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因為獨特的政治局勢,有大量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是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他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在中國婦孺皆知,感動著從詩產生的那一天到今天的數十代人,讓人們知道了什麼叫愛國主義精神至死不渝。#陸游#
今天賞析的是陸游的《訴衷情》。“訴衷情”是詞牌名,因為陸游的詩意就是講述自己的情懷,所以不需要另加題目。這是宋朝少見的詞牌名和詞意相符合的作品之一。
“訴衷情”是一首小令,字數不多,全文如下: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在前一篇講辛棄疾《破陣子》的文章當中已經說得很多了,在古時候,個人功名和國家利益是完全統一的,也就是建功和立業就是完全統一的。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自己也升官進爵;個人的升官晉爵,同樣折射出給國家立過汗馬功勞。所以覓封侯,就是為國出力,這當中並不矛盾。
而萬里覓封侯,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遠萬里出使外國,取得驕人的外交成就,因此被封爵。這樣的例子很多的,張騫出使西域,因此被封為博望侯;陳湯出使西域,因此被封為關內侯,不過這是一種有名無實的爵位,沒有封地的;溫彥博出使突厥,被封為河西郡公,最終晉升到虞國公。
另外一種當然就是萬里出征,抵抗侵略,開拓疆土。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每個人都知道186個,老嚴就不多賣弄了。
陸游在這裡指的是後者。我們知道,金國入侵,俘虜了北宋兩個皇帝,趙構倉促建立南宋,帶著文武百官顛沛流離,最終才定都臨安。之後南宋和金國的戰爭連年不斷。陸游的萬里出征,指的就是征討金國,收復淪陷的土地。
梁州是上古時期的九州之一。那時候的中國(當然還沒有中國這個名稱)總共分為9個州,所以後來人們用九州代表中國,陸游的“但悲不見九州同”就是如此。
具體九州是什麼時候劃出來的,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大禹治水成功之後,依據當時的地形地貌等特徵,重新劃分了九州範圍。這在他的《禹貢》中有記載。但是因為大禹治水距離現在已經4000多年了,很多山水名稱都已經改變了,而且無法追溯了,所以部分州的具體位置不是很明。
《禹貢》說:“華陽黑水維梁州”。華陽一般指的是華山北面。黑水在《山海經》上提到過好幾次,具體指的是哪條河流,或者這條河流今天還存在不存在,都不明確。一般的說法,梁州指的是包括陝西、四川一直往南的廣闊地方。
南宋時候,金軍佔領了孤城太原,之後佔領延安。中興四將之一的吳玠以及他的弟弟吳瞞等人率領宋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雖然最終金軍佔領了長安,但這已經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而且宋軍還牢牢守住了漢中。吳家軍抵抗了幾十年,勇氣可嘉,功勞滔天。在陸游的時代,梁州北部被金軍佔領,南部依然屬於南宋,兩軍對峙,經常發生戰爭。所以戍守梁州的確是當時的任務。
陸游曾在南鄭軍中任職,這裡算是抗擊金軍侵略的前線。雖然陸游並沒有直接參與戰爭,甚至沒有到過兩軍對壘的地方,但是對他這個文人來說,也算是參戰了。這成了他一生的回憶,也是他唯一離理想最近的時候,雖然只有短短的8個多月。而南鄭正好是梁州所說的地盤。
然而,匹馬戍梁州,也就是單人獨馬戍守梁州,這當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陸游的誇張嗎?還是他把當時宋軍的功勞都剝奪了?其實都不是,在下一句就講得很清楚了。
關河,一般說的是關山,意思都一樣,指的是邊境地區,而且一般只有邊防戰爭的含義。夢斷何處,這個何處是一個泛義詞,不一定指的是什麼地方,也可以指什麼時間。關河夢斷何處是一個倒裝句,原本的語序是何時關河夢斷,意思是什麼時候戍守邊防的夢被打斷了。當然這個夢也不是具體地睡著了做夢,指的是長久以來的夢想。因為朝廷無所作為,所以戍守邊防的夢想也斷絕了。
所以說匹馬戍梁州不是誇張,也不是虛構,也並不是回憶他從軍南鄭的生活,而是一種英雄夢。
然而這種夢最終斷了。塵暗舊貂裘,因為貂裘上面積滿了灰塵,所以顯得顏色很暗淡,顯得很舊。但這也並不是說陸游自己有一件貂皮大衣,掛著很久沒有穿,因此積滿了灰塵。這其實是用了一個典故。《戰國策·秦策》說蘇秦遊說秦王“書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
蘇秦的理想破滅,失望而歸。陸游用這個典故正是說明自己理想破滅的意思。
很多詞上下闋結構是一樣的,也有一部分不一樣。比如《訴衷情》就是如此。上面是上闋,以下是下闋部分。
侵略宋朝的胡人還沒有被滅掉,頭髮就已先白了。但是秋指的是秋天,這是季節老去的時候,植物老去的時候,並沒有白這個含義。這裡翻譯為頭髮白了,只能說是意譯。如果直接翻譯成頭髮先進入秋天了,感覺有點彆扭。這幾句含義是,夢想還沒實現,人就先老了,所以只能白流淚。
天山就是今天的天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的一條山脈。《魏書》說,漢代匈奴人認為這座山與天相接,所以命名為天山。但是老嚴不這麼認為。史前時代的著作《山海經》就把這座山叫天山。《山海經·西山經·西次二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也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維帝江也。
至於為什麼叫天山,不得而知。
整個宋朝,包括南宋和北宋,沒有哪怕一小時時間把天山劃入疆土過,所以陸游也不可能戍守天山,只能說這裡是用的借代手法,用天山借代邊防地區。
滄州同樣如此。今天的河北滄州,是唐代命名的,宋朝時候依然叫滄州。《水滸傳》林沖發配滄州,就是發配到這個滄州。滄州今天是武術之鄉,不知道是不是80萬禁軍教頭林沖教出來的。在陸游時代,長江以北絕大多數都被金軍佔領,更別說渤海之灣的滄州了。所以陸游不可能在這裡老去。
公元1189年,陸游被彈劾罷官,退隱山陰,在這兒過了12年的孤苦生活。《訴衷情》就是寫於這一段時間。山陰是今天的紹興市。所以只能認為,陸游以滄州借代紹興。
有人認為,滄意思是水的暗綠色,因此滄州指的是水邊城市。老嚴不太認可這種說法,覺得牽強附會。
不知道是作者有意如此,還是一種巧合,總之這首詞所涉及到的大多數是虛的,要麼作者並沒有經歷過,要麼據理分析是不可能的。這是本詞的一大特色,雖然之前的賞析文章並沒有講到過這點。
然而作者的感情是真摯的。這首詞如泣如訴,就是一位老人在講述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這雖然是個人理想,但也是家國理想,是中華民族的理想。他把個人遭遇與國家大勢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所以整首詞讀起來催人淚下。
這首詞用了大量的借代,然而都比較隱蔽,不仔細分析是看不出來的。除了這種修辭手法,整首詞明白如水,連貫如訴。所以這首詩流傳很廣,他的愛國英雄氣概也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