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朝陽
“因為熱愛所以勇往直前。”這是刻進每個來自山東師範大學東隅話劇社社員心裡的一句話。在東隅,熱愛是一種緣分。它讓原本素不相識的青年們相聚在一起,為了做好一件事,克服各種困難,在摸索中前行。每一部劇都傾注著這群年輕人的心血,每一部作品都匯聚了“東隅人”對戲劇的執著。
據瞭解,東隅話劇社自創社以來,參與了數屆山東新青年大戲節(現更名為“山東省大學生話劇演出季”),並斬獲了包括新青年大獎一等獎、最佳導演、最佳製作人、最佳原創編劇、最佳男女演員獎在內的所有獎項,成為濟南第一個“大滿貫”得主。2018年,首次參加開心麻花及劇萌文化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高校戲劇大賽”,東隅話劇社從300多個話劇社中脫穎而出,一路殺進全國十五強(北京賽區除外)。
每年納新百餘人
因為“熱愛”,他們成為“東隅人”
據悉,東隅話劇社於2012年創社,每年納新百餘人,目前在社成員近300人。作為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最大的社團,東隅話劇社大部分成員都來自本學院。“雖然本學院的同學與社團的專業相關度較高,在表演上有一定優勢,但全校所有對錶演有興趣的同學,都可以來參加我們的社團。”東隅話劇社原副社長陳昊人向記者介紹。
為什麼取名“東隅”?“當時想名字的時候,真的是集思廣益、絞盡腦汁。”陳昊人介紹,“東隅”二字代表著早晨和東方,希望社團能像東方初升的太陽般,充滿朝氣,生機盎然,成為最耀眼的新星。而“隅”字也有致敬曹禺先生的意思。
由於學業原因,作為大四“老師哥”的陳昊人已經退居二線,但社團裡的學弟學妹們一旦遇到什麼困難,需要哪些幫助,他還是會第一時間趕來幫忙。“在話劇社,我們就是一家人。”陳昊人說,在東隅的四個年頭,有坎坷,有成長,而未曾改變的一直都是自己對話劇的那份熱愛,“如果對話劇都沒有愛的話,你不可能堅持的下去。”
從廣告點播機
成長為參加全國比賽的“搞怪警員”
從陳昊人的經歷看來,這份愛早在十幾年前就顯得格外“深沉”了。兒童時期的他就是個電視迷,無論是動畫片還是瓊瑤劇人物,不管是角色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會成為他模仿的物件,甚至連廣告都不放過,“小時候大家都叫我廣告點播機,所有的廣告都能模仿出來。”陳昊人說。
大量的模仿來自海量的觀看,兒時的陳昊人曾抱著西瓜大小的電視機在屋裡連續看,因為太過投入,甚至不吃不喝也感覺不到飢餓。陳昊人告訴記者,最後是爸爸實在忍不住了,從窗戶翻進來才把自己逮了出去。
然而,當時陳昊人所處的環境似乎並不太包容這種藝術類的表演,除了透過電視機進行模仿,很難接觸到線下的表演,所以只要有上臺的機會,陳昊人總會成為衝在前面的那一個。
從小學表演《司馬光砸缸》裡的“瘦猴”,到初中飾演《灰姑娘》中的“灰姑娘”,再到出演首屆全國高校戲劇大賽《二維碼殺手》中的“搞怪警員”,陳昊人一路走來扮演的都是丑角,跟他濃眉大眼、溫文爾雅的南方小夥子形象有著巨大的反差。但在陳昊人眼中,這恰恰是話劇散發出的神奇魅力。
“我覺得,話劇特別神奇。在臺上,你可以扮演自己平常不敢去嘗試的角色。”陳昊人感慨到,通過幾年的歷練,自己從一個只敢在私密空間裡表演的內向男孩,逐漸成長為可以為學弟學妹們示範表演、擁有領導力的大師哥,這是自己在東隅話劇社最大的收穫。
從小最愛看“戲曲頻道”
她在東隅圓了表演夢
提起戲曲頻道,大部分年輕人都認為是爺爺奶奶的“專屬劇場”,是小朋友“看見就想換臺”的電視欄目,但卻把一個來自山西臨汾的郝梓宇迷得團團轉。
“我很喜歡戲曲演員的扮相、身段和各種走位。”東隅話劇社演員組負責人郝梓宇提起上幼兒園時迷上戲曲的那段經歷,眼裡仍然閃著光,家裡人一起看電視,而她卻偏偏要看戲曲頻道。“有時甚至搶遙控器,專門換到戲曲頻道。”郝梓宇說。
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能夠喜歡戲曲到什麼程度?郝梓宇回憶說,其實,最初我的父母並不同意我學藝術,但正因為我太熱愛戲曲,以至於他們也萌生了送我去藝校學曲藝的想法。“當時,父母專門打聽了有一家戲曲相關的藝校,差點就成為一名藝校生。”郝梓宇說,“因為自身聲音條件不適合唱戲曲,最終跟藝校失之交臂了。”
“但我很熱愛表演,也同時很希望透過我的演繹賦予人物生命力,被更多的觀眾看到。”此路不通另尋他路,即便藝校去不成,郝梓宇也沒有放棄表演的愛好,“從報幼兒表演培訓班到參加藝考,最終進入東隅話劇社,自己正一步步向著夢想靠近。”
進入話劇社後,接觸到專業知識的郝梓宇對話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她發現,一名演員的工作並不僅僅是表演,還包含著對劇本的理解,對整個劇目的編排以及整個舞臺的排程。郝梓宇說,對於話劇表演,自己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學習,而在這些未知的領域中探索,讓自己對話劇的熱愛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希望社團能夠越辦越好,我們將為自己所熱愛的所追求的戲劇,矢志不渝,砥礪前行。”談及未來,郝梓宇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