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方柱圓拱的臨江街古閘門。 嚴立政攝(人民視覺)
揚美古道。 徐魯平攝(人民視覺)
揚美俯瞰。 嚴立政攝(人民視覺)
在廣西南寧左江岸邊,有一千年古村,名喚揚美,亦號“小南寧”。此村三面環水、負陰抱陽、圩市繁盛、人傑地靈,自古以來,便是海上絲綢之路西江水道和路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古樓、古宅、古碼頭,古路、古碑、古河口……在揚美,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相互交織,水埠、街市、風俗氤氳著綿延千年的煙火氣。2012年,揚美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相傳,北宋皇祐年間,狄青率軍南下,留戍官兵卸甲後,落戶於左江岸邊,漸成村落,時人因見當地小金櫻白花飛揚,故以“白花村”稱之。時光流轉,後人見清溪揚波,故改名為“揚溪村”。再後來,為彰顯祖宗功德,將“揚溪”改為“揚美”,又作“楊美”。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路過揚美,《徐霞客遊記》載:“又三里,為楊美,亦名大灣,蓋江流之曲,南自楊美,北至宋村,為兩大轉雲。”
熙熙攘攘 各鄉通津
細雨綿綿,腳下的砂石條被浸溼,不知走過多少人的石階,更加溼滑。虧得踩到歲月侵蝕的凹槽處,才勉強站定。兩側的枝丫爭著探出頭,搭起橋,將水埠臺階上的天空遮了大半。順著“綠橋”造就的通道向下望,水陸交界處,一隻烏篷船靜靜地浮著,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古商埠碼頭,揚美村現存建築面積最大的古碼頭,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寬3米,臺階88級。據傳,鄉老將族中公款、攤位租金、廟堂募捐所得會合,託人前往崇左太平府買石,經舟楫運載而歸,群眾出力搬砌,如此建成。
揚美,因水而興。古時廣西山多路險,僅揚美周邊,左江上游有煙墩嶺、勤香嶺、百六嶺、牛行嶺,下游有檑稔嶺、檑連嶺、殺狗嶺、檑嘜嶺。因此,走江行船,便成為人們日常出行、商業往來的首要選擇。自揚美順江東下至南寧,水路半日可到;自南寧西上,則需一日有餘。客船、商船、工作船,多願意在此停泊,揚美也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商品集散地、交易地、中轉地,並形成獨具特色的碼頭文化。
以前,古商埠碼頭,帆檣如雲,甚是繁華。揚美村黨總支書記許建林說:“碼頭治安良好,運營有序,掌燈時分,閘門一閉,便不再允許出入。來往人員,必須明火入巷,否則以匪類論處。”
村裡老人講,揚美碼頭共有8處,自上游而下,分為新街埠、古商埠、細灣埠、大埠、那晚埠、梯雲埠、杜屋埠、龍船埠。這些水埠各有特點,如大埠常供挑水、洗衣、洗菜,後轉商用;菜牛、耕牛則多從龍船埠上岸,故也稱為“牛埠”等。
梯雲埠也極具名氣。1915年,鄉紳梁運德倡建梯雲碼頭,舊名梯級,石階共110餘級,長百丈,廣二軌,冬春水涸,距水面十餘丈。《揚美梯雲碼頭碑記》載:“揚美之有水埠,由來古矣。前瞰江濱,後比村落,行者汲者,熙熙攘攘,各鄉通津也。”
如今,揚美已通二級公路,水路對揚美的通行作用大為降低,原來“正音前漢葉,奇貨左江通”的風光不再。“現在碼頭周邊停著的船,都是用來做餐館的,城裡人樂意來,商家生意很好。”許建林語氣驕傲,又帶著幾分對往昔舳艫千里的眷戀。
飛簷翹角 市肆林立
自大門外往內看,五進四天井,後一進的房廳總比前一進為高,視野也慢慢縮小、聚焦,最後只能看到第五進小小的一角。此建築猶如一堂疊著一堂,故曰“五疊堂”,取五福臨門、步步高昇之意,整體坐北朝南稍偏東,面闊10米餘,總進深超50米,為清嘉慶年間所建。
五疊堂氣勢恢宏,本已難得,功能分明,則尤為值得稱道。舊時,五疊堂主以銷售豆豉為生,生意做得很大,與龍州、百色、南寧、梧州、廣州,乃至南洋都有貿易往來。在村裡幹了十來年的導遊杜言係介紹,為方便營銷,五疊堂被充分利用。第一進為門廳,供產品展示;第二進為會所,洽談業務;第三進為神廳,供奉祖先;第四進為發酵房,生產製作;前四進構造相似,雅緻明亮,唯有第五進為閣樓,供女眷居住。
細細觀之,五疊堂大有玄機。屋頂蓋瓦多由玻璃製成,採光很好;木椽上覆瓦篷,以防雨水侵蝕;瓦當造型別致,遮蔽簷頭。所用支柱均為楠木,經久不壞,嶄新如故。承柱下方的柱礎底層四面、中層八面、上層為鼓的形狀,俗稱四平八穩太平鼓,寓意太平安康。大門的門眼,陽鐫篆文福祿二字,屋簷下,繪著蝙蝠、仙鹿、仙鶴,為福祿壽全圖;錦雞和花卉,是為錦上添花;南山寺、水波、蟠桃,象徵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如果說五疊堂是揚美店面建築的集大成者,那麼,臨江街就是揚美古街的集中體現。
古時,江上往來的貨物,進入揚美,必經臨江街。
臨江街路面由青石鋪就,大小不一、參差拼合,約莫已有180餘年歷史。臨江街道路兩旁,飛簷翹角,市肆林立,有揚美唯一一幢明代民居,以及46幢儲存完好的清代民居。
明代民居,為穿鬥式,從正門到裡屋,兩側平行立著七根蜆木柱子,因此也叫“七柱屋”。清代民居則更為細膩講究,屋脊、屋頂、漏花窗上,常有各種精美雕飾,詩文傳說、花草鳥獸,不一而足,刻工精巧,畫技上乘,寓意吉祥。
家住臨江街的班文強年近古稀,他家班屋的年頭比他的年紀大4倍,青磚夾泥磚建成,叫“鐵包金”。有一扇門板中間釘著一塊小板,據說是1950年解放軍過路,借門板搭橋過河,門板被馬踏斷,一位指導員專門補好還回,還額外拿出5枚東毫銀幣作為補償,村裡人稱此門為“軍民門”。如今,班老爺子平常下下象棋,拉拉二胡,練練字,日子很悠閒:“在老屋下乘涼,最舒心了。”
崇文重教 古風綿長
揚美希望小學操場旁,一株近百年的木蘭樹後,魁星樓巍然屹立。整座樓始建於清乾隆元年,道光二十年重建,為重簷歇山頂,紅簷、青磚、藍瓦,金頂銅鑄,上有鑲龍正脊,嵌火焰金球,垂脊和戧脊的端部有吻獸,惟妙惟肖。
登閣而上,至第三層,上奉一神像,即是魁星。民間傳說,魁星主宰文章興衰,掌管文人命運。神像右手執筆,左手拿書,右腳提似踢鬥,左足踏於鰲頭,形成獨佔鰲頭之態。一樓瑞靄來天地,千載文光射鬥牛。漫步閣中,身隨步轉,魁星手中的筆似乎也隨人而動,步停,筆也停,妙趣橫生。
南寧市江南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局長唐柳青說:“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相關部門多次大修魁星樓,自治區還專門撥款50萬元,予以修繕。”
魁星樓儲存如此完好,足可見揚美人崇文重教之風。據《揚美村志》記載,明清時期,揚美共34人考取功名,其中,舉人6名,貢生23名,廩生5名。
揚美村今存15通古石碑,《通鄉士庶設立禁約永遠碑記》則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這塊距今200多年的古碑,內容全是關於圩市經營。
“一議圩市所有一切屠宰,無論皮肉下水,不得灌水、搭骨、喂鹽。如有灌水、搭骨、喂鹽,實有害人,任從本鄉、外鄉人等獲捉,眾議罰銀三兩六錢正歸廟。”不得賣注水肉,圩場不可亂搭亂建亂放,圩長要保證圩市治安,鄉保要維持圩市公正等,都在碑文中一一註明。
閱約懷先輩,循規仰古風。如今,村裡不僅買賣公平,就連鄰里糾紛瑣碎之事,鄉親們都用規則解決——去“八姑議事堂”。村委會副主任梁彩麗人稱“八姑”,是個熱心腸,誰家要是有矛盾,頭一個想到的,就是找她調解。梁彩麗說:“小議為家,大議為村,大夥兒聚在這裡,平心靜氣聊一聊,就解決了。”此外,“八姑議事堂”現已成為揚美村黨建新陣地,村幹部每月來此議事不下兩次。
美哉!從古蹟到風俗,從外到內,揚美之美,實在令人著迷。近年來,江南區為了讓這種“美”永續流傳下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動揚美村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斥資約1.18億元,完成8公里的江西鎮至揚美古鎮二級公路建設,解決村民出行不便的難題;投入數千萬元,實施古建築保護性維修、公廁改造、房屋外立面改造、水體綜合整治等專案;新建景區候車廳、安全廣播系統、增設遊客休息座椅等。
“江南區已經編制了《揚美村傳統村落保護髮展規劃》,即將出臺《揚美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20—2035年)》。6月14日,南寧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正式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關於《南寧市揚美古鎮保護管理條例(草案)》的意見。相信不久的將來,揚美村一定會更美好。”唐柳青說。
遊覽貼士
在南寧乘地鐵1號線,於魯班路站B出口出站,在大學東路廣西超大旅遊集散中心乘坐南寧—揚美專線車,票價17元;南寧至揚美的路況不錯,村裡有停車場,自駕前往也方便。
碼頭、街市、碑刻引人入勝,梁烈亞故居、慕義門等也值得一觀。村裡的節慶文化很濃厚,要是趕上唱春牛、師公戲、龍舟上水節,萬不可錯過。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05日 06 版)
本文來自【人民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