經很不錯了。
更何況根據俄技代表的介紹來看,瓦爾和絞絲機狙擊槍的消聲效果還非常好,它在空曠處的射擊聲音就像有人拍了一下手掌。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由於超音速子彈的飛行速度比聲音傳播速度快,因此當它擊中目標時,聲音還沒來得及傳遞到目標周圍,所以它才應該是殺人於無形。
而亞音速子彈卻不同了,因為其飛行速度低於音速,所以當彈頭未打到目標時,對方很有可能就已聽到“拍掌聲”並做出反應,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這種拍掌聲或許在幾米或十幾米的距離內可以聽得很清楚,但一旦超過上百米,那麼這點聲音幾乎可忽略不計,更何況是上千米的距離。
綜上所述,要說俄羅斯研製的瓦爾和絞絲機消音狙擊槍可在400多米的距離上精確擊中目標,還可以理解,但它的射程一旦超過1公里,並能準確命中目標,那就有點匪夷所思了。這不僅要求它們所使用的9×39毫米亞音速槍彈具備超強的動能,而且還需要在消聲的情況下擁有極其穩定的飛行彈道,三者完美結合非常困難,真不知道俄軍工是怎麼做到的!
總而言之,俄羅斯在槍械研製方面總是能給人帶來一些驚喜,比如還有去年俄私企開發的SVLK-14S狙擊步槍,有效射程起步就是3.2公里,據說未來還可超過4公里,如果這都能行,那俄製槍械恐怕會創下一項令人匪夷所思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