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政委工作室 小張同學
據上觀新聞報道稱,日前,新加坡前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在其新書中指出:到了2050年,當中國的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兩倍時,美國很有可能會放棄在東亞的前沿軍事力量,回到西半球。而日本卻無法撤退,它始終距離中國只有幾百英里。因此,馬凱碩提出一個新問題:面對中國,美國的盟友如何選擇?
對於馬凱碩所提出的這個問題,日本應該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緊迫性。否則的話,它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在各個領域上與中國做對了。日本長期將美國視為自己的保護者,只懂得藉助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地位,狐假虎威對中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進行挑釁,卻不懂得為自己的未來著想。
對日本來說,其狹隘的國際觀,對國際形勢變化的感知上的遲鈍,註定其會痛失很多發展機會,以至於它永遠只能充當大國附庸的結果。原因很簡單,中國與西方之間的對抗“硝煙”,並無法掩蓋雙方在多邊經濟浪潮中合作共贏的行動。當然,這是棋手們之間的問題,作為棋子的日本可能無法感知。
所以,就在日本還在傻傻地充當美國反華炮灰的時候,中國與美歐國家之間的新一輪經貿合作已經展開。德國《商報》日前發表文章稱,中國是所有大型經濟體中最快從疫情導致的衰退中恢復的國家,其龐大的需求對世界經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這無疑讓中國的經濟發展更加堅挺,並且“讓所有人受益”。
顯然,中國擁有了強勁的經濟發展帶動力,得益的並不僅僅只有中國人,還有包括美歐在內的絕大多數人。因為中國已經做出莊重承諾:“中國開放的大門絕不會關閉,相反還會越開越大”。所以,在中美緊張關係仍在持續之際,兩個大國之間的貿易交往卻開始加速。
本月5日,在第四屆進博會中國中化專場簽約活動上,中化集團與美國切爾尼能源公司簽署為期17.5年的液化天然氣長約購銷協議。中企從明年開始開始採購美企天然氣,長約量從每年90萬噸逐步增加至每年180萬噸。無獨有偶,就在過去的幾天前,中國多家天然氣企業,也與美國維吉液化天然氣公司簽署為期長達20年、每年約400萬噸的天然氣購銷協議。
美國接連從中國獲得能源大單,歐洲那邊也不甘示弱。據新華社報道,歐洲空中客車公司日前與中國合作伙伴簽署了最新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將位於天津的A320系列飛機亞洲總裝線的生產能力,擴充套件到A321飛機領域。讓中國成為空客公司全球僅有4條A321飛機生產線之一。
中歐之間的合作並不僅限於此,與合作生產飛機形成呼應的是,中國市場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歐洲國家最理想的投資地。日前,法國政府中國事務特別代表、前總理拉法蘭日前表示:“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在疫情的阻隔下,法國有一大批企業家和投資者都希望能夠回到中國,為未來的投資而合作”。
相比於法國,德國的企業家更具有前瞻性,根據一份調查結果顯示,約72%的在華德企,都計劃增加在華投資。而為了應對當前越發嚴重的供應鏈危機,在華德企都開始在執行本土化生產戰略,即打算紮根中國。顯然,中國所提供的沒有被政治化的市場和投資環境,更適合那些純粹為了商業利益的外國企業和投資者,為之投入更多資金。這就意味著,美歐某些政客妄圖與中國經濟脫鉤的企圖,已經宣告破產了。
相比之下,日本是追隨西方與中國脫鉤喧囂中表現最積極的國家,不過,日本與其他是技術要經濟體一樣,在經貿領域上也對中國形成極為嚴重的依賴。因此,有些日本政客就幻想著重演上世紀末與中國“政冷經熱”的場景,即在政治上瘋狂挑釁中國,在經貿領域上繼續狂賺中國的錢。
不過,當下的國際形勢已今非昔比,中國也不再是曾經那個中國了。相反,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各大經濟體爭先搶著做生意的國家,日本在這時候還想搞政冷經熱那一套,靠譜嗎?對此,海外網援引專家的分析說:政冷經熱並不符合中日關係發展大局,是不可持續的。政治關係和經濟關係應該同步發展。如果日本僅僅只是向經濟上獲利,卻在政治上搞對立,這種便宜怎麼可能永遠佔下去呢?
中國市場開放的大門,只是歡迎那些能夠合作共贏的國家做生意。中國與西方雖說在政治上存在巨大分歧,但雙方在經貿領域上的關係已經變得密不可分了。而日本則不同,其在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佔盡了便宜,卻在政治上瘋狂挑釁中國,對於這樣的國家,還想與中國搞什麼“政冷經熱”,簡直就是痴心妄想。所以說,如果岸田文雄繼續沿用菅義偉的那一套對華戰略,或許,日本接下來還真有可能會成為另一個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