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昨天有進步。”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做起來卻不容易。爭強好勝的心理往往會讓孩子的成長變得不那麼順暢,正視自己與他人的努力,自己與自己比進步是孩子發現自我、走向自信、取得成功的前提。
“小靜得知現場繪畫比賽的成績後,在房間裡哭了很久。這孩子最近幾次比賽都輸給了小晗,有點受打擊。”晚上9點多,小靜媽媽給我發來這樣一條資訊。
一二年級時,小靜在學校的體育、繪畫、書法等各項比賽中都獲得了一等獎。而進入三年級後,每次比賽小靜都沒有得到一等獎,而且每次都輸給了小晗。這對小靜的打擊可想而知。
想到此,我回復小靜媽媽道:“您不用打擾她,讓孩子自己安靜安靜,明天我和她聊聊。”
大課間活動時,我和小靜肩並肩走著,還沒等我開口,小靜抬起頭看著我說:“老師,對不起,這次比賽我又沒發揮好。”
我笑著說:“你覺得自己沒發揮好,那麼你認為哪裡做得不好?”
一次次“打擊”讓小靜開始懷疑自己,她把“輸”看成了失敗,而沒有分析其中的問題所在,我要引導她正確面對“輸”。
我拿出手機,開啟她與小晗的現場繪畫作品:“這是你們倆的作品,你看看,你覺得自己輸給小晗了嗎?”
小靜認真地看後小聲說道:“好像都很不錯。”
我點點頭,繼續說:“你們倆的作品都很不錯,誰拿第一都可以,名次只是一個排名而已。你再看看,這是你二年級的參賽作品,與三年級的作品比,有什麼不同?”我一邊說一邊又翻找出小靜二年級時的參賽作品。
小靜露出了微笑:“三年級的畫比二年級的畫好多了。”
我對小靜豎起大拇指:“你看,這就是進步。一個人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你比二年級畫得好,這就是進步,非常棒。現在你心中有一個‘魔’,戰勝這個‘魔’,你會更加自信、更加優秀。”
小靜似懂非懂,我相信她能慢慢消化。
當天晚上,小靜媽媽發來資訊:“今天小靜很開心,她在自己的作業本上寫下‘比昨天有進步’。謝謝李老師對孩子的教育。”
接下來的跳繩比賽,小靜跳了208個,小晗跳了210個。
我問小靜:“跳繩比賽你又輸給了小晗。有什麼想法?”
小靜似乎知道我想說什麼,她笑著說:“李老師,這次跳繩比賽雖然又輸給了小晗,但是我比自己進步很多,我都沒想到自己能跳208個,我要繼續努力,爭取跳得更多。”
我豎起大拇指,讚許道:“我不得不給你點贊,你和自己比成績,而且有了積極努力的心態,肯定會越來越優秀。”
孩子無法正確面對競爭很正常,我們要引導孩子以平常心對待輸贏,從不願“輸”到從“輸”中吸取經驗,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學會和自己比,坦然面對失敗、挫折,這樣才能在跌倒後爬起來,勇往直前。
(作者單位系福建省晉江市第二實驗小學曉聰校區)
《中國教師報》2021年11月10日第11版
作者:李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