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8年,寧夏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對我區蔬菜重大害蟲西花薊馬的定殖及寄主定位嗅覺感受機制等基礎研究取得關鍵性突破,在全區率先開展昆蟲嗅覺分子生物學領域研究,為我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西花薊馬,原產於北美洲,是一種世界危險性入侵害蟲。其除了直接取食危害植物,還能傳播番茄斑點萎蔫病毒、花生環斑病毒、菊花莖壞死病毒、鳳仙斑點壞死病毒等多種病毒病,嚴重影響蔬菜、水果、花卉以及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常年對作物造成的損失為30%~50%,嚴重時可導致作物絕產絕收。曾導致美國夏威夷的番茄、萵苣減產50%~90%,對英國溫室黃瓜造成90%的產量損失,在西班牙對溫室番茄、辣椒和花卉的經濟損失達50%。
“寧夏設施蔬菜西花薊馬定殖及寄主定位嗅覺感受機制研究”研究成果負責人張治科告訴記者,由於西花薊馬蟲體微小,一種藥劑或一次施藥很難全部殺滅西花薊馬的各個蟲態,多次或高濃度用藥不但增加了防治成本,而且容易使該蟲產生抗藥性,並且汙染環境,給植物檢疫、預防和防治增加了極大的難度:“探索無汙染、可持續的綠色防控技術顯得十分迫切。”
2012年,發現該蟲入侵寧夏後,在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和寧夏農林科學院立項資助下,課題組歷經8年時間,發現西花薊馬在寧夏設施蔬菜大棚內從卵發育到成蟲僅需要18天,存活率高達27%,成蟲可存活26天,一頭雌成蟲可產卵46粒之多。由此,預測西花薊馬在寧夏設施蔬菜中一年發生15~18代,下代蟲量約為本代蟲量的12倍,制定了當薊馬發生程度達到2級或危害達到2級應及時防控的標準,為準確預測設施蔬菜中西花薊馬的發生趨勢並及時做好有效防控措施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為提高防控效果,課題組還從昆蟲尋找食物的嗅覺角度出發,鑑定了西花薊馬寄主植物揮發物256種,篩選出對西花薊馬行為影響明顯的資訊化學物質7種,明確了西花薊馬多個嗅覺蛋白基因功能。在此研究基礎上,研發出一種西花薊馬引誘劑,提高引誘效果35%,並且不用噴施在蔬菜和土壤中。“該引誘劑不影響蔬菜品質,不汙染環境,不殺傷天敵昆蟲,初步實現了對西花薊馬的種群密度調控,提升了西花薊馬綠色防控技術水平,為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張治科如是說。
據瞭解,研究成果榮獲2020年度寧夏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寧夏日報記者 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