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受2021腎臟週會議組的邀請,來自西奈山醫學院的Kirk Campbell教授主持了腎內高影響力臨床試驗解讀會。在這場解讀會中,與各種新藥的試驗相比,有2個老藥的試驗卻顯得與眾不同,它們是甲潑尼龍與氯噻酮。
與其他試驗中的藥品相比,這兩款藥物較為便宜,醫生更為熟知,此次的研究結果也讓各國專家眼前一亮。與還未在我國上市的藥品相比,這兩款藥品,對於中國醫師的可及性更高,或可帶來一定獲益。
長久以來,免疫球蛋白A(IgA)腎病患者可否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存在爭議的。來自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Vlado Perkovic教授介紹了TESTING研究,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進展風險高的IgA腎病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腎臟預後,包括長期療效和安全性。
1 研究設計
患者的入組標準為:①腎活檢結果為IgA腎病的患者;②蛋白尿>1g/d;③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在20-120ml/min/1.73㎡之間;④接受了≥3個月的治療(如RAS阻滯劑)。
干預組口服甲潑尼龍,並以安慰劑作對照。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的隨訪期間,都會服用RAS阻滯劑進行治療。
試驗的主要終點為腎臟複合終點,包括:①腎衰竭;②與基線相比,eGFR下降40%;③腎病所致死亡。
次要終點包括:①複合終點,eGFR下降30%/40%/50%,腎衰竭或全因死亡;②主要的次要終點複合事件;③eGFR年下降率;④蛋白尿的減少。
安全終點分別為:①需要住院治療的嚴重感染;②新發糖尿病;③需要住院治療的消化道出血;④骨折或骨壞死;⑤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
2 研究結果
共計有503例患者入組試驗,其中257例患者為干預組,246例患者為對照組。98%的患者成功完成所有隨訪,而86%的患者按照計劃服藥,完成試驗。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絕大部分(75.3%)患者來自中國。此外,腎功能相關的基線資料無顯著性差異。
主要終點:平均隨訪4.2年,干預組發生複合終點事件的風險顯著低於對照組(HR=0.53;95% CI,0.39-0.72;P<0.0001),主要終點事件年累積發生率圖如下圖所示(圖1)。
注:黃線為干預組,灰線為對照組
並且,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患者腎衰發生風險較低(HR,0.59;95% CI,0.40-0.87;P=0.008)(圖2)。
注:黃線為干預組,灰線為對照組
其餘次要終點資料也與主要終點一致,見下圖(圖3)。
總體來說,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對IgA腎病患者有益。雖然,在主要終點獲益方面,與非中國人群相比,中國人群獲益較低(P=0.046),但是其獲益趨勢都是相似的。此外,年齡、性別、服用劑量對主要終點獲益的影響較小,無顯著差異。
安全性方面,儘管干預組的嚴重不良事件高於對照組,但研究證實,如果糖皮質激素劑量減少,則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圖4)。
注:干預組為紫色,共有37次不良事件,對照組為藍色,共有8次不良事件
總的來說,TSTING研究共有3項關鍵結論:①在IgA腎病患者中,口服甲潑尼龍6-9個月,可使腎臟結局風險降低47%,腎衰風險降低41%。②除了種族意外,不論患者年齡、性別、地區或者服用劑量是否有差異,其獲益是相似的。③服用甲潑尼龍的劑量與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增加相關。
3 專家討論
會中,Krik Campbell教授提出了一個臨床醫師比較關心的問題,患者口服甲潑尼龍後,大約多久會出現不良事件?Vlado Perkovic教授稱,大部分患者在最初的3個月內會出現糖皮質激素相關不良事件。然而,這些不良事件可能持續1-2個月,但可維持患者的長期獲益。
Krik Campbell教授還提出,此項研究中,較少有患者基線eGFR<30ml/min/1.73㎡。因此,對於CKD 4-5期患者而言,是否可使用糖皮質激素,尚需更多研究。
但不論如何,Krik Campbell教授以及其他專家均一致認為,使用甲潑尼龍(尤其是低劑量)對高危IgA腎病進行控制是值得期待的。
CLICK研究:CKD4期患者與氯噻酮
高血壓是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常見併發症之一。來自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的Rajiv Agarwal教授介紹了CLICK研究,該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旨在探究氯噻酮用於CKD 4期患者的療效。
1 研究設計
入組標準:①CKD 4期患者(eGFR 15-29.9ml/min/1.73㎡);②24h 動態血壓≥130或≥80mmHg;③患者接受ACEI/ARB或β阻滯劑的治療。
排除標準:①24h動態血壓≥160或≥100mmHg;②12周內使用過噻嗪類藥物;③呋塞米使用量>200mg/d;④在≤3個月內,患者有卒中、需住院治療心衰和心肌梗死事件發生。
試驗在正式開始前,需患者佩戴一週的動態血壓儀,用以篩選患者並進行基礎治療。之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安慰劑)和干預組(氯噻酮,12.5mg/d)。
研究主要終點為基線至12周時,患者的24h動態血壓變化。次要終點為,從氯噻酮治療開始,每4周患者24h動態血壓的變化情況;UACR、NT-proBNP,血漿腎素水平、血漿醛固酮水平以及體重。
2 研究結果
自2016年8月至2021年1月,共有160例(對照組:79例,干預組:81例)患者入組,140例(80%)的患者完成了為期12周的隨機雙盲試驗。在基線時,安慰劑組的24h平均動態血壓為140.1(8.1)/72.8(9.3)mmHg,而干預組為142.6(8.1)/74.6(10.1)mmHg。其餘基線特徵無顯著差異。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的24h動態血壓更低,在12周時,干預組與對照組的血壓差為-15.1(-19.4至-10.7)mmHg,而在停藥後的2周後(第14周),兩組的24h動態血壓都有上升(圖5)。
注:黃實線為干預組,藍虛線為對照組。
UACR方面,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的平均UACR水平降低更多,然而一旦停藥,則UACR水平立即開始升高(圖6)。
注:黃實線為干預組,藍虛線為對照組。
血漿腎素與醛固酮水平則呈現與UACR和血壓相反的趨勢(圖7、8)。
注:黃實線為干預組,藍虛線為對照組。
注:黃實線為干預組,藍虛線為對照組。
在安全性方面,干預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圖9)。
注:藍色為對照組,橙色為干預組
RajivAgarwal教授明確指出,氯噻酮在短期內可使干預組的eGFR降低,但停藥後患者eGFR升高。長期來看,患者出現腎衰和死亡的風險較低(圖10)。
注:黃實線為干預組,藍虛線為對照組。
總的來說,氯噻酮可使CKD 4期患者的24h動態血壓降低10mmHg,UACR降低,並且長期保護患者的心血管安全。雖然短期內可使患者eGFR降低,但長期來看,氯噻酮可保護腎臟功能,降低患者腎衰和死亡風險。
3 專家討論
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Wendy St. Peter教授認為,氯噻酮作為一種老產品,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如今依然能散發新的光芒。此外,她詢問Rajiv Agarwal教授氯噻酮對患者是否有種族差異,以及24h尿鈉排洩量對結果是否有影響,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總結
與其他試驗相比,許多專家和與會者在上述兩個試驗的評論區留下的評論為“經濟有效”,“物美價廉”。從患者角度而言,這些老藥相對價格便宜。從醫師角度而言,老藥臨床資料較多,部分醫師用藥經驗豐富,對劑量的把控和相關不良反應的處理也更得心應手。
Rajiv Agarwal教授激勵同仁要在臨床中更加關注老藥的運用與研究。他用一個類比評價臨床藥品開發程序:“對礦工而言,創新不僅僅是探勘新礦或改進裝備這麼簡單。有時候,深挖煤礦或許也能發現璀璨的鑽石。”
參考文獻:
1.High-impactClinical Trials. ASN Kidney week 2021. Nov 5,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