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玫 | Li XueMei
李雪玫,中國美協會員、山東工藝美院教授、山東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山東美協水彩粉畫藝委會委員。1978-1982年,學習並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獲學士學位。1996-1997年,進修並結業於烏克蘭著名油畫家菲律賓科油研班(山東藝術學院主辦)。1999-2002年,進修並結業於中央美院油畫系“以研究生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在職教師進修班”。
我和我的畫
文 | 李雪玫
文革期間我高中畢業後開始學畫,至今已有40年。我曾作為知青下鄉務農還在村小學當過老師。“招工潮”時期到了劇團做過兩年美工。恢復高考後進入大學學習油畫(俗稱77級)。畢業後曾做過幾年圖案設計和民間工藝品的開發研製。這期間我還畫過幾年水彩畫,後又到了現在的學院教書,同時也回到了自己真正熱愛的油畫創作中。
1997年李雪玫與吳冠中先生在中國青年油畫展上
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很感慨:認真的“幹一行愛一行”曾使我失去了十幾年畫油畫的時間;但辯證的看,尤其是在目前這個階段,我感到我所學過的知識和所經歷過的生活都已不知不覺的體現在了我的繪畫創作中。即所謂人生本是一個過程,無真正意義上的得與失。因此當有人問我的作品為什麼是現在這種風格?我只能回答說“風格就是人本身。”(培根語),或“風格即是人”(畢卡索也這樣說)。
李雪玫《紅色風景》80x80cm 2017
20世紀90年代末到新世紀初,我先後在外國專家油研班和中央美院油畫系進修學習,先後創作了《窗前》系列和《新疆組畫》系列作品,收到了美術界專家學者和油畫家同行的好評。後來我到歐洲和俄羅斯走走看看,見到了那些久違了的、曾在學畫初期就在老《美術》雜誌、前蘇聯《星火雜誌》見到過的畫片的原作,心中感慨萬千。
李雪玫《春天暢想》150x120cm 2021
東西方的文化藝術雖淵源不同,但同樣都是人類文明程序中的產物,在歐洲文明走過漫漫長夜之後,那些經過歷史風雨盪滌而經久不衰流傳下來的精華典範、那些動人心魄、直指人心的作品是不分民族、國界的。一箇中國的油畫家,其實不用非要追求所謂民族化、東方風格。因為我們個人生存的環境、所受的文化教育體系、性格喜好、所經歷過的生活、所實踐過的技巧等等,都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帶有中國人的特點。為了某種需要強裝一種風格會是短暫的,不會長久的,到最後所想所求的東西總會往外冒的。
2001年李雪玫在新疆帕米爾高原寫生
近幾年我在教學之餘儘量到處隨意地走走看看——我需要重新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發現,用自己的大腦去判斷去思考。因為我曾經歷過大多數人都沒有自我的時代;當強加予你的東西那麼先入為主地、頑固地已成為習慣時、藝術家和普通人一樣其實都已迷失了自我。當這一切剛剛得到改觀時,我們又遭遇了網路資訊的泛濫年代。圖式化的"風格"像陣風陣雨一樣刮來刮去;油畫展上的列印作品鋪天蓋地的向你示威讓你甘拜下風——世界又似乎正變得越來越沒有了規則和秩序。
李雪玫《海邊的貨場》60x60cm 2020
李雪玫《海邊的舊漁船》60x60cm 2020
因此,我想,每一個畫家從個人獨特的角度和視點,以獨特的構圖、造型和表達方式去表達表現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是多麼重要!既然選擇了藝術創作的道路,首先保持住自己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獨立見解的人,之後才能做具有獨立精神和風格的畫家;才能從容靜觀花開花落、雲聚雲散,榮辱不驚、向著心中的理想前行。
李雪玫作品 100x100cm 2021
李雪玫作品 100x100cm 2021
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能與更多的人相溝通,又同時保持住自我。從內心深處,我想它應當達到這樣的境界:它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充滿活力和智慧;它平和而又燦爛,單純輕鬆卻不簡單花哨;它能使觀者感受到生命的鮮活,從而更加關注周圍的世界;它能喚起人們對美好的嚮往和讚美甚至感到崇高。因此,當自然中的物象與心中的意象融為一體時,一切的構圖、造型、色調和筆法,都應當成為我從獨特的角度發現生活、昇華藝術的手段。
2010年土耳其駐中國大使與畫家李雪玫及收藏作品合影
寫生與創作
素描是有“型”的藝術,油畫又是色彩的藝術。在創作時我有這樣的體會:一,主動造型。以客觀為依據,運用一切手法目的明確的表現形體。二,依形造型。在隨機的、偶然出現的有某種象形的痕跡的畫面上去發展可能的型。這是畫家的審美與想象結合的過程。三,以色帶型。色彩先行,完全沒有腹稿,在實驗性的過程中任色彩縱橫、結合、疊壓、滲浸直到出現奇異的色與形。這使得我的作品在具象中含有抽象,在抽象中含有具象。因為我給自己作品的定位即是在具象和抽象之間尋找可能。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現在沒有改變。
2002年國內個展上李雪玫與父親在一起
在創作中,有些美的感受是具體的,比如鮮明的形象、獨特的造型;有些美的感受是抽象的,比如一段音樂在心中的震撼、一片無形的氣氛引起的聯想……具象接近客觀生活,讓人有親切感;抽象的無形的審美意向,能讓觀者的想象得以馳騁和昇華。很欣賞白石老人的名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則欺世”。我想,無論具象與抽象,作品首先要打動人。
李雪玫《行走》60x80cm 2017
繪畫的魅力也許就在於它的不可預測性。我的生活內容很簡單:圍繞著上課、畫畫、畫展和家務事,反覆迴圈。教素描和色彩近20年,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一起實踐的機會很多。因此,當我不知該畫些什麼時,感覺到直接去寫生就是最好的歸宿。——不想那麼多,是手隨心走還是心隨手動也說不清,反正那種面對模特兒和物象,由緊張、集中精力去捕捉感受而帶來的快感和疲勞真是一種說不清的享受;即便是畫的不好不滿意,也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有了偶然的發現和體會而心中被充實和愉悅填滿,似乎生活也更有了價值——也許這裡面有自我安慰的因素——但又有什麼不好?
李雪玫《小院秋天寫生一》60x80cm 2020
李雪玫《小院秋天寫生二》60x80cm 2020
世人常說人生苦短,從事藝術感觸尤深。除了前輩同行、朋友的安慰鼓勵外,自我鼓勵、自我肯定也是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力量。有時前面似乎並不是一片光明,心中也時常被黑暗遮蔽,可是因為熱愛,就能苦中作樂,對哪怕些微的進步也做自我獎賞,相信堅持學習和積累必有不斷地開悟。從學無止境來講,每個人的天賦、悟性、機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唯有努力是可以去做的。
2010年李雪玫在巴黎盧浮宮
寫生,讓我生活的充實,積累的習作有些又成為了創作。雖然風格在寫生中是很難體現的,但在寫生中尋找自我,尋找物我兩在、情景交融、這對我來說充滿了吸引力,是個大課題,很值得“科研”一下。這就是寫生的魅力和意義,也是我下一步要研習的內容——將寫生直接發展成為創作——具有多種甚至無限的可能就在每一天的努力之中。
李雪玫《夕陽下的漁村》60x60cm 2020
關於技巧
說到技巧與風格,什麼是技巧?——“最好的技巧就是沒有技巧。”——畢卡索說。也許,我們學習技巧是為了最終忘記技巧,就像我們學會了走路就不必總想著怎樣走路一樣。講究技巧並不是孤立的為技巧而技巧,只有將它與所表現的物件融為一體時,技巧才具有生命力。泰戈爾說,上帝在創造中發現他自己。我想,也許那些最恰當地表達了畫者的意圖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技巧。因而,忘掉技巧,全力以赴地去表現你的所想所思,技巧自然就會在畫筆和畫布的一次次親密接觸中自然流露。畫家不必為風格難為自己,真不必“為賦新詩強說愁”。
2010年李雪玫在安徽寫生
總的來說,每天畫畫是一種生活方式。我用我的作品與人交流,我喜歡這種交流方式——自己並不需要多說些什麼,一切靠作品說話。我在油畫領域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向和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對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
(原文原載於《當代油畫》01表現專輯P114-119安徽美術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雅昌藝術網,本次發表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