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稱為“二戰”, 1939 年至1945年期間戰火幾乎蔓延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主要交戰國分為“同盟國”和“軸心國”兩大陣營,其中同盟國包括:中國、法國、英國、美國和蘇聯,軸心國包括:德國、義大利和日本。
這場戰爭,實際上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未解決問題的延續,也可以看成是資本主義在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因為利益分配不均所導致的一種必然的結果。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約7000萬人死亡和1.3億人受傷,這也使其成為世界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爭沒有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地緣政治歷史的重要分水嶺之一,透過二戰蘇聯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大到了東歐國家,同時西歐也讓出了世界霸主的寶座,將其拱手讓給了美國。
希特勒與斯大林
戰爭的爆發
隨著德意日法西斯的崛起和擴張,英法美等西方主要大國非但沒有挺身而出,反而採取了明哲保身、處處退讓的綏靖政策,極大地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氣焰,對區域性戰爭演變為全面戰爭起到了加速劑的作用。
1939年德國法西斯頭目希特勒決定入侵併佔領波蘭,雖然波蘭名義上處在法國和英國的軍事保護之下,但這種承諾非常的脆弱。希特勒當時最大的顧慮就是蘇聯,因為德國軍隊一旦傾巢而出,很容易出現腹背受敵的可能,因此德國與蘇聯在莫斯科秘密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該條約的一項秘密協議中,德國和蘇聯同意將波蘭分成兩部分,西部三分之一歸德國,東部三分之二由蘇聯接管。
在獲得蘇聯的支援後,希特勒原打算下令德軍於8月26日開始入侵波蘭,但由於英國和波蘭嗅到了戰爭的味道,兩國在8月25日簽署了正式的互助條約,因此入侵波蘭被迫推遲了幾天。1939年8月3下午12點40分,希特勒下令在第二天早上4點45分開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作為回應,英國和法國於9月3日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戰爭初期,同盟國與軸心國的力量對比
二戰爆發初期,同盟國,即英國、法國和波蘭,在工業資源、人口和軍隊數量方面都佔據絕對優勢。
當時在歐洲大陸,法國本土有90個步兵師,英國有10個步兵師,波蘭有30個步兵師,12個騎兵旅和1個裝甲旅。
德國方面有100個步兵師和6個裝甲師,雖然德軍在人數上不佔優勢,但其武器裝備、訓練和戰鬥精神都要優於其他三個國家。
火力配置
1939年的德軍無論是步兵師還是裝甲師的火力都遠遠超過了法國、英國和波蘭的軍隊。標準的德軍師包括 442挺機槍、135門迫擊炮、72門反坦克炮和24門榴彈炮,反觀當時盟軍師的火力也僅略高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火力。
最為關鍵的是德國在1939年9月已經擁有了六個裝甲師,當時盟軍雖然擁有大量坦克,但很顯然他們沒有意識到坦克的重要性,因此盟軍並沒有裝甲師。
戰略上的忽視直接導致了盟軍在戰爭初期的被動地位,雖然盟軍的坦克數量與德軍幾乎相同,但是在戰法的運用上顯然後者更勝一籌。
閃電戰
德軍坦克常常與機動火炮密集編隊,直接從正面撕開防線開啟缺口,然後將盟軍部隊分割,隨後德軍機動步兵師進行包圍並俘獲。完成既定戰略目標之後,德軍坦克則繼續向前移動並重復這種戰術(裝甲師深入敵方領土,隨後機械化步兵和普通步兵緊隨其後)。
德國空軍當時主要的任務是:利用轟炸機攻擊和破壞敵人的補給和通訊線路,在盟軍後方散佈恐慌和混亂,從而進一步癱瘓其防禦能力。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機械化”是德軍閃電戰的關鍵所在,他們正是利用了速度和機動性優勢,才打了整個歐洲一個措手不及。
空中優勢
空軍方面,在1939年德國空軍也是歐洲最為強大的部隊,幾乎所有飛機都要優於盟軍的同類型。1939年德國擁有1000架戰鬥機和1050架轟炸機,雖然盟軍在飛機數量上優於德國,但其中很多飛機都已經過時,很難抵擋德國強大的空中優勢。
英國雖然具有一定的空中優勢,但為了防止德國進攻本土,所以大部分並未被派到歐洲大陸,從不列顛空戰的戰果就可以看出,英國損失1547架戰機,德國損失1887架戰機,很顯然英國是把戰機留在了本土。
當時的法國,在1939年的時候由於飛機效能過時,能夠對抗德國空軍的僅有634架戰鬥機和463架轟炸機。
在海上,盟軍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他們擁有比德國多得多的大型水面戰艦。然而,德國很巧妙地避開了與盟軍在海上的正面較量,讓盟軍強大的海軍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