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梁海也叫做兀良哈,其種為突厥族,他們自稱東巴,在語言風俗方面更加靠近喀爾喀。烏梁海在唐努山、阿爾泰山和薩彥嶺之間。
其中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的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一個部落,在清代屬科布多(地名),共七旗,由阿爾泰烏梁海副都統管轄,隸屬於科布多參贊大臣。而烏梁海對是生活在西伯利亞西南部,薩彥嶺以南,唐努山、阿爾泰山以及葉尼塞河一帶的圖瓦人和蒙古人的總稱。
烏梁海人原來是屬於喀爾喀和準噶爾這兩個勢力,但是後面被清朝所接管,於是就成了我們所知道的三部分,唐努烏梁海、阿爾泰烏梁海和阿勒坦淖爾烏梁海,為烏梁海三部。
因為烏梁海人的歷史原因,在乾隆十九年乾隆決定攻打準噶爾之前對烏梁海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圍剿,防止他們和準噶爾人聯合。
原因是在乾隆十八年的時候,準噶爾的宰桑瑪木特為了追捕三車凌而進入清朝地方,由此清朝和準噶爾的安寧被打破,這個行動烏梁海的兩個德木其也參與其中。而三車凌被瑪木特追捕也是因為準噶爾內部混亂,首領阿睦爾撒納從中脫穎而出當了大汗,另外一邊達瓦齊一方雖然沒有贏但是還是想繼續掙扎,所以雙方都開始拉攏杜爾伯特人。
不想站隊的杜爾伯特人就想投奔清朝得到穩定發展,於是杜爾伯特的三千多戶在三車凌的率領下一直走到清朝卡倫請求庇護。但是有趣的是杜爾伯特在瑪木特大軍沒有在家的時候搶了人家大量的物資,包括在家的婦女兒童。
注意這個瑪木特在後面清準大戰中還為清朝出大力來著,最後殉國了,也算是“棄暗投明”。
於是準噶爾人就很生氣,不顧清朝的阻攔死活要去抓三車凌,沒想到在路上遇到了幾十個烏梁海人,臉上都帶著很生氣的表情,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三車凌搶掠了他們的物資。於是雙方都傻眼了,合著三車凌帶著人一路走一路搶啊,既然大家都有共同的仇人,於是乾脆結對同行去找三車凌算賬,雖然他們的確在路邊撿到了少量不怎麼健康的牲畜。
接到情報的乾隆就開始思考了,現在準噶爾內亂不是我大展宏圖的最好機會嗎,但是現在三車凌明明是已經依附清朝,準噶爾人居然不管不顧來我的地盤抓人,其實這件事雖然烏梁海人也參加了,但是很大程度上他們是無辜的,就是想要回自己東西而已,而乾隆害怕的是他們以前是跟著準噶爾混的。如果想要無後顧之憂地收拾準噶爾,那就最好是先把這些不穩定的烏梁海人都解決安定了,再去收拾準噶爾。
而收拾烏梁海人的藉口就是這次的事故,畢竟要做到“師出有名”。
於是乾隆就外人闖卡這件事把當時在邊境辦事的成袞扎布和其他的邊官都一頓臭罵,接著他在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七日讓侍郎玉保、前鋒統領努三、散秩大臣薩剌勒在參贊行走,以便協助參贊大臣。軍機大臣舒赫德前往鄂爾坤軍營辦事。
而上崗的舒赫德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瑪木特和烏梁海的兩個德木其抓起來,因為在入卡的人裡面不止上面提到的兩夥人,還有準噶爾人也參與其中,於是他決定一千兵力分兩路,到時候合兵再抓捕。但是乾隆就說應該讓薩剌勒多帶點人,達清阿帶少部分人就行了,因為薩剌勒對本地熟悉並且有戰鬥經驗,因為薩剌勒本人就是準噶爾汗權爭奪的失敗者,後面投清的。達清阿這人一般有勇無謀的,帶再多人也沒用。
舒赫德和乾隆解釋了半天乾隆還是固執己見,舒赫德直接是反骨出現,呵呵一聲完全不理他了,自己做自己的。他把兵力分成平均五百一隊,乾隆覺得平庸的達清阿也被舒赫德派到主戰場去打瑪木特,乾隆覺得非常有能力的薩剌勒反而變得次要了,負責兩個德木其。而前鋒統領努三就帶著自己人在一邊看戲助威,將就震懾敵軍。
舒赫德自己就覺得,皇帝只要聽到勝利的訊息就好了,怎麼做的又有什麼關係呢。他還想著雖然自己抗旨了,但是勝利了肯定有肉吃吧,畢竟當初傅恆在打金川的時候也不聽乾隆的話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的。
話是這麼說的沒錯,但是舒赫德不是傅恆,在感情上乾隆就不可能如此縱容他。於是在行動順利結束後,舒赫德得到了乾隆無情的指責,連帶達清阿也不能避免,反而薩剌勒得到了賞賜,更有趣的是在之後對烏梁海人的行動中,舒赫德經常被乾隆懟,怎麼不開心怎麼懟,最後還被撤職了。其實乾隆作為一個皇帝,在外打仗的大將卻完全不聽自己的指揮,這是對君權的挑戰,是不能忍的。
事情回到抓捕行動上來,瑪木特在經過詳細的審問後被釋放了,而烏梁海的兩地德木其就很倒黴一直被關著。兩方這麼大的差距就是因為瑪木特作為宰桑手中有為數不少的兵馬,如果現在貿然把人抓起來的話很容易被準噶爾人衝,所以現在不是最好的時機,要抓也要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了。
於是清朝開始招降烏梁海人,以抓獲的兩個德木其為圓心,一系列的威逼利誘的思想工作為半徑,烏梁海的五宰桑表示我願意投降,但是你們也要給好處啊,這樣吧就把烏蘭古木到克木克木齊克這些地方給我們住吧,清朝覺得好傢伙得寸進尺了,不答應。
於是沒談攏。
但是很多烏梁海人卻聽到了兩個德木其被抓之後都跑到深山裡面躲著了,因為十分害怕清軍傷害他們,說什麼也不敢來。而且他們在此地已經生活了很多代了,如果依附清軍很可能要被帶到別的地方去,於是乾隆為了消除他們的疑慮就允許他們在原地放牧,而且每年進貢減半。
但是沒有什麼大用處。烏梁海人就說恐懼,既恐懼清朝的武力,也害怕以後準噶爾人對他們的報復。
於是乾隆就放棄招撫,轉而要用武力解決問題。其實大臣們都覺得乾隆不必要這麼在乎烏梁海人,等到準噶爾人被消滅了,烏梁海人就會自然而然依附了。
但是乾隆卻覺得這樣不安全,還訓斥了有這種想法的大臣,其實乾隆就是看上了人家的物資而已,打仗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就算烏梁海人不能提供兵,但是在糧草上是不成問題的,蚊子肉也是肉,更何況是烏梁海人呢。
於是班第就讓薩剌勒、努三、額魯特臺吉班珠爾和喀爾喀貝勒青袞雜卜率三千人討烏梁海,而此次清軍的行動目標很明確,抓獲五宰桑,於是本來就是驚弓之鳥的烏梁海人嚇得四散而逃。
既然是武力壓制,那過程肯定就是掠奪和殘忍的意思,他們搶了烏梁海人的大部分牲畜,這對以此為活路的烏梁海人無疑是一種毀滅性地打擊,戰爭無情,發動戰爭的人何嘗不是呢,犧牲的永遠是弱小的一方。
於是清朝就把抓到的人都遷到特斯河一帶去遊牧,還派了人設防,防止烏梁海人逃走。後面清朝把烏梁海人編入旗籍,這也就是阿爾泰烏梁海七旗的雛形,當然乾隆稍微有點良心的就是烏梁海人的進貢減半了,並且第一年的不用交,後面被抓的也放回家去了。
而以征服烏梁海人為開端,清朝在乾隆年間開始爆炸性地擴大,最終完成中國歷史上實控最龐大的帝國,在時間和空間上,成為東亞毫無疑問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