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人們對越窯秘色瓷器的真正認識,是從1987年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實物和碑文開始的。當時的考古報告這樣寫道:唐懿宗供奉佛指舍利的無價之寶“秘色瓷”,穿越千年時空,一件件呈現在人們眼前,它們質地細膩緻密,造型優美柔和,色如山巒之翠,釉似玉石之潤。當時法門寺出土的14件晚唐秘色瓷,因為有確鑿的記載,大家對它沒有疑問。但它能不能代表整個越窯秘色瓷,秘色瓷的整體是什麼樣?自87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目前人們對它的認識和研究還不是很深入、很具體、很系統,也可以說還處於探索和起步階段。
一、秘色瓷的歷史:
秘色瓷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特製瓷器,中國古代越州名窯(今浙江一帶)中心窯場位於浙江上林湖後司岙。"秘色"一詞最早出自晚唐詩人陸龜蒙詩篇《秘色越器》。
二、秘色瓷的概念和特點:
越窯秘色瓷,又稱秘瓷、秘色越器。“秘色”一詞最早出於晚唐詩人陸龜蒙(?—881年)寫《秘色越器》。據本百科“秘”字條和“色”字條的解釋,“秘”字從禾從必,“禾”指五穀糧食,“必”指隱匿,兩個字元聯合起來表示“國家糧食庫存數量機密”。“色”字從刀從巴,“刀”指“剁碎”,轉義指“齏粉”;“巴”指“附著”、“黏著”。兩個字元聯合起來表示“敷臉用的粉末”,引申指“藥粉配方”。所以,“秘色”的意思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塗抹器物表面而燒成的瓷器。
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產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學效果,釉層特別薄,釉層與胎體結合特別牢固。所以,這種配方是保密的,專用於皇家瓷器的燒造。以後,凡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都叫“秘色瓷”。例如,歷史上有過“高麗秘色瓷”等。
秘色瓷是越窯青瓷精品之一。秘色瓷是進貢朝廷的一種特製的瓷器精品,因其製作工藝秘而不宣得名。所謂“秘色瓷”,實為唐、五代之際越窯青瓷中的上乘之作。
關於越窯“秘色瓷”的概念,自宋代至今一直存有爭議。概括起來大致有三種觀點,其一是指釉面的色澤神秘,其二是指其配料和工藝秘不外傳,其三是指專供皇家用瓷。個人認為以上三種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秘色瓷”屬於越窯青瓷,它是越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越窯製品.晚唐後的“秘色瓷”,它選料優良、製作精細、工藝先進、色澤迷人,其胎質細膩緻密、釉質溫潤純淨、紋飾秀麗精美、器型雅緻規整。胎類冰、釉似玉、色青綠,胎釉結合緊密,少有開片,是越窯青瓷中的精品和珍品。廣受人們歡迎並作為貢品為皇家使用。
三、秘色瓷的釉色:
從古至今,秘色瓷的釉色最受人矚目。“秘色”究竟是何種顏色?晚唐詩人陸龜蒙在《秘色越瓷》中寫道:“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五代徐夤在《貢餘秘色茶盞》詩中讚美道:“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貢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古鏡破苔當席上,嫩荷涵露別江濆。中山竹葉醅初發,多病那堪中十分。”後唐、五代兩位詩人的生花妙也筆折射出這樣一個事實:秘色瓷廣受人們的喜愛和文人墨客所稱道,“秘色”在當時還是一個清晰的概念,成為千古之謎,是後唐五代以後的事。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錢氏有國日,因其為貢窯,臣庶不得用,為之秘色”的記載顯然有誤。 今天看秘色瓷究竟是什麼顏色,首先從當時兩位詩人的描述看“秘色”不是具體的一個顏色,而如秋天的“千峰翠色”和春天的“捩翠融青”。其次從法門寺出土的14件秘色瓷和目前所存精美的越窯實物看,秘色瓷的釉色是:碧綠、青綠和翠綠色調,有的綠中含青,有的綠中含翠。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的是:碧綠、青綠和翠綠的釉色是具備“秘色瓷”的一個必要條件,只有這種碧綠、青綠和翠綠色調且製作精美的越窯瓷器才能稱得上名副其實的“秘色瓷”。
四、秘色瓷的胎釉:
秘色瓷燒造決定於瓷土、釉色和溫度。秘色瓷釉中相當部分的氧化鐵被還原,釉色就呈現為較純淨的青色;反之,還原氣氛弱,釉中相當部分的鐵仍保持氧化狀態,釉色就表現為青中泛黃的色調。
秘色瓷是越窯中的最優質的瓷器,其燒造工藝有四個步驟:
1.原料精選:採用專門粉碎、淘洗、腐化、捏練工藝流程,從而使瓷胎達到較高的緻密化程度;
2.釉料配製:釉料精製,除去釉料中的雜質,並改良施釉方法,通體施釉,施釉後採取支釘架器的方法;
3.匣缽:秘色瓷燒造不是瓷器接觸爐火的,而是將秘色瓷瓷胎裝入瓷質匣缽,一器一匣,並以釉水來密封匣與蓋之間的縫隙,再進行燒製。
4.溫度及氣氛:透過對窯內溫度與氣氛的精準控制,在適宜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一小部分奪得千峰翠色來的秘色瓷。
秘色瓷的胎質非常細膩緻密。我們仔細觀察,它的胎既有剛的堅硬,又有金的柔韌。用放大鏡看打碎的瓷片,胎內幾乎沒有氣孔,如果把秘色瓷的胎和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瓷器的糯米胎來比較,其胎質細膩和緻密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秘色瓷的釉質溫潤純淨。仔細觀察你會感到它的釉面如玉般溫潤又若冰般純淨,它明澈晶瑩、玲瓏剔透,像是春天的一泓清水,又如秋天的千峰翠色。我藏有一隻五代秘色瓷鸞鳳紋蓮花碗,碗內刻劃出的鸞鳳,線條纖細如蠶絲,流暢如行雲,纖細飄逸的線條自始至終看不到一絲一毫的間斷和崩茬痕跡。從此可看出秘色瓷胎質的細膩和緻密程度,也不由得不驚歎古人制瓷工藝水平的高超。秘色瓷,胎類冰、釉似玉,歷經千年胎釉結合緊密,少有開片。古人用“類冰似玉”來形容它一點不為過。
五、秘色瓷的器型:
越窯品種十分豐富,有碗、壺、瓶、罐、盒、罌和雕塑等。同類器皿又有多種制式。以碗為例,分圓口、花口。圓口碗以斜壁呈45度的淺身敞口多見,據考證,當時主要用於喝茶,所以也叫茶盞。花口碗則有四瓣、六瓣等。上博展廳的晚唐越窯海棠式大碗就是花口碗中的佼佼者,因為器大規整,釉色青黃和造型酷似四瓣海棠花而顯名貴。壺又是一種特色器,形狀分盤口、直口、喇叭口,壺身有圓腹、瓜稜形腹、橢圓形腹等。唐代執壺最明顯的特點是短直流、小曲柄、體態飽滿。晚唐至五代,流與柄相對加長放大,腹體喜作成瓜果形。宋時則形體輕盈秀長,尤其流和柄,幾乎高於壺口。細辨這一時期的碗、壺、水盂等造型變化,可發現一些小規律:花口或瓜楞體呈四瓣通常為唐,五瓣系唐末五代,六瓣屬宋;直、短流的壺為唐,曲流或長曲流為五代或宋;平底足器物的年代相對較早,玉璧形底足多數屬唐中晚期之物,唐末五代出現了玉環形淺圈足,宋代圈足相對見高見窄。另外,由於疊燒法世襲沿用,鼎盛時期的部分越窯產品依然在器內可見到支燒痕,比如上博晚唐越窯海棠式花口大碗的碗內心就有支釘痕16個。這說明,唐末五代的越窯疊燒器皿未必都屬粗瓷,收集時當多一份細心。
六、秘色瓷各時期工藝特點:
秘色瓷的發展可分為晚唐、五代和北宋三個階段。興盛與晚唐,成熟與五代、衰落與南宋。其裝飾特點不同時期工藝不同,變化的趨勢由繁到簡、由快到慢,這和越窯瓷器的工藝變化是一脈相承的。如唐代的秘色瓷蓮花尊上下有十二層之多,裝飾手法有雕、塑、堆、剔、刻、畫、出筋等手法應有盡有。晚唐、五代秘色瓷的裝飾主要採用:雕、塑、堆、剔、刻、畫、出筋、鏤空等手法,到了宋代主要以刻、劃為主,少有雕、塑、堆、剔。秘色瓷的修足和支燒工藝:晚唐時其修足規整平滑,琢器為規整的玉環底足,足底無釉,墊沙燒製,因其胎質含有大量的鐵元素露胎處顯均勻的火石紅色。五代早期直至宋代才採用滿釉裹足支燒工藝。修足非常規整圓滑,足有立足也有外撇圈足,其支燒痕跡早期在底足顯現規則的豆瓣狀支燒痕,痕跡數量不等,距離均勻規則。到了宋代早期變成長條狀均勻的支燒痕跡,有的支燒痕跡就像短短的一條細線。這種支燒工藝可以說是越窯窯工的一大創造和發明,也為後來的汝窯、官窯和哥窯等眾多窯口所採用。
關於秘色瓷的質地和色澤,清人說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過之"。從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質地細膩原料的處理精細,多呈灰或淺灰色。胎壁較薄,表面光滑,器型規整,施釉均勻。從釉色來說,五代早期仍以黃為主,滋潤光澤,呈半透明狀;但青綠的比重較晚唐有所增加。其後便以青綠為主,黃色則不多見。
七、秘色瓷的歷史地位和貢獻:
秘色瓷在法門寺地宮未開啟之前的今人眼裡,一直是個謎。人們只是從記載中知道它是皇家專用之物,由“越窯”特別燒製,從配方、製坯、上釉到燒造整個工藝都是秘不外傳的,其色彩只能從唐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等描寫中去想象。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瓷碗、瓷盤、瓷碟,從“地宮寶物帳碑文”中得知,原來它們就是“秘色瓷”!這些秘色瓷色澤綠黃,晶瑩潤澤,尤其是其中兩個銀稜秘色瓷碗,高7釐米,口徑23.7釐米,碗口為五瓣葵花形,斜壁,平底,內土黃色釉,外黑色漆皮,貼金雙鳥和銀白團花五朵,非常精美。這才讓今人一睹秘色瓷的風采。地宮中發現的13件宮廷專用瓷——秘色瓷,是世界上發現有碑文記載證實的最早、最精美的宮廷瓷器。
這些秘色瓷器的發現在我國陶瓷史考古上具有突破性的意義,為鑑定秘色瓷的時代和特點提供了標準器。
經過專家多年考證,和有損與無損X光譜測試後,證實了秘色瓷在胎底,胎釉和燒製工藝上與青瓷完全不同。
秘色瓷是越窯青瓷中的精品,也是越窯青瓷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在晚唐正是秘色瓷的出現,才受到官府的重視和支援,也使得越窯青瓷名揚天下,成為中國瓷業的第一個中心。秘色瓷的生產聚集了當時最優秀的能工巧匠,這是“秘色瓷”製作的關鍵。在生產環節上分工明確,從煉泥、淘胎、造型、裝飾、配釉等過程中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在工藝上採用匣缽單件裝燒、滿釉裹足、支釘燒製;在技術上不斷改進創新,把窯內氧化還原氣氛控制得恰到好處,胎釉在膨脹到冷卻過程中保持同步,使胎體不變形、釉面不開裂、釉色保持青翠。這當時已經是世上青瓷燒製的最高水平,也是越窯青瓷到“秘色瓷”質的飛躍。後來宋代的五大名窯和八大窯系,就是因為站在“秘色瓷”這位巨人的肩膀上,才形成了“百花齊放”的新局面,創造了大宋瓷業的一世輝煌。到了清代乾隆年間,宮中奇珍異寶堆積如山,無所不有,惟獨缺少一件秘色瓷。乾隆皇帝不由感嘆道:“李唐越器人間無。”他是為自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卻無緣一睹秘色瓷的芳容而遺憾。在今天,世界各大博物館如果沒有越窯青瓷,就稱不上世界一流的博物館,由此也可見越窯秘色瓷之珍稀和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