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條橄欖核手串,請核雕老師給我雕刻了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詩:王維的《老將行》。鯊魚背價格不高,工費也非常實惠。因為彼時入坑不久,也沒有考慮花較大的價錢用在它身上。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在隨便亂逛時發現此類的作品,第一感覺非常素樸內斂,卻又充滿了藝術氣息,適逢當時唐詩三百首正好看到這首詩,對這首詩非常入迷,就這樣入坑了。雖然它不是品質最好的,但是絲毫不會降低我對它的喜愛。無論身處何地,這條手串我一定會隨身攜帶,就像是一種精神依靠。
王維的詩多以山水田園為主,充滿了畫面感,《老將行》也如此。作為一名參禪悟理、篤信佛教的大家,能寫出如此滿溢家國情懷和世態炎涼的七言歌詩,在其創作生涯也非常罕見。
讀完這首詩的第一感覺正如詩中所述——“世事蹉跎”:白馬銀槍躊躇滿志的少小幽燕客,經歷了白刃相接利鏃穿骨,成長為力劈華山的蓋世英雄,可最終因賞罰失據被遺棄;歲月蹉跎,年華已逝,卻不移白首之心,豪情壯志並未因日漸衰老的身軀而消散;羽飛瀚海,火映狼山,老將磨礪以須,期待被召喚殺敵建功。正因如此,我對“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鬚兒”、“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產生了深深的著迷。
第二感覺則是不由自主去尋找和詩中老將際遇相近的人物原型,感覺這個原型很容易尋找,可是又無法具體地去指定。這類藝術形象在古代實在太多太多,一將功成萬骨枯,人們只記住了千古流芳的英雄豪傑,可是誰曾想過,擁有詩中所述悲涼遭遇的老將們更多。“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即使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三軍之士,視死如歸,卻依然躲不開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併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的淒涼下場。實在令人唏噓。正如《弔古戰場文》所說: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寤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悽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
《老將行》所折射的對短暫人生的思考,放在今日也沒有過時,每當我遭遇迷惘和低谷,我都會逐字逐句去品讀這首詩,學習如何在紛亂複雜的環境中矢志不渝堅守自己夢想的老將精神,真真正正做到“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這就是我深愛這首詩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