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與汽車的淵源由來已久。1958年,長安設計並研製了中國第一輛吉普車,正式拉開重慶現代汽車業的帷幕。改革開放後,重慶成為最早引進合資經營的城市之一,汽車的品質和種類迅速躍升,並形成了完善的零部件配套,汽車業逐漸發展壯大。可以說,重慶的汽車業與新中國的發展建設左右為伴,歷史的榮光一直環繞著這座英雄之城。
不僅如此,重慶的汽車產量和保有量都十分驚人。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重慶市共有汽車生產企業41家,具備年產400萬輛的綜合生產能力。去年,儘管受疫情影響,重慶本地的汽車產量仍超過200萬輛,汽車產業在當年重慶GDP的佔比達14.69%,地位舉足輕重。與此同時,重慶也是西南乃至全國的重要汽車消費市場,截至2020年底,重慶汽車保有量突破500萬輛大關,全國排名前三,僅次於北京和成都。
但是,這座中國的“汽車城”也有自己的困擾。此前,重慶汽車工業單車價格和利潤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產業附加值的提升迫在眉睫。同時,全球汽車業的“新四化”變革浪潮風起雲湧,如何在電動化和智慧化的轉型中把握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樣成為擺在了眼前的難題。
這些現實的考驗並沒有讓重慶退縮,相反,重慶開放相容、火辣直爽的城市性格正推動其躍上變革的風口浪尖。2018年開始,重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著力推動汽車產業加快提檔升級,瞄準智慧化、電動化等方向實現由“量”到“質”的轉變。
“新四化變革下,重慶汽車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個生動的樣本,為全國提供了有益的參考。”重慶市經濟資訊委汽車工業處四級調研員王昭傑說。
首先,在高階化方面,“重慶造汽車”正逐漸向高階產品邁進。長安汽車的中高階系列UNI上市即熱銷,長城坦克300打破了自主品牌售價的天花板,豪華品牌林肯的諸多明星產品也在重慶投產……他們正助推重慶告別中低端發展路徑,成為品牌高階化試水的舞臺。
其次,在新能源方面,重慶已形成“9+3+5+30”新能源產業叢集(9家乘用車企業,3家客車企業,5家專用車企業以及約30家核心配套企業)。同時,重慶市內的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已經趕超全國平均水平。此外,首座加氫站建成後,氫燃料公交車、物流車已漸次投入運營。重慶正推動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佈局的提速,在部分領域已經引領全國的發展。
最後,在智慧化方面,重慶一馬當先,已形成鮮明特色。龍頭企業長安正向科技公司轉變,併成立了面向智慧汽車時代的軟體公司;重慶是國內第三個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第四個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省市,自動駕駛測試和示範運營走在前列;地平線、黑芝麻、北斗星通、華域視覺等零部件企業的落戶構建起重慶智慧網聯汽車的產業鏈;2020年重慶生產智慧網聯汽車24萬輛,較2017年翻倍增長。
“我們將積極擁抱全球汽車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加快打造全國一流的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應用場景,推動重慶汽車產業‘新四化’發展。到2025年,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6%以上。”王昭傑說。
重慶這座車輪上的城市,正走出歷史的榮光,走向未來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