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瓷器
清朝以後,尤其是清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發展至鼎盛。清代陶瓷生產,除以景德鎮的官窯為中心外,各地民窯也極為昌盛興隆,並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風漸進,陶瓷外銷,西洋原料及技術的傳入,受到外來影響,使陶瓷業更為豐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產及仿製成風,畫院追求工細纖巧,雖有驚人之作,但少創意而流於匠氣。清中晚期後國力每況愈下,陶瓷業也隨之衰敗。
【清五彩瓷器】
從某種意義上說,清康熙時的五彩瓷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瓷。因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實際上就是釉上紅彩、綠彩、黃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釉上藍彩和黑彩,形成了紅、綠、黃、黑、赭、藍等多種顏色的搭配和運用。
進入雍正以後,彩瓷技術達到極致,人們把雍正以後的彩瓷叫“粉彩”或叫“軟彩”。有評述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
【清琺琅瓷器】
琺琅瓷是由景泰藍演變而來。景泰藍是銅胎上施畫琺琅釉燒製而成,若改為瓷胎上琺琅釉施畫琺琅釉燒製則叫琺琅瓷器。因初期琺琅釉顏料多源於海外,而所繪圖案受西方影響很大,故而琺琅彩又稱“洋彩”。琺琅瓷起始於康熙後期,鼎盛時為雍正和乾隆期。琺琅瓷的製作是由景德鎮燒製的上好素白瓷送進宮中,再由宮中畫上琺琅彩釉,在京城內燒製而成。由於琺琅彩器是專供宮廷皇室玩賞之用,不向外流失,故而數量特少。乾隆後期,上釉的瓷器不再於京城燒製,琺琅釉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彩瓷中粉彩的興起,使琺琅釉與粉彩釉相互融合,兩者很難區分。
【仿古瓷器】
中國陶瓷的仿古之風早已有之,在清代前期仿古瓷達到了一個高峰,仿前朝名窯的釉彩、仿器型、仿紋飾或兼而有之,與當時的制瓷技術相適應,仿古瓷的技藝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此說明這些仿古與作偽還是有區別的。仿古作偽之風盛行於清末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