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
眼下,國際形勢依舊動盪不安,混亂與意外仍在四處蔓延,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大變革時代”的考驗,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能等閒視之。
11月10日,世界上又有3件大事發生,每一件的背後都凸顯了局勢的不安。
先說第一件事,數十年來第一次!法國將重啟核反應堆建設,目的只是為了發電?
當地時間9日,就法國能源供給等事,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了電視講話,宣佈法國計劃在境內重啟核反應堆建設,目的是保持能源獨立性並履行減排承諾。
要知道,法國已經有幾十年時間,沒有在境內建設核反應堆了。
還要知道,就在2017年的時候,法國政府還承諾要在2025年前,關閉17座核反應堆,以實現大幅縮減核電規模的目標。
短短4年時間,馬克龍的一屆總統任期尚未結束,然而其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計劃,卻突然來了個“大轉彎”,這如何不讓人感到驚訝?
不過,馬克龍雖然在歐洲被批評為“機會主義者”,但在筆者看來,他更像是一位實用主義者,出現這樣的轉變並不奇怪。
一來,缺啥補啥,總好過“自廢武功”。
須知,法國超7成電力供應來自核能,本就是世界上最依賴核電的國家。而全法數十座核反應堆,也保障了法國發電的低碳水平,以及全歐最低的用電成本。
現如今,在全球節能減碳的背景下,法國既要降低化石能源的發電比重,又要減少對天然氣等進口能源的依賴,本身就技術積累充足的核電,自然是最佳選擇。
二來,“送”到手邊的錢,不掙白不掙!
眾所周知,近兩年歐洲經歷了“能源危機”,供應鏈緊張加上需求攀升,導致歐洲各國都面臨著斷電威脅。
可與此同時,與法國同為歐盟“兩架馬車”之一的德國,卻固執地堅守“棄核”立場。而歐洲的反核勢力,也逐漸瑞士等國站穩腳跟。
面對這樣的“內憂外患”,本就是世界最大淨電力出口國之一的法國,自然要發揮其核電技術的優勢,儘量減少歐盟被“北溪-2”專案綁架的機率。
更何況,這也有利於法國鞏固在歐盟的地位。
三來,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美國副總統突然到訪巴黎。
要注意,就在9號當天,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也剛好抵達巴黎,並將與馬克龍進行會晤。至於目的,自然是為了修補美法因“澳洲潛艇合同”而緊張的關係。
更要注意,為期12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即將在本週末結束。而隨著大會議程過半,世界各國也開始了最緊張的交鋒時刻,大量分歧至今尚未彌合。
毋庸置疑的是,歐美雖然在氣候議題上合作頗多,但各自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包括歐俄能源交易、碳減排技術、氣候談判領導權等領域,都存在激烈的矛盾。
因此,哈里斯此次訪法,不僅僅帶了“胡蘿蔔”,同樣也帶了“大棒”。
也就是說,拜登政府會做出一定的讓步,以彌補法國失去“潛艇訂單”的損失。但同時,美方也會拿氣候議題說事,並藉此再重新往前邁出一步。
說到底,向來奉行“霸權主義”的美國,怎麼會願意吃虧呢?對此,心知肚明的馬克龍政府,也必須搶先為法國築起一道“護城河”,以免美國“獅子大開口”。
接下來,談談第二件事,伸手要錢!美國助理國務卿發話;期待日本增加駐日美軍經費。
11月9日,美國的助理國務卿克里滕布林克,在日本東京接受採訪時表示,期待日本承擔更多的駐日美軍駐留經費,“我很明確地說,美國很歡迎日本增加防衛預算”。
不得不說,伸手要錢還要得如此理直氣壯,世界上也只有美國會這樣了。
說起來,美國要求日本承擔更多軍費,也算不上是新鮮事了。但這一次,其實還是有幾點不一樣的。
對此,簡單談3點。
第一,時間點很特殊,日本政壇正經歷“地震”。
就在今天,日本政府剛剛全體辭職,並又選舉出了新一屆政府,岸田雄文結束了第100任首相的任期,正式擔任第101任日本首相。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則是因為日本眾議院的換屆選舉。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政府的“要錢”行徑,怎麼看都像是對日本新政府的“提醒”。
第二,日本首相急於訪美,自然給了美國機會。
據日本媒體報道,岸田文雄希望儘早訪問美國,時間最好就在11月內。可見,日本政府急於和拜登政府建立信任,並加強美日同盟的建設。
毋庸置疑,這也給了美國“獅子大開口”的機會:想見面可以,先拿出誠意。不得不說,這就是日本的可憐之處,在美國的武力把控之下,只能小心逢迎。
第三,這是拜登政府第二次提及此事,可見美方“貪心不死”。
實際上,特朗普政府曾經要求日本提高駐日美軍經費的分攤額度,大約是當時費用的4倍以上,但遭到了日本政府的拒絕。
拜登上臺之後,卻繼承了特朗普的這一決策,在今年7月份的時候,也向日本提出了類似要求。然而,當時的菅義偉政府,同樣以財政緊張的理由拒絕了。
如今,日本剛剛換了新首相,美國就迫不及待地問日本“要錢”,儼然一副“吃定”日本的模樣。
看來,在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下,留給日本的餘地也越來越小啊。
最後,簡單聊聊第三件事,惡有惡報?日本大學研究顯示:福島和洩露物質“回家了”。
當地時間9日,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筑波大學釋出研究成果稱,2011年福島核事故中流入海洋的放射性物質,經過7至8年的時間後,已經迴流至日本東北沿岸。
據悉,該放射性物質為銫137,是一種核裂變的副產物,主要來源於核武器試驗或核反應堆,半衰期長達30年,進食或呼吸攝入後會增加患癌風險。
當然了,既然能檢測銫137,自然也能檢測到其他放射性物質。也就是說,福島核洩露物質在環繞北太平洋南側後,最終還是會迴流至日本。
顯然,這項基於洋流變化的研究證明,日本如果貿然排放核汙水,終究是害人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