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畔九曲橋,“太虛幻境”走一遭。熟悉的豫園能否逛出不一樣的風景?遊客戲迷們或許能從即將開啟的“2021豫園·紅樓文化節系列演出”中尋找答案。11月22日,文化節開幕大戲——沉浸式越劇《紅樓夢》將率先上演。緊隨其後,評彈《黛玉葬花》及崑曲《牡丹亭》也將帶來不一樣的觀劇體驗。
踏夢
到豫園,除了逛逛城隍廟或是吃點上海小吃,還能幹點什麼?“越劇王子”趙志剛說:“你還能看一場沉浸式越劇《紅樓夢》。”將百聽不厭的越劇經典置於上海人最熟悉的豫園中,藉助湖心亭畔九曲橋的天然地理優勢,演繹一場似夢非夢的“太虛幻境”,趙志剛想要尋求的是積澱深厚的傳統文化和老建築碰撞出的新火花。
豫園,作為江南園林典範,將建築、水、植物有機結合,展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詩與畫的意境,尤其夜晚在燈光的“濾鏡”下更是如夢似幻,很多場景都像極了大觀園。趙志剛說:“若觀眾跟隨寶哥哥和林妹妹的腳步,再來重溫《紅樓夢》,代入感會更為強烈。”而演出現場,觀眾倘若不能捕捉寶黛二人的身影,或許還能和大觀園裡的姐姐妹妹們擦肩。
據悉,此次上演的尹呂版《紅樓夢》由趙氏工坊的兩位當家人——趙志剛、陳湜及寧波小百花越劇團的謝進聯共同呈現。陳湜以甜潤委婉的“呂派”來塑造黛玉,“寶姐姐”謝進聯則唱袁(雪芬)派。編劇張勇在徐進的經典版《紅樓夢》基礎上整理、改編,依據清唱劇特色,加入了《寶釵代繡》《寶玉聽琴》《百年好事今宵定》《太虛尋夢》《好了歌注》等新段落。
不同於大劇場的觀演形式,此次演出僅開放120位座席,舞臺、舞美、燈光、服裝等都依據雅集清賞的特色設計。而在九曲橋上的“太虛幻境”一幕則會在豫園閉園後為觀眾呈現,豫園夜間燈光秀也將為演出延時,以確保觀眾獲得最佳觀賞體驗。
尋夢
擁有400餘年歷史的評彈,如同一道生生不息的河,至今仍閃耀著波光。上海評彈團推出的評彈專場《紅樓夢中人》將文學鉅作與評彈曲藝相結合,弦琶琮錚,和著婉轉清麗的唱詞,讓人“入夢”不自知。這一評彈專場中,《黛玉焚稿》一段尤佳。演員陸錦花將一人分飾多角,又是拖著病體的黛玉,又是說漏嘴的丫鬟,以莽撞的憨勁兒將兩個角色區分開來。在聽到寶玉正在成婚的訊息時,黛玉驚言“聞言語,腸也斷”,當下琵琶三絃驟響又止,真乃“四弦一聲如裂帛”,痛徹心扉。
小說《紅樓夢》中多次寫到崑曲,尤其是湯顯祖的《牡丹亭》,《遊園》《驚夢》《尋夢》《離魂》等在寧府家宴、元春省親、黛玉葬花等場景中,對於情節設定和人物塑造起到了關鍵作用。此次“紅樓文化節”將特闢“紅樓戲中戲·崑曲”專場,“二度梅”得主、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名譽院長王芳將獻演原汁原味的《牡丹亭》,讓觀眾進一步瞭解《紅樓夢》和“崑曲名片”《牡丹亭》之間的深厚淵源,感受中國古典文學和戲劇的精華。
王芳深得昆、蘇二劇種長處,書卷氣濃厚,她的《牡丹亭》得到“傳字輩”沈傳芷、姚傳薌與“繼字輩”張繼青等大師和名家的傳授,口法嚴謹、做工細膩。《驚夢》一折還特邀崑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出演柳夢梅。兩位上一次合作《牡丹亭》還是在2011年,時隔10年,再次帶來令林黛玉“心動神搖、如醉如痴”的名折《驚夢》,讓人期待。(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