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飄色俗稱博美美景,也稱扮景。據考證,博美飄色起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博美商人林廣神有感於蘇州地區飄色表演形象逼真、裝扮精巧細緻,遂在當地拜請名師、置辦道具,將飄色活動帶回博美,此後每逢佳節、神誕博美都舉辦飄色巡遊活動,至今已有630餘年歷史。
博美飄色都是以一個長3米、寬2米、高1.2米的景床為小舞臺,並由精心鍛造、不同規格和形狀的鋼條“景梗”支撐,全高4.5-5.5米。景床上站立的人物造型稱為屏,也稱下樁;景梗上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為飄色,也稱頂樁。飄色嚴格挑選8-18歲少年為扮演者,男女不限,每臺飄色需小演員4-8人;傳統的飄色巡遊由8人抬著,現大多改裝為平板車,只需4人推進即可。
博美飄色內容多取材於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傳統劇目和傳說故事等,常見的飄色如雙白燕、金山戰鼓、三關擺、穆桂英掛帥、劉明珠出征、雙玉魚、二度梅、真假駙馬、三鳳求凰、妙常追舟、救宋王、京城會、白蛇傳、鳳儀亭、嶽龍奪帥印、荔鏡記等50多個景。博美飄色以力學原理為基礎,其設計注重整體造型,為體現人物精神風貌,要求化妝精巧細緻、優雅大方;服裝為人物造型、表現內容等服務,整臺飄色的色彩豔麗、儀態優美,宛如一個流動的立體舞臺。
博美飄色是聲、色、藝的綜合藝術,集地方歷史文化、民間美學藝術和古典藝術於一體,匯聚了民間藝人的才華與心血,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技巧。飄色巡遊已成為博美當地民俗文化活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展示了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人文情懷,具有凝聚人心、宣揚良善和教育社會的功能。
目前博美飄色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