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家附近的商場負一層開了一家“懷舊”零食店,裡面有一些80、90年代的小零食,像什麼北京油炸泡麵、三鮮伊麵、“唐僧肉”、無花果絲、“老鼠屎”等等,作為一個80後,我買了一些,但雖然還是同一個廠家生產的,但總沒有小時候的那麼好吃了。同樣的在汽車市場,很多網友也感嘆,現在的汽車沒有以前的車質量好了,這是這是什麼原因呢?
價格差別大
21世紀初的時候,凱美瑞、雅閣等熱門轎車入門售價基本在30萬左右,而當時在我們安徽合肥房子的價格差不多在2000元左右/平方米,也就是說當時30萬可以在合肥買一套差不多150平米的大房子。而現在的凱美瑞和雅閣最低價格基本在17、18萬,而現在合肥房價在20000左右/平方米,也就是說,現在的一輛車只能換一間小臥室了,而且要知道20年前的30萬比現在的30萬可值錢多了,整體價格擺在這,所以以前的車質量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零配件不同
以前的合資車企都是以CKD模式在國內賣車,也就是將進口配件運到國內,然後由工人們組裝下線,最有代表性的有豐田凱美瑞、大眾桑塔納、捷達等。還記得當時的廣告詞嗎?“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這也是形容豐田車的保有量的,質量好也是保有量的一個側面反映。而現在國內都開了合資工廠,車企之間的競爭力變大,所以絕大部分的零配件已經變成了國產配件,組裝起來的車雖然核心三大件是一樣的,但國產零件相比進口零件的質量還是要差不少的,這裡最明顯的有進口福特與國產福特、進口賓士與國產賓士、進口英菲尼迪與國產英菲尼迪等等,百年福特毀於XX,後面的也不用我多說了吧?
技術越來越複雜
2021款賓士S級
現在的車在技術方面比以前要複雜很多,特別是配置方面,以前中控基本就一個空調+收音機,儀表盤也是機械的,現在儀表盤變成液晶數字的、中控變成了車載娛樂系統,娛樂系統裡的功能堪比一部智慧手機,這些配置都是電子件,讓車輛變得智慧的同時,也讓它們更容易損壞。打個比方,以前的車很多都是百萬公里無大修,要壞就直接拋錨,不能開了,現在的車大多都是感測器出現報錯、故障,雖然開始都是小問題,無關痛癢,但慢慢變成大問題,而且還會越來越頻繁,讓人頭疼不已。
保有量變大
20年前汽車都是土豪的象徵,馬路上跑得並不多,紅綠燈基本上都是20秒左右,30秒都是長的了,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還能悠閒的在馬路上騎車,現在呢?別說馬路上了,在非機動道上都停滿了車,紅綠燈基本都在90秒左右。以前保有量少,所以總體出問題的數量也相對要少。
資訊科技提升
以前的車肯定也會出問題的,但當時資訊科技有限,車主反映問題只有透過報社、廣播電臺等,時效性與傳播性很差,而現在的資訊科技多麼的發達,出了問題不但可以發個微博、朋友圈、到各大汽車論壇裡去反映,還有很多工作人員不定期的做調查,整體時效性變得快了很多,比如我個人並不是大眾或豐田的車主,我也知道大眾出了發動機顆粒捕捉器的問題,豐田出了機油乳化問題。
●全文總結
透過本文可以看出,20年前的車質量比現在好是有5個原因的,但其實如果單從車來說,現在的車其實是比以前的車質量好的,國內有專業機構做過調查,從2003年-2018年期間,國內的新車(每100臺來算)出現問題的數量是在逐年下降的,但加上配置之後,質量就沒有以前的好了,所以電子配置變多是最影響汽車質量的,所以現在我們能發現,當下保值率最高、質量最可靠的往往是那些配備織布座椅、塑膠方向盤、手動調節以及中控“黑白電視機”的日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