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曉言】最近,丹麥斯凱拜克地區的新地標馬爾斯克塔正式對外開放,這是一座雙螺旋結構的觀景塔,又被稱為“DNA”塔,其獨特的設計引起眾多關注(如圖)。其實,丹麥自古以來就有不少塔式建築,螺旋塔有其歷史和文化層面的根源。發展到今天,塔式建築理念更是延展到多個領域,在許多地方都能尋到螺旋塔地標建築的蹤跡。
螺旋塔建築不少見
馬爾斯克塔是丹麥著名的瓦登海沼澤公園中的一處觀景臺,兩條螺旋步梯逆時針交替盤旋上升,遊客們在攀登的過程中一步一景將沼澤風光和遠處的海景盡收眼底。雙螺旋結構,一條供上行,一條供下行,妙的是螺旋的中心位置還有一部直梯,可供輪椅直達塔頂。25米的塔身並不太高,但勝在周邊沒有任何障礙物,螺旋體就如一顆巨型的螺絲釘楔在地上,給周邊迷人但略顯蒼涼的景色增添了一抹律動。
無獨有偶,在哥本哈根南面的海斯萊烏森林公園中還有一座更高的螺旋塔觀景臺。這座45米高的螺旋塔兩頭粗,中間纖細下去,矗立在原始森林中,既像一個豎起的腰鼓,又彷彿一個有彈性的花籃,獨特的造型讓觀景臺本身也成了一道風景。不少遊客來到這裡花上十幾歐元買票就是為了體驗一把360度的觀景視角以及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獨特體驗。從地面開始,螺旋步道以8度的恆定角度緩緩上升,遊客隨著高度攀升,對森林從仰視到平視,最終是俯瞰,就像分別體驗到“平常人的視角”“猴子的視角”“鳥兒的視角”。塔頂和塔底的周長都是28米,中間最纖細的腰部,周長只有14米,這樣的設計不僅是為了造型美觀及節省建材,也是給周邊的樹冠留出空間,讓塔中的人與樹更親密接觸。
不僅是野外,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也有不少螺旋塔。建成於1642年的圓塔是丹麥老城區最顯著的地標,是由當時的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親自設計的。這座塔從外觀看是圓的,內部則是螺旋形步道。幾百年來,圓塔是哥本哈根真正的“地標”,順著螺旋步道走到塔頂就會發現一個地理“零點”,這裡是當地人測量距離的標準基點。丹麥人很珍視圓塔,還曾用圓塔的名字為一顆小行星命名。
“爬不到頂”的教堂旋梯
丹麥是童話王國,丹麥人愛建螺旋塔也與童話傳說密切相關。童話中的神龍威力巨大,人們相信是神龍保佑哥本哈根免受火災。哥本哈根的老股票交易所建於1625年,是世界最早的股票交易所之一,也是哥本哈根最古老的一批建築。在它的塔樓上面就鑄有四隻神龍,四條長長的龍尾巴交纏著呈螺旋形構成塔樓的尖頂,在尖頂的最上端還有三座王冠,分別是丹麥、挪威和瑞典的王冠,彰顯了這三國自古以來密切的關係。或許真的是在神龍的庇佑下,股票交易所平平安安進行了150年股票交易,直到1974年遷往新址。
後來,在救主堂、聖母堂等許多教堂的屋頂都採取了螺旋尖塔的造型。丹麥的一些世俗建築,比如議會大廈、市政廳等也都把螺旋塔或塔樓的元素應用到建築中。特別是建於18世紀的哥本哈根救主堂,採取了獨特的複合式結構,下面一半是方形的,上面一半是螺旋塔樓,而且上半部分創造性地將螺旋樓梯建到了塔樓外,讓人耳目一新。有機會到哥本哈根旅遊的話,去爬一下救主堂的塔樓會是奇特的體驗,先是在方塔內爬陡峭的木樓梯,坡度陡到恨不得四肢並用。木梯爬到頭就來到了室外,豁然開朗的景色讓人振奮精神繼續在螺旋樓梯上攀爬,一步一景的體驗與剛才室內的逼仄迥異。但向上的旋梯越來越窄,爬到臨近最頂端逐漸連一隻腳都放不下了,所以這個塔樓至今還沒有哪位遊客能真正爬到頂呢。
垃圾廠變身最美能源塔
丹麥的羅斯基勒市有一家造型獨特的垃圾焚燒廠,被稱為“能源之塔”,因為它把焚化爐做成了多孔的塔樓形狀,使其看起來極具觀賞性。特別到了夜晚的時候,人們還能透過這些孔看到爐內發出的光,火光與背景的星空連成一片,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奇景,無怪乎被稱讚為“世界最美垃圾焚燒廠”。這座“能源之塔”由此也吸引了一些遊客專門來觀賞拍照,成為當地的新地標。在奧胡斯市,一座面向年輕人的經濟適用住宅樓也被建成了半圓形,整座樓逆時針方向逐漸從最低攀升到最高,整體上也是一個半螺旋塔樓的形狀。
在建築造型上,丹麥人喜歡腦洞大開,而且似乎特別鍾愛各種螺旋。丹麥國家水族館被設計為一個漩渦形,從中心延伸出5條螺旋通道。來到這裡,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螺旋通道前往水族館的各個區域,去參觀他們喜愛的水族生物。造型靈動的銀色水族館配合上四面環水、海陸相連的地理位置,遠遠望去彷彿也是流動水體的一部分。丹麥實驗科學中心的主樓梯跟馬爾斯克塔類似,也是雙螺旋的形狀,旋梯總長100米,用了160噸鋼材建成,僅表面鍍的銅就有10噸。不過這座獨特的樓梯是在室內,而且建成於2017年,比馬爾斯可塔還要早了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