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探訪
於春斌 河洛風土
▼ 太子廟(新建)
在府店鎮南部的緱山之巔,矗立著一通石碑,高6.7米,寬1.55米,厚0.55米,上有碑亭覆罩,下以“神龍”負馱,碑體高大,古樸凝重。這通石碑就是著名的昇仙太子碑,由女皇武則天親自撰文和書寫,於武周聖歷二年(699)刻立。
石碑所在的緱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山,雖說僅僅300多米高,卻古有聲名,清秀神奇。五代杜光庭編錄的《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清代官修《淵鑑類函》等歷史典籍指出,緱山是道教尊崇的七十二福地之一,並列為第六十位。清代乾隆皇帝曾到此遊覽,在《遊緱山》一詩中,盛讚緱山美景是“割來太室三分秀,望去清伊一帶綿”。
相傳緱山為周靈王太子晉駕鶴昇仙之地,引來一代女皇夜宿緱山,撰文立碑,抒發情懷。
▼ 昇仙太子碑(正面)
▼ 碑文(區域性)
太子昇仙無疑是個傳說,而太子晉歷史上確有其人。《列仙傳》、《國語•周語》及《中國曆代帝王錄》等文獻專著記載,太子晉,姓姬,名晉,字喬,是東周靈王姬洩心的長子。太子晉天性聰明,擅長吹笙,而且他學識淵博,也有一定的政治遠見。後來因疏導河道一事,太子晉與父親發生爭執,被廢為庶民,隱居山中,修道30餘年。傳其最後修煉成仙,在緱山駕鶴飛昇而去。
大周聖歷二年(699)二月初四,女皇武則天從東都洛陽出發,赴嵩嶽封禪,途中留宿緱山。在視察剛剛竣工的昇仙太子廟後,興之所至,撰寫了昇仙太子碑碑文,同年六月十九日碑成,立在太子廟大殿的前面。
▼ 昇仙太子碑(陰面)
▼ 乾隆御製碑
昇仙太子碑碑文33行,共計2178個字。其內容分為兩個方面,先寫太子晉升仙的故事,後寫武周時期的社會現實,字裡行間洋溢著讚美之詞,充滿著自豪之意。碑文接近章草書體,婉約流暢,意態豪縱。特別是碑額“昇仙太子之碑”六字,為陰刻鳥形“飛白”書寫,非常的奇特和少見。
當年及歷代修建的太子廟、昇仙觀,早已毀於戰火。只有武則天所立的昇仙太子碑,以及宋、元、清碑各一通,遺存至今,實乃難得可貴。
而今為古碑圍修院落,新建太子廟,加大了文物保護力度,實乃又一幸事。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