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斯柯達歷經多年的後置引擎/後輪驅動的時代終於還是要面對完結時刻,更加主流的前置前驅小型掀背車Favorit在80年代的尾聲登場,它的名稱繼承了斯柯達在1936年至1941年製造的同名中型轎車。由博通設計外形的Favorit是斯柯達意圖打進西歐市場的戰略車型,因此讓其在拉力賽場上發光發熱也是將產品推向國際的關鍵策略。
回到1988年,那是後置後驅配置的拉力賽車130 LR仍在塵土中翻滾的時代,原廠車手Vladimír Berger是調校新的Favorit賽車重要的功臣,他在1988年Czechoslovak錦標賽中試探性的駕駛著Favorit參加比賽,證明了這輛前驅小車龐大潛質。隨後斯柯達在1989年正式經過FIA的Group A認證之後,便立即將Favorit投入傳統的Valašskázima拉力賽,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接著他們在芬蘭的國際舞臺登場,在Hanki拉力中取得分組冠軍。斯柯達Favorit 136L當時幾乎拿下了各大比賽的分組冠軍,甚至在嚴苛的WRC挑戰中取得連續四年的分組冠軍,由Pavel Sibera/Petr Gross兩人拿下1991-1994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賽的1300cc分組冠軍,Favorit 136L在其餘的WRC賽事也拿下了多次勝利,包含了RAC Rally、1000 Lakes Rally以及Acropolis Rally。
作為一輛前驅的A組賽車,Favorit 136L雖然乍看之下與量產車非常接近,但它仍然是一輛徹頭徹尾的拉力賽車,移除所有內飾與更輕薄的鈑件都是為了減輕重量,車內安裝了FIA認證的防滾架增加強度與操控效能,車頂則是多開了一個小型的進氣孔以增加通風對流。剎車系統可以透過路況調整前後輪的制動功率,在賽場上靈活的Favorit 136L也讓世人驚訝前驅賽車竟也有如此能耐。斯柯達將OHV四缸引擎的排氣量微幅增加至1,299.6cc,再透過Pierburg雙化油器增加輸出,最大馬力可達118匹,Favorit 136L以幾乎可以無視的750公斤車重搭配210km/h的最高時速,成為一輛讓對手不敢輕忽的小型拉力火箭──至於量產車的1,289 cc直列四缸引擎只有輕巧的67匹馬力。
當時斯柯達熟悉的紅藍色條紋塗裝在1993年被紅/綠色的勝利V字塗裝取代,碰巧成為現代斯柯達RS徽章設計的起點。而Favorit並沒有止步於拉力賽事,原廠在1989也同步開發了專注賽道操控的Favorit 136 L/A,改以兩顆韋伯化油器供油,最大馬力增加至167hp,極速可達240km/h;斯柯達甚至將車輛投入紐北24小時耐力賽,並且由車手Kvaizar/Samohýl/Obermann駕駛取得當時的分組冠軍。
儘管Favorit在1995年就被新車Felicia取代,但對於私人車隊來說,Favorit仍然是他們的”最愛”的拉力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