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1735)唐英著《陶成紀事》所載五十七種釉色,並呈“歲例貢御”,逐成一朝顏色釉之美。是次北京保利2021秋拍所含顏色釉瓷既有仿古爍今,亦有中西相融。如爐鈞、窯變之色,皆為雍正時期創燒品種。
雍正六年(1728)唐英奉命前往景德鎮協助年希堯佐理陶務,第二年即派遣幕友吳堯圃前往調查鈞窯釉料古方,日後據以研製出數種釉色,窯變釉、爐鈞釉應運而生。
《陶成紀事碑記》中也記敘唐英親赴窯址採集標本,文中載:“一仿米色宋釉,是從景德鎮東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窯址,覓得瓦礫,因仿其色澤、款式。”本次秋拍中或可一管中窺全豹矣,盡顯帝王意匠卓絕,尤見十八世紀因帝王至雅審美與年希堯、唐英諸位督陶官殫心竭慮化裁而來的“無美不臻”、“高華清貴”。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清乾隆 仿汝天藍釉如意耳漢壺尊
H:29.5cm
“大清乾隆年制”款
備註:
1.日本鴻池男爵家族舊藏
2.《鴻池男爵家舊藏》,東京拍賣,2015年9月3日,編號434
展覽:
《香江雅集——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特展》,2017年9月30日-12月3日
出版:
首都博物館編,《香江雅集——香港迴歸祖國20週年特展》,文物出版社,2018年,編號28
本品形直口鼓腹,頸部貼塑雙如意綬帶耳,通體施仿汝釉,釉層佈滿稀疏開片,尤顯溫婉爾雅、風韻雋永。底足圓潤而飾黑褐之色,以摹鐵足效果。清檔案記載分析,乾隆一朝燒製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為典型乾隆早期風格,正是此時典型之作。
據《清檔》記載,乾隆一朝燒製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其時常將內府舊藏汝窯實物或制樣發至珠山御窯廠讓唐英臨摹,本器即是當時作品的典型代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高宗皇帝曾賦詩讚當時仿汝器物:“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而今景德無斯法,亦自出藍寶色浮”。雍乾二帝品味精雅,於宋瓷不事雕琢的素雅之美甚為欽慕,唐英在雍正十三年在《陶成紀事碑》中所載新創仿古採今之各式釉色五十七種,如此件之釉色即為其中所稱“仿銅骨魚子紋汝釉”。
鴻池財閥,江戶時代於日本成立的大財閥,十六世紀末以經營清酒生意, 日漸以鴻池善右衛⻔家為中心,發展成當時日本最大的財閥。鴻池善右衛⻔家歷代當主,極為重視茶人以及文人趣味,代代當家均是有名的茶道愛好者、庇護者、中國古美術品和茶道具茶器收藏家,明治維新之後,作為男爵位列於日本華族之列,與三菱的巖崎彌太郎、住友的住友友純,皆是被封爵的財閥。大阪歷史博物館曾為其家族舉辦展覽,名曰《豪商鴻池》。
清雍正 爐鈞釉綬帶如意耳葫蘆尊
H:27.5cm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註:
法國貝桑松重要私人收藏
本品斂口,形似蒜頭,口沿及上部呈圓形,束頸,溜肩,中間束腰類似葫蘆,兩側對稱置彎曲的如意形耳以連線上下部,下腹部渾圓,精美大氣,圓底。通體施爐鈞釉,色澤深沉,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工整古樸。
本品外形端莊,紅紫交融之色散佈遍體,時代特徵一如古人所言,色澤深沈瑰麗,氣度非凡。此種釉色獨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個別器物延續紅點外,往後再不復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釉面中藍與紅二色,在垂流中變化萬千,交融呈一體。釉中諸色渾融交錯,迷離迤邐,妙不可言。清代《南窯筆記》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本品即為筆記所載之有紅點者,俗謂「高梁紅」。
爐鈞釉瓷品稀有,其中綬帶如意耳葫蘆尊更屬珍罕。本品更形典雅,目前資料尚未見造型、裝飾與之皆相同的藏品。此類如意耳尊甚受宮廷喜愛,,且釉面流淌大,正體現雍正朝爐鈞釉之特性。
清雍正 爐鈞釉綬帶如意耳葫蘆尊
香港保利,2019年10月7日,編號3325,成交價 RMB 24,780,000
清乾隆 茶葉末釉綬帶如意耳葫蘆尊
高:18.1cm
“大清乾隆年制”款
備註:
1. 香港蘇富比,1979年5月21日,編號126
2. 何鴻卿爵士舊藏
3. 馬錢特,倫敦,2002年
4. 佳士得香港,2006年5月30日,編號1253
5. 上海四方齋舊藏
6. 中國嘉德2010春lot2204;
7. 十面靈璧山居舊藏,編號EK385
出版:
1. 《中國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銀禧紀念展覽》,香港藝術館,香港,1985-1986年,編號188
2. 《Recent Acquisitions 2002》,馬錢特,倫敦,2002年,編號21
3.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展覽:
1. 《中國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銀禧紀念展覽》,香港藝術館,香港,1985-1986年,編號188
2. 《香港蘇富比二十週年(1973-1993)》,香港蘇富比,1993年,圖版329
3. 《Recent Acquisitions 2002》,馬錢特,倫敦,2002年,編號21
4.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編號74
本品斂口,葫蘆形身,上部作蒜頭狀,腰間內收,束以凸稜一道,下部豐腹渾圓,淺圈足,兩側以如意形彎耳連線上下;通體及底施茶葉末釉,口沿及如意耳稜角、邊沿等處泛褐色。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