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寶步入了三年級,學習的良好習慣已經養成。但是突然發現語文考試經常只有“良”,仔細看他失分的地方,發現都是失分在閱讀理解上。這是為什麼呢?
進入三年級,語文考試重點從詞語使用進入到了文章閱讀的階段。首當其衝就是閱讀理解。閱讀理解考察了孩子的多項能力:閱讀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這些能力在我們成年人看來無比的簡單,但是在孩子的理解世界,卻是需要提升的能力。
比如我們用愛迪生髮明的故事舉個例子。
這是非常簡單的一篇文章,孩子完全能夠快速閱讀完並且知道文章在講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請問:為什麼客人不禁倒抽一口冷氣呢?
孩子的回答:因為他覺得愛迪生髮明不了蓄電池。
那這樣的回答對麼?站在孩子的角度是對的,但是站在評分的角度就是錯的。
因為客人是在愛迪生說完四萬大關後面吸的冷氣,所以回答應該是:客人一開始以為是四次,沒想到是四萬次,覺得愛迪生實驗那麼多次一直沒有成功,但是一直沒有放棄。為他的不放棄的精神倒吸一口冷氣。
發現了沒有,雖然孩子讀懂了文章,但是卻沒有讀懂題目的套路,自然失分。
分析原因,首先,關鍵詞提取有問題。孩子對四萬次是沒有概念的。他沒有深刻體會四根手指和四萬次有多大的區別。現在都是手機掃描付款時代,很多孩子連現金都沒有見過,買東西不用找補,家裡東西都是快遞小哥送來的。孩子對數字沒有刺激的環境。特別是上升到萬的概念,也許我們家長都很難體會萬的概念。
比如你設想一下,四萬次的實驗愛迪生需要做幾年?似乎你也說不清。我們大部分人只有時間的概念,但是數字的多少,只有大小的概念,多多少呢?說不清。所以關鍵詞“四萬次”就被孩子一掃而過的忽視了。
第二個問題,也是所有閱讀理解的人都會問的問題,這個文章體現了愛迪生什麼精神呢?
孩子的回答:體現了愛迪生的發明精神。
孩子的回答對麼?好像有點對,但是不是出題人希望看到的答案。
回看整個文章,強調的是愛迪生“知道很多種物質不能做電池”,還有“四萬次”,所以這個文章是有描繪的重點。所以正確答案是永不放棄,堅持不懈的樂觀精神。
孩子回答不出,是因為他沒有明白提取“關鍵詞”的重要性,以及他們還在學習“透過現象看本質”。
這才是閱讀理解歸納的重點考察能力。
大部分這個階段的孩子閱讀能力還處在所看便所得,他們能輕鬆複述看到的故事。
但是,閱讀理解考察就是要完全脫離文章,站在高度重新去審視文章。所以,這個閱讀我們可以形象形容成為:上臺階閱讀。
那麼我們怎麼教孩子上臺階閱讀。呢?
首先,讓孩子明白,閱讀理解的答案在文章裡。
許多孩子天馬行空,對文章的理解容易飛出外太空。閱讀理解不是加工創作,而是提煉。這也是我們需要給孩子灌輸的道理。
所以,答案在文章裡,先快速閱讀,再根據問題回去精度。讓孩子可以使用劃線輔助,幫助找到關鍵句。
那麼這就鋪好了上臺階的第一步。
其次,提煉關鍵詞
閱讀就是需要提煉關鍵詞。孩子有時候看問題都不太提取關鍵詞。
如果這樣的問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那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那麼的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向新年的幸福中走去。
問題: 請問兩個“幸福”含義一樣麼?
那麼這個題的關鍵詞除了“幸福” 還有“兩個”,“一樣麼”。
這就說明孩子需要分開兩個幸福來回答。
這就是上臺階閱讀方式的抬腿動作。
但是可能大部分孩子並不覺得兩個幸福有什麼不一樣,比如我家的孩子。他就認為是一樣的。
我孩子的回答
而正確答案是兩個幸福是漸進的,一個幸福是臨死前的幻覺,另外一個幸福是死去的女孩徹底幸福了。
那麼就要說到
第三步:透過現象看本質。
其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因為出題的往往是成年人,我們家長一看就知道出題的套路。比如前面灰姑娘的題目,我們自然知道,題目這麼問,它肯定不一樣。但是孩子不知道,他很可能直覺就是一樣的。
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首先就是明白套路。
我們都知道,回答問題是有套路的。表面一個問題,讓孩子明白評分人希望得到的答案。這個套路只能透過刷題來解決。
其次,就是要學會用抽象的詞語。
很多孩子目前還在直覺感知階段,很多抽象的詞語用得還不是特別利索。就像我們學英語一樣,你會簡單寫一篇文章,但是一旦要你用上那些長長的特別難記有沒有什麼關聯的副詞的時候,就會覺得困難。
比如我們會說Thank you for you understanding .但很少說Thank you for your comprehension. 就是我們的大腦也會偷懶,直覺去掉了繁瑣的單詞,而用相同意思的簡單單詞來代替。是不是一下子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目前表達能力還偏口語化,所以他們很少運用學會的副詞,形容詞,成語一些抽象的詞語。這就讓他們的回答乾癟,錯失重點。
所以,抽象詞語的日常聯絡顯得非常重要。他們不是單純理解抽象詞語,而是能靈活運用抽象詞語。特別是這些詞語在我們生活中基本用不上。
比如,你很少對孩子說:我們要堅強地克服這些難關。只會說:你趕快寫作業去。。。。
詞語運用需要環境。我深有體會。比如很多在國外長大的孩子,他們雖然會因為父母說中文,但是他們的理解限於日常交流。如果你說一些帶有副詞的句子,他們就會一臉茫然。就是因為這些副詞,我們生活中根本用不上,那都是為了書面語言而準備的。
學會這些抽象詞語,他們就會將故事重點語句提煉出來。
閱讀理解回答不是複述,而是提煉,即完成上階梯第三步。
當然,大量的閱讀可以增加詞語使用能力,這毋庸置疑。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的進步離不開我們父母的反思,沒有別人更清楚我們自己的孩子。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努力把。
------------------------關注+轉發貓貓兔麻麻,孩子教育路上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