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刀劍笑
二十四路出擊,雙管齊下,“全面剿共”......
一份印度政府將對印共毛派武裝實施大規模武裝清剿的行動方案,最近在印度國內引發熱議。這也讓3年前一度“陷入絕境”的印共毛派游擊隊,再次迴歸人們視野。
新德里的“剿共”大計不僅架勢驚人,而且突然。
就在幾個月前,莫迪政府還宣稱印度軍警清剿游擊隊“戰果豐碩”,大量游擊隊員和毛派武裝控制地區“投誠歸順”,與游擊隊相關的暴力事件近年來也大幅減少。
但“剿共”計劃一出,證明背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有關印共毛派這幾年的境遇,越來越多被印媒梳理出來。
以400游擊隊員擊潰2000軍警,制定“千里遠征”計劃以向印度北方突圍,三年“反攻”中不斷復甦壯大......
一件件事,都讓印度當局不敢再繼續“自欺欺人”。
印共毛派恢復壯大,會給印度當局甚至印度國家發展製造更多麻煩嗎?新德里的“全面剿共”,會達到預期效果嗎?
一看到“印共毛派”,不少國人莫名就會有一種親近感。但它跟中國又有什麼聯絡嗎?
01
雨季漸漸結束,茂密叢林中的迷霧和遮擋正在褪去。一場新德里謀劃已久的“全面剿共”行動,箭在弦上。
新的方案據說雙管齊下,既攻心也真打。
多家印媒最近援引印內政部人士的話說,印度聯邦政府高層剛剛敲定,將在今年年底前建立24個“前沿作戰基地”,主要任務就是落實清剿印共毛派游擊隊的計劃。
其中10個位於游擊隊核心活動區恰蒂斯加爾邦,7個在馬哈拉施特拉邦,還有6個在賈坎德邦,1個在奧里薩邦。除了這些,賈坎德邦和奧里薩邦還可能額外增設一些軍警營地。
總的戰略思路,是深入“敵營”,一方面加大“群眾工作”,削弱毛派武裝在當地社會的影響和支援度,另一方面增強對當地游擊隊尤其高階成員的監控,做好開戰準備。
一旦雨季結束,前沿基地建設完成,“圍剿游擊隊的大規模行動就將緊隨而至”,一位部署在恰蒂斯加爾邦的印度準軍事部隊軍官透露。
二十四路出擊,聲勢浩大。在一眾印媒配合下,莫迪政府這套“剿共”大計還沒落實,氣氛就已炒得火熱。
但質疑也來了:印共毛派武裝威脅突然這麼大了?
印度官方這兩年不一直在說根本“不足掛齒”嘛?
短短3個月前的8月15日,印度獨立日,總理莫迪還在誇耀政府清剿游擊隊的“階段性勝利”。
他當時羅列“戰果”,稱在游擊隊位於中部恰蒂斯加爾邦的一個重要據點達恩泰瓦達地區,15個村“歸順政府”,另外還有至少403名游擊隊員“棄暗投明”。
更早時候,印度內政部也曾竭力向議會證明,毛派武裝已是無關痛癢的“癬疥之疾”。
它提供了一組很有說服力的資料:2009年時印度境內與游擊隊相關的“暴力事件”攀上歷史高峰,達到2258件。但到2020年,這個數字已下降70%,只有665件。
不僅政府,印度媒體上也曾一派樂觀景象。
5月開始,印媒持續報道軍警大軍對恰蒂斯加爾邦毛派武裝的清剿。據稱,在印內政部直屬的中央後備警察部隊(CRPF)、印藏邊境警察(ITBP)、邊境安全部隊(BSF)以及地方軍警聯合圍堵下,當地游擊隊疲於招架,加上疫情衝擊,已是“不日滅亡”。
既然“戰果累累”形勢大好,為何新德里現在又突然興師動眾,要對印共毛派武裝發起決戰?說不通啊。
02
只有一種解釋,就是實際情況非常嚴峻,已容不得印度政府“蔑視”。
今年4月3日對陣游擊隊的一場恥辱性慘敗,被認為是刺激新德里“鬥志”的一個重要事件。
當天凌晨,2000名印度軍警在獲知情報後,分兵五路,在無人機、直升機掩護下,前去偷襲游擊隊在恰蒂斯加爾邦的一個根據地,試圖將游擊隊最精銳的第一營一網打盡。
尷尬的是,軍警大軍上午10點剛到預定地點,就陷入400多名游擊隊員的三面夾擊。根據印媒披露的細節,游擊隊以重火力壓制軍警直升機,同時進行穿插包圍,把這支“討伐部隊”打得四散奔逃。
至少23名軍警在戰鬥中被打死,包括指揮官。
諷刺的是,“討伐部隊”中還包括印度軍警用於對付毛派武裝的主幹力量“眼鏡蛇部隊”。這支精銳也在3日的戰鬥中疲於奔命。
2000對400,還慘敗,這仗打得讓印度政府高層震怒。
莫迪當天就在社交媒體發聲,但除了“銘記犧牲者”也說不出其他話來。執政的印度人民黨黨首、內政部長沙阿一邊聲稱不能容忍這一現狀,一邊竭力找補,說 “游擊隊是出於絕望才發動襲擊”,“因為軍警的安全營地已經開到了‘匪區’中心”。
但顯然,這些都無法掩蓋新德里無計可施的尷尬。
是不是從那時起,印度政府就開始謀劃推出這套“全面剿共”方案了?不得而知。
但緊接著,更多跡象表明游擊隊的戰力和韌性正在增強。
一個證據,就是印共毛派武裝試圖實施“千里遠征”計劃。
7月中旬,印度賈坎德邦軍警起獲一份長達14頁的“游擊隊內部檔案”。
檔案顯示,面對軍警和疫情的雙重封鎖,恰蒂斯加爾邦南方一處根據地的印共毛派武裝主力部隊,計劃實施大規模突圍,沿恰蒂斯加爾邦山區、森林地帶向北轉移,前往賈坎德邦和比哈爾邦建立新根據地。
整個路線下來,長度將超過一千公里。
這個“千里奔襲”計劃令新德里震驚。
更要命的是,種種分析都表明,游擊隊這個計劃“很有可操作性”。無論地形地勢、兵員儲備還是印共毛派當前領導架構,都足以支撐游擊隊完成這樣一場“戰略遠征”。
有分析說,突圍計劃如果成功,游擊隊在北方將“進可攻退可守”。
這次印度政府“全面剿共”方案,著重強調要向北方賈坎德邦增派人手,就被認為有因應游擊隊“北上”的考量。
一場400勝2000的反偷襲戰,7月份被發現的“千里遠征”計劃,都成了印度毛派武裝復甦壯大的標誌。
而在3年前,游擊隊一度被認為“陷入絕境”。
2018年4月,當時印度毛派的總書記賈納帕蒂被捕;游擊隊兵員下降到6000人;游擊區也從2015年時的74個縣減少到10個......
但據印媒跟蹤報道,2018年下半年起毛派武裝頂住壓力,改組領導層和一批高階軍事指揮官,進行戰略轉移,逐漸恢復元氣,並開啟近三年來的“反攻”程序。
除了打些勝仗,毛派武裝的戰鬥手段也在“成長”:
游擊隊已在一些地方使用無人機監視軍警動向,並開始藉助社交媒體和加密社交平臺招募兵員。
03
游擊隊戰力恢復的同時,印度政府過去的“剿匪”行動卻暴露出越來越多自欺欺人的問題。
為了誇大戰果,軍警部門硬編出了很多“投誠人員”。
印度電線報11月8日的一篇報道就披露,恰蒂斯格爾邦的“歸順”游擊隊員,大多是當地軍警隨機抓來的普通百姓。他們被強迫簽下一份“自首”協議,成了“歸順”人員。
表面文章做得多了,連對游擊隊力量的判斷也差得越來越離譜。
一些游擊隊活動地區的軍警,被爆只是透過一兩次問卷調查,而非透過情報偵查或戰場資訊,就做出游擊隊“不堪一擊”的結論。
依靠這種“情報”,軍警大軍不打敗仗也就怪了。
或許正因“敵我”這些變化,逼得印度政府開始更嚴肅地研判形勢,推出新的“全面剿共”方案。
印度政府這份“二十四路出擊”計劃,能否取得預想效果?
有人對此表示懷疑。
最近幾年,印共毛派武裝正進一步化整為零,進入城市與農村的邊緣地區,更多地以小組方式襲擾印度軍警。這讓印度政府新的清剿範圍能否得到充分落實並缺德效果,打上了問號。
另有學者則認為,即便游擊隊戰鬥力回升,也很難給印度政府造成任何事關大局的麻煩。
一來,印共毛派影響區域大都不是印度的核心區。
游擊隊主要是在印度中東部貧困落後的農村地區,藉助深山老林或邦之間的結合部,才取得一定發展,不時搞一些針對政府目標的襲擊。
二來,過去經驗表明,新德里一旦“認真”起來,往往能給游擊隊造成重創。
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印共毛派武裝的游擊區域,從東北到西南形成一條“紅色走廊”。大概10年前,當時的國大黨辛格政府曾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將其定位為印度國家發展的一顆“毒瘤”。
透過下放“剿匪”權力,既圍剿又收編等多種手段,當時的印度政府給游擊隊造成沉重打擊。雖然沒有清剿乾淨,但游擊隊的存在已不至於對印度政府以及國家發展造成太大影響。
而現在,莫迪政府也在表現出對游擊隊問題的“再次重視”。
04
提到印共毛派,還需回答的一個問題,就是它與中國有何關係?
因為印共毛派這個名字本身,就容易讓國內很多人產生親近感。
一位南亞問題學者回答得直截了當:沒有任何關係。
印共的發展脈絡和派別都比較複雜。其中,印共(馬克思主義)是印度合法的全國性政黨,一直參加印度政府,走議會制道路。1958年,印共(馬)首次透過選舉奪得地方政權,現在也在南部個別邦執政。在聯邦層面,印共(馬)也一直積極參政,但近些年日漸式微,只有零星議席。
印共(毛主義)分裂出來後,一直走武裝革命道路。
以1967年西孟加拉邦納薩爾巴里村爆發的武裝起義為標誌,印度國內主張武裝反抗當局的政黨和組織,被總稱為“納薩爾派”。其中,印共毛派是力量最大的一支。
過去幾十年,中國都跟印共毛派沒有任何聯絡。
印度內政部一度指責中方向印共毛派提供武器,因為在圍剿中發現一些游擊隊員使用中國製造的槍械。
但中國時任駐印大使孫玉璽曾有明確澄清,即便印度毛派游擊隊擁有一些中國生產的武器,也不意味著他們和中國有關係。那些武器有可能是游擊隊從其他進口過中國產武器的國家弄來的,或者乾脆是來自武器黑市。
即便中印關係緊張時,中方這個立場也還沒有變過。印方也沒再進一步炒作這個問題。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