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輔食後孩子出現“厭奶”的跡象
孩子“厭奶”,多屬於心理問題。
嬰兒先天就喜歡甜味和鹹味,排斥苦悶和辣味。當孩子接受了一種自認為很好的味道,比如果汁、鈣水、大人飯菜等,就會對味道平淡的配方粉甚至母乳失去興趣。這也是我不贊成過早給孩子新增果汁、菜水、鈣水等味液體的原因。
想要糾正孩子的厭奶問題,首先要確定孩子喜歡何種味道,再用這種味道作為引子,使孩子逐漸恢復對奶的喜好。比如,喂配方粉前可在奶中兌上少許果汁,母乳餵養前在乳頭塗上一些果汁,以提高孩子對進食的接受,隨後再逐漸減少,直至恢復正常。
建議家長們在給孩子新增輔食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輔食的味道弄得“特別好”,以免出現厭奶的現象。
孩子大便中有較多原始食物
如果嬰兒大便中可以見到原始食物的跡象,說明孩子消化功能尚未成熟,也說明給孩子提供的食物相對較粗。消化功能不僅包括胃腸功能狀況,還包括咀嚼能力。如果嬰兒還未萌發磨牙,即便已具有咀嚼動作,但不會有咀嚼效果。比如大便中可見顆粒狀物質說明對蔬菜消化得不好,但不要因此就停止進食蔬菜。家長可將蔬菜,特別是綠葉菜,在滾開的水中燙軟,並用刀剁最後繼續給孩子餵食。
經過短期“鍛鍊”過程,孩子的胃腸道即可接受。嬰兒胃腸道就是應該逐漸適應飲食的食物種類和性狀。改變蔬菜性狀繼續進食幾天後,情況就會逐漸好轉。
家長可以透過性狀較粗的食物來鍛鍊孩子的胃腸道功能,但鍛鍊期間性狀較粗的食物不能成為食物的主流性狀。比如米粉中可適當新增少許米粥,菜泥中可適當新增少許小塊狀蔬菜等。性狀稍粗的食物新增過早,不太會影響吞嚥,但會影響腸道對食物的吸收——就是便中可見顆粒狀物質。
鍛鍊期間,家長要把握好度,性狀較粗的食物比例過大,可能會影響孩子對營養素的吸收。
摘自《崔玉濤圖解家庭育兒》
個人喜歡這套書的內容,每天都會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