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快速進化的物種可能無處可去。在對蜥蜴及其親屬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物種因為緩慢而穩定地進化從而贏得了比賽。
該小組研究了蜥蜴、蛇和它們的親屬,一個被稱為蜥蜴類的群體。今天,有超過10000種鱗龍,它們最近的成功大部分是在有利的環境下快速進化的結果,但這並不總是這樣的。鱗龍起源於2.5億年前的中生代早期,它們分成兩大類,一方面是有鱗類,導致現代蜥蜴和蛇,另一方面是脊龍類,今天只有一個物種代表,即紐西蘭的圖塔拉。研究人員預計會在流腦動物中發現緩慢的進化,而在有鱗動物中發現快速進化。但發現情況恰恰相反。
科學家研究了這些早期爬行動物中身體大小的變化率,他們發現一些有鱗類動物群體在中生代進化得很快,特別是那些具有特殊生活方式的動物,如海洋摩沙龍。但是鉤頭類動物的快速進化更為穩定。事實上,它們的平均進化速度明顯快於有鱗類動物,大約是背景進化速度的兩倍。在中生代的後期,所有現代的蜥蜴和蛇類群體起源並開始多樣化,與恐龍並肩生活,但可能在生態上不與它們接觸。這些早期的蜥蜴以蟲子、蠕蟲和植物為食。
在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之後,在中生代的末期,鉤頭類和有鱗動物遭受了很大的損失,但是有鱗動物又反彈了。但是在中生代的大部分時間裡,鉤頭類動物是創新者和快速進化者。在中生代結束之前,它們就已經相當嚴重地衰落了,之後整個動態發生了變化。
這項工作證實了著名古生物學家喬治-蓋洛德-辛普森(George Gaylord Simpson)在其1944年出版的《進化中的節奏和模式》一書中提出的一項挑戰性建議。他在達爾文進化論的框架內審視了進化的基本模式,並觀察到許多快速進化的物種屬於不穩定的群體,它們有可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在某些情況下,它們可以穩定下來並很好地生存,但在許多情況下,快速進化的物種滅絕速度和新物種出現的速度一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