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為孩子在平日裡不願“走親戚”,擔心長此以往令孩子親情觀念越來越淡漠,甚至害怕孩子由此性格孤僻、不合群而煩惱嗎?
你會因為孩子不願參加親戚之間的家庭聚會,而擔心親戚們對自己的孩子有意見,甚至苦惱於親戚們在背後閒言碎語、議論紛紛嗎?
你會因為孩子在過年時,不情不願地“走親戚”,總是一臉沮喪和提不起精神的狀態而感到尷尬嗎?
在這裡,我要告訴你的是苦惱於這一切的家長可不止您一位。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父母最頭疼的便是孩子越來越不“合群”,尤其是不喜歡“走親戚”,甚至對參加家族聚會表現出強烈的牴觸情緒。
這些年輕人,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他們難道不明白親情維繫的重要嗎?很多父母,不僅搞不定自己的孩子,更搞不懂孩子在想什麼。
對於這類不喜歡走親戚的年輕人,在當今時代被統稱為“無根一代”。
什麼叫“無根一代”?
簡單地說,在傳統觀念中,每一個小家庭就像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所延伸出來的枝幹。而每個家庭成員,就像是長在枝幹上的一根幼苗。雖然他們是不同的小家庭,也是不同的個體。但是,他們一起構建起了一個基於血脈紐帶的親戚網路,甚至是一個規模不小的家族。當一方有難時,家族成員之間或多或少會提供幫助,這就是他們的“根基”。
但是,隨著一大批年輕人對這種“親戚網路”或“家族關係”越來越不屑一顧時,這種基於親情關係、血脈紐帶的網路開始解體。而大家努力維繫的“根基”,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這批年輕人也被叫做“無根一代”。
再簡單一點說,這批年輕人根本就不打算依賴所謂的親戚關係,更不願意投入時間、精力、情感去維繫所謂的親戚關係。將來隨著父母一代人的離去,他們甚至會毫不猶豫地與大部分親戚斷道,從此老死不相往來。
這些年輕人瘋了嗎?難道他們不懂什麼叫關鍵時刻還得靠家人嗎?難道他們不明白,血緣紐帶重於一切嗎?
以當下年輕人的智商,他們怎麼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們為什麼就死活不願與親戚們有過多的接觸。甚至一談到“走親戚”,就一臉的不情不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好好聊一聊這件事,被稱為“無根一代”的年輕人,不願意“走親戚”的理由,竟然有12個之多。對此,很多父母表示難以接受,心裡很難過,但確實沒辦法改變。
第一個理由:對於父母虛情假意地維繫親戚關係這件事,年輕人提不起興致。
很多親戚平日裡並不往來,甚至都很少通電話。可一過年,親戚們還要為了維繫所謂的親清關係,不得不裝作滿臉笑意地組織家庭聚會,在聚會上各自逢場作戲。你問候我,我問候你,沒話找話,總之就是為了家庭聚會而聚會,這樣的親情維繫顯得太假。
大家都是成年人,誰不清楚這樣的聚會根本就沒有什麼親情可言,一切都是為了維繫所謂的面子而已。對於配合父母與親戚們虛情假意這件事,年輕子女實在提不起興致。尤其有些父母背地裡剛剛對親戚們一通不屑一顧的嘲諷,但面對面時還要互相恭維,其中的諷刺意味實在有些令人不齒。
很多年輕人,不像父母一輩活得那麼世俗、那麼假。對他們而言,這樣的親戚關係,不要也罷,自然不願意“走親戚”。
第二個理由:“走親戚”更像是父母那一輩人的舞臺,而不是屬於年輕子女的舞臺。
很多父母喜歡“走親戚”,尤其互相見面後,大家都表現得很真誠,聊得也很投機,好像有無窮無盡的話題。但是,那是父母那一輩人的社交舞臺,而不是年輕人的舞臺。
在“走親戚”的場合當中,父母那一輩人才是主角,而年輕人則是配角。所以,他們對這樣的“舞臺”提不起興趣。至於同齡人之間,大家都是配角,尤其在價值觀、興趣愛好不投機的情況下,更是沒什麼可聊的話題。這樣的“走親戚”,年輕人能感興趣嗎?
第三個理由:很多親戚令人生厭,引得年輕人反感。
很多年輕人不願“走親戚”,是因為很多親戚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他們的很多行為惹人厭。
很多親戚平日裡往來並不多,但管得倒挺多。一見面,就問你有沒有物件,工作怎麼樣?如果正巧沒搞物件,或工作很一般,他們就開始倚老賣老,以一副過來人的口吻向年輕人刷存在感。這樣的親戚,也是夠“重口味”了。
甚至有的親戚,境界不高,但眼界倒挺高。當你談到自己做自媒體這類自由工作時,他們不管你掙多少錢,只是固執地認為你是在不務正業,沒有正式的鐵飯碗,屬於投機倒把。
你和他們講道理沒有用,他們根本不在意,也不懂,反而搬出過來人的眼界,教你該怎麼發展、怎麼找工作。不得不說,面對這樣的親戚,也是“醉了”。
試問,面對這些不熟卻裝作和你很熟,什麼都不懂還要裝高人的親戚,年輕人怎麼可能還喜歡“走親戚”呢?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強扭的瓜不甜,走不到一起的。
第四個理由:年輕人很務實,他們喜歡與自己認可的人接觸,但不喜歡參加無效社交,與腦子空洞、沒思想、認不清現實的人接觸。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點,在很多親戚維繫的家族聚會上,他們所談論的話題往往空洞乏味,甚至不斷重複車軲轆話。這樣的聚會,在年輕人看來就是無效社交。參加這樣的聚會,純屬浪費時間,自然不願意參加。
第五個理由:生活壓力大,真正可供自己支配的完整時間越來越少,所以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將相對完整的時間浪費在“走親戚”這件事上。
當今社會生活壓力有多大,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數。平日裡雖然有些碎片時間,但這些碎片時間根本不夠用於休息、自我學習充電,又或者好好放鬆一下。當趕上逢年過節,難得擁有完整的屬於自己的時間,卻要浪費在“走親戚”這件事上,還要與他們虛以為蛇,年輕人心裡能開心得起來嗎?
第六個理由:有些親戚愛攀比,行為令人反感。
現實中,有些親戚會有意無意提及自己的收入有多高,又或者買了什麼奢侈品、去哪裡旅遊,話裡話外彰顯自己的小資生活。有必要弄得人盡皆知嗎?
而另一部分親戚呢?小資生活是攀比不起,於是改變策略,跟你比“優生優育”。更可笑的是,明明自己沒結婚、沒孩子,對方卻一個勁地秀自己孩子上了多少補習班、興趣班,甚至考試考多好。
這不是有病嗎?得吃藥。
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和這些“病人”打交道,覺得和他們打交道,自己也快變得不正常了。試問,攤上這樣的親戚,年輕人還願意“走親戚”嗎?
第七個理由,有錢的親戚大手大腳太熱情,一些年輕人玩不起。
很多時候,一些條件比較好的親戚,他們的孩子會邀請你一起到他們家中做客,又或者約你一起出去玩。但問題是,一起出去玩,尤其一起去旅行,動輒就幾千塊錢,很多生活壓力大的年輕人,玩不起,也捨不得花這筆錢。
不是他們因為自卑而不願意參加,是實在參與不起。就算是對方請客,但你不能總是佔對方的便宜,而是要找機會還回去的,這是要花很多錢的。這些錢對一些年輕人而言,也許足夠他們繳納一兩個月的房租。所以,為了避免尷尬,真的不願意與那些有能力大手大腳揮霍的親戚走的太近,年輕人真的玩不起。
第八個理由,親戚之間有時也有鄙視鏈,父母察覺不到,但年輕人卻能清晰感受到。
很多時候,父母感受不到親屬之間隱約存在的鄙視鏈。理由很簡單,他們習以為常,反應也就遲鈍了。但是,一些年輕人能明顯感受到親戚之間隱約存在的鄙視鏈條。所以,他們不喜歡參加親戚聚會,更不喜歡被親戚們隱約地歧視。
第九個理由:親戚家有熊孩子,實在討人厭。
串親戚最怕遇到“熊孩子”,他剛坐在沙發上,想打一把王者輕鬆一下。結果熊孩子來到你跟前,跟你說:“哥哥,哥哥,讓我打一把好不好,我也會玩。”你能說不好嗎?剛把手機交給熊孩子,你就後悔了。
為什麼?
熊孩子會以一種不共戴天之仇,噼裡啪啦、一副戳死的架勢,拼命戳著手機螢幕。見到這一幕,那叫一個心疼啊。更有甚者,一些熊孩子明明自己技術不行,偏偏把情緒發洩到你的手機上,直接把手機摔在地上。
當時,你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
還有一種很尷尬的情況,那就是親戚帶著熊孩子來你家串門。而你養的寵物,卻被熊孩子給盯上了。比如倉鼠、蜜袋鼯、守宮、小龜、觀賞魚等,都可能遭到熊孩子的毒手。若有過這樣的經歷,你還願意“走親戚”嗎?
很多時候,這些小事在父母看來不叫事,但在年輕人看來,這個“樑子”算是結下來,說什麼也繞不過去。所以,親戚家若是有“熊孩子”,父母別怪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走親戚”,因為攤上這樣的親戚,不跟他們翻臉已經仁至義盡了。
第十個理由:佔便宜沒夠的親戚,就應該斷掉聯絡才對。
正所謂人窮志不短,往往能贏得大家尊重。但偏偏有些窮親戚,最喜歡絞盡腦汁、佔你家的便宜。在他們看來,你家生活富足,就應該幫助他們,就應該扮演“被劫富濟貧”的物件。面對這樣的窮親戚,父母總是顧及面子,屢次被佔便宜。
但在年輕人看來,這種貪圖小利的親戚,不要也罷,不如干脆斷掉聯絡。所以,讓他們“走親戚”,必然是十萬個不願意。他們不是嫌棄親戚窮,而是看不慣這些親戚的醜態。
第十一個理由:時代變了,年輕人選擇多了,不需要再依靠所謂的親戚關係網路。
父母一輩人之所以在意親情關係,除了有感情基礎外,也有利益基礎在裡邊。在父母所處的那個時代,親情關係、家族網路越龐大,他們的選擇相對變得越多。但如今的時代,年輕人只要肯奮鬥、努力,他們就有無數的選擇,根本不需要依靠親戚。
更直白一點說,普通人之間構建起的親戚關係網路價值,被嚴重削弱了。所以,年輕人認為,這樣的親戚關係沒有維繫的價值和必要。
第十二個理由:親戚關係需要足夠的相處,但現代人,哪有相處的時間。沒有足夠相處經歷的親戚關係,缺少情感上的信任和依賴。
年輕人往往比父母那一代人看得更透徹,歸根結底,還是社會的毒打讓他們對現實一些虛幻、縹緲的親情有了更務實的理解。
親戚關係很重要,但前提是需要有充足的相處時間,加深這種親情的紐帶。但問題是,親戚之間哪有那麼多時間膩在一起,自然也就沒有加深情感紐帶的機會。對於這種缺少情感深度的親情,年輕人常常表示難以給予信任和依賴。
沒有信任、不值得依賴的親戚關係,再加上沒什麼共同回憶,年輕人會願意維繫嗎?
總之一句話,年輕人不願“走親戚”不是因為他們性格孤僻,而是他們有很多父母無法理解的理由。而其中一些理由,即便他們講給父母聽,父母也未必能理解。長期地壓抑,為了父母面子不得不“走親戚”,最終對於“走親戚”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反感、牴觸。
那麼,你,或者是你的孩子,不願意“走親戚”的理由,又是什麼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