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人們的穿衣打扮上最能有所體現。
五六十年代的照片上,我們可以看到,基本上大家都是穿著一樣制式的衣服,幾乎都是藍綠灰加黑白,男女不分,老少不分。這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那時的中國,不是沒有能力造出花紅柳綠的布匹,也不是所有人都沒有錢去買那些華麗的布匹,當然,以中國人的智慧,也不是沒有別出心裁、獨樹一幟的服裝設計能力。
那麼,為何大家都願意穿這樣色彩單調、款式單一的服裝呢?
其背後有以下幾個深層次原因:
1,實用性
新中國的誕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改天換地的大事,新國家建立後,最最需要的,就是熱情的勞動,工業、農業戰線,亟需大批勞動者。
“勞動最光榮”是那個時代最響亮的口號之一。只有勞動才能建設國家,只有勞動才能讓美好的希望變成實現,也只有勞動,才能讓人更有主人翁的感覺、責任和擔當。
而穿這種顏色的衣服,近乎工裝,在工廠車間幹活,耐汙耐髒。沒有多餘的設計,簡單、實用而節省布料,所以從實用性上來說,這種衣服很受勞動者歡迎。
實用性的另一體現,是經濟薄弱,進入布票時代的中國人,服裝設計以經濟實用、日常必備為主,節約用布,不搞花哨的衣裝,也是經濟困難時期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
2,主人身份
新政權把被壓迫人民從舊社會剝削制度下解救出來,人民真正當家做主,建立了工農聯盟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成了這個國家的主人。
工人、農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在這個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進,特有存在感。新時代來臨,人們穿上近乎工裝的衣服,就有一種當家做主的自豪感。上班穿,下班了也不願意脫下來。
階級弟兄,同志關係、身份認同,這種隱形的身份概念,只有從舊社會過來,感受新舊社會之變的人,才能感受得到吧。
京劇名家言慧珠,在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使自己迅速融入新的社會群體,她立即把自己的絳紅呢子大衣、玄狐圍脖換下,穿上藍布大褂,瞬間與平民融為一體。
3,時代新風
今天看來,藍綠灰確實不是很時尚的顏色,但它因新時代而生,全國流行,遍地開花,新的審美觀被重新定義,不得不說是一種很特別的時尚。
這種時尚,不同於民國時期的西裝旗袍、濃妝豔抹、柺杖禮帽,它無關奢華,只講樸實,這去西裝化的服飾背後,是兩個時代的不同精神追求的外在表現。
正如1955年第6期《中國青年》雜誌上刊登的文章所說:
“我們愛的是健康純樸的、鮮明美麗的,是莊嚴的、優雅的、雄壯的、精巧的……一切能引起我們向上的感情,能使我們胸懷氣魄變得更寬闊、更充實的事物。”
團結、勞動、熱忱、大幹,平均主義、男女平等、階級同志,這些新時代印記,飽滿而強烈地蘊含於這些樸實無華、簡單實用、極具象徵意義的服飾上,使其成為一個時代的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