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議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會議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十三大政治報告中還明確提出了“完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多黨合作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
圖:1989年,九三學社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8年12月31日至1989年1月8日,九三學社召開了第五次全國社員代表大會。參加大會的代表485人。
1988年12月31日,大會開幕。出席開幕式的有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的領導同志,以及中共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的負責人。
開幕式由大會常務主席嚴濟慈主持。中共中央、各民主黨派的代表致賀詞。周培源致開幕詞。周培源說:“這次大會有三項任務,即:一、審議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報告,總結我們工作的成績和新鮮經驗,找出缺點和不足,以利繼續前進;二修改社章,進一步明確社的性質、任務、地位、作用,完善社的組織制度;三、選舉新的中央領導機構,向年輕化和新老合作的體制邁進。要透過這些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為社今後的發展奠定更加堅實可靠的基礎。”
孫承佩受社七屆中央委員會委託,向大會作了題為《發揚民主科學精神,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努力奮鬥》的工作報告。報告指出,五年來社的工作成績是“繼續開創新局面的五年”‘’表現在四個方面:一、參政議政職能日益增強,參與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發揮了積極作用。二、工作領域逐步拓寬,努力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各項任務服務。三、社的組織不斷髮展,大批新社員為社增添了活力,領導班子的年輕化正在逐步實現。四、與改革開放的形勢相適應,社內思想活躍。
孫承佩在報告中向全社提出三項重大歷史性課題:“一、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二、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三、增強政黨意識、健全政黨機制。”關於今後的工作,孫承佩提出四項任務:一、積極參政議政,參加政治協商和決策諮詢,參加民主監督。二、繼續為發展科技、教育事業為發展社會生產力服務。三、加強海外聯絡工作,促進開放、引進和祖國統一事業。四、紮紮實實搞好九三學社的自身建設。
徐採棟作了《關於修改九三學社章程的說明》的報告。他說:“社章總綱突出了三個指導思想:一、突出了民主與科學。二、突出了社的知識分子政黨的性質。三、強化了政黨功能,提高了自主意識。”新的社章總綱對九三學社表述為:“九三學社是由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醫藥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本社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一切活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準則。”
會議審議通過了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修改後的新社章。1月8日選舉產生了九三學社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201人,候補中央委員40人。新的中央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周培源被選舉為中央委員會主席。
圖:第七~八屆社中央主席周培源
周培源,1902年生於江蘇宜興,192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學博士學位。20世紀30年代,周培源曾是愛因斯坦領導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的成員。他主要從事曾是物理學基礎理論中最為困難的兩個方面,即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和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的研究,並取得突出成果。1978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在我國科技界和教育界德高望重,享譽海內外。“文化大革命”中,周培源對“四人幫”摧殘高等教育深感痛心,撰文慷慨陳詞,呼籲加強理科教育與基礎理論研究,並給周恩來總理寫信,提出了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的具體建議。
孫承佩、徐採棟、郝詒純(女)、安振東、王文元、楊槱、吳階平、陳明紹、陳學俊被選為副主席。許德珩被推舉為名譽主席。趙偉之擔任秘書長。
1989年1月在九三學社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新當選的名譽主席許德珩(左)、茅以升(右)與周培源主席在一起
此次會議還產生了中央參議委員會領導機構,王淦昌為主任;黃汲清、袁翰青、謝立惠、陳立、高覺敷、陳恩鳳、侯宗濂、笪移今、啟功、劉及辰、李毅為副主任;秘書長由李毅兼任。
- 未完待續 -
來源:《九三學社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