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中國山水畫發展史,宋代山水是山水畫的黃金時期,院體畫、文人畫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同時在前進的道路上名家接連湧現,留下來的傳世作品也最多。
而其中,有三幅畫可謂這一時期的巔峰鉅作,那就是范寬的《谿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以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谿山行旅圖》主要是依靠范寬把自己的品格和氣質,透過對大自然的領悟,昇華成一種特殊的表現技法,此畫給人一種肅穆而神秘之感,這源自於範氏把心中的意象山水,透過藝術處理,而創作出現實中的山水。
主峰佔據主畫面,山腳留白而縹緲雲氣。前景畫面一塊橫亙的巨石,後方掩映一條小路直通遠處,形成一道自左向右的俯視平行地帶,加強畫面左右縱深感的“深遠”關係。
中景左右兩塊巨石分立,其左右兩條溪流從中向前匯聚,與道路平行橫貫畫面,盡顯畫面的“平遠”。畫中近、中、遠三段以煙雲、溪流、道路而顯虛實,各自獨立形成整體。
范寬主要運用“積點成面”的方法,透過反覆皴染,把重墨和淡墨融合在一起,形成山峰的一個側面。這種雨點皴表現景物恰到好處地把山石的前後空間關係和虛實關係巧妙地統一起來。
郭熙的《早春圖》則描繪了深冬剛過,天氣尚未回暖的初春景象,畫面中的樹木剛長出新芽,山谷中霧氣環繞,春天已經悄然而至,大地即將復甦。畫家巧妙地利用畫面細節表現了時節變換,傳達出了欣欣向榮之相。
大量雲氣的運用,也確實營造出畫面“雲煙出沒,峰巒隱現”般虛實交替的空間變化,以增強畫面縱深的空間感,產生了虛遠的空間。
山水虛實相接,近岸與遠山相互映襯,亭臺樓閣層次起伏,這精緻的畫面觀感源自畫家寓情於理、透視宇宙的世界觀。他所描繪的不只是畫家肉眼所見的自然世界,更是其心中構建的理想境界。
在構圖與視角的選擇上,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與《早春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畫面中更加具有雄壯之感,他追摹了《谿山行旅圖》的正規化,具有很強的壓迫感。
近景坡岸上的幾顆松樹與主峰的疊壓構圖安排給人以緊張的壓迫感,畫面密集猶無喘息之處。松樹的根是突起的,並沒有紮根進土壤裡,反而像憑空長在石頭上一樣。
松風是主體,萬壑是遠景。此圖幾乎無苔無雜草,所有山頭上僅有的植被就是松樹,單純的物象富於了畫面寧靜和諧之感,也使得松風的意象更具表現力。
這三幅經典鉅作,藝術家在繪製作品中都注重"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峰巧深厚,勢伏雄強",其磅雜的氣勢,嚴謹的筆墨,高曠清適的意境,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從中煥發出來的崇高的藝術美。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