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糖友老周突然出現大量喝水、頻繁排尿的症狀,就醫後確診糖尿病。朋友和親戚聽說他患病都說他是“富貴人得了富貴病”,肯定是平時吃得太好了,老周聽了很不高興,但是他也沒解釋什麼,只是下狠心要把血糖降下來。
你的胰島為啥會“心累”?
2型糖尿病遺傳因素佔90%以上,老周的父母都有糖尿病,而且身材很胖,因為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夫妻二人都出現了併發症。所以老周知道自己大機率也會患上糖尿病,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糖友大多有一個特徵,那就是肥胖,尤其是到了45歲以後,活動量明顯減少,肌肉變少,脂肪增多,體脂率上升,很容易導致血糖水平上升。
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和飲食過多有關,攝入的營養超過身體消耗水平,再加上平時活動量少,就容易發生胰島功能障礙,在國外也是如此,富人區糖尿病病例明顯比窮人區多。
女性比男性患病的機率要高,因為女性有一個特殊時期——妊娠期,在妊娠期吃得好、活動量減少,還容易大補特補,如果再有遺傳、肥胖、高齡等危險因素,就會增加患病風險。
以上四點都可能導致胰島“心累”,不能正常代謝糖分,慢慢地血糖水平就升高了。所以,很多人總是把糖尿病和吃糖多、大魚大肉聯絡到一起,有點以偏概全了,其他因素也應該考慮進去。
糖友老周用3個月時間血糖降到6,他是如何做到的?
老周雖然68歲了,但是有不服老的精神,確診糖尿病後他並沒有灰心喪氣,他聽了醫生說了糖尿病的危害,又找來相關書籍閱讀,隨後給自己制定了一套“降糖計劃”。
→飲食是降糖“助力”
- 米麵改吃雜糧,自己動手做
老周和大部分人一樣,過去幾十年一直吃米飯和麵條,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澱粉,如果米飯煮得很爛,麵條煮得很軟,糊化程度越高,吸收就越快,飯後血糖就會急速上升,所以不建議糖友把米飯和麵條煮得很爛。
老周現在很少吃純大米飯,裡面會加上三分之一的雜糧米或雜豆,麵條也是用蕎麥和小麥混合製成的,保留了一定口感,又不會過度影響血糖。有時不吃米飯就直接吃煮玉米、蒸土豆、蒸紅薯,這些食物中雖然也有澱粉,但是屬於抗性澱粉,不易被分解和吸收,可以減慢血糖升高速度。
- 蔬菜清炒或水煮,少放油鹽糖
以前廚房裡有很多瓶瓶罐罐,各種醬料和調味粉,每次炒菜必不可少,聽了醫生的話,現在他的口味清淡很淡,最愛吃的是清炒空心菜和油麥菜,韭菜、生菜、菠菜、包菜等蔬菜在水裡燙一燙就吃了,配上雜糧饅頭或麵條,非常美味。膳食纖維同樣可以延緩吸收,所以適當補充是比較好的,有助於降低血糖。
- 肉還是照常吃,但是換成了白肉
紅燒肉、牛腩這些肉雖然好吃,但是脂肪比較多,還要加很多醬油、糖、鹽,經常吃不利於控制血糖,但是如果一點肉不吃,將無法獲得足夠的蛋白質和優質脂肪,所以老周改變計劃,將紅肉換成了白肉,一週逛三次水產區,買些魚蝦回來吃,做法也很簡單,要麼蒸要麼煮,放點蔥薑蒜就已經很美味。
→運動為降糖“加分”
老周有關節炎,所以他在制定運動計劃時還諮詢了醫生,醫生建議他選擇游泳、騎車、散步的方式鍛鍊身體,儘量少爬樓梯、跑步。綜合對比之下,老周選擇了騎車和散步兩種方式相結合,具體做法是晚上7點騎車二十分鐘到公園,然後再步行30-40分鐘回家,考慮到自己的年紀,他將運動頻率控制在一週五次,週六週日給自己休息兩天,這兩天他會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拉伸運動,還會幫身體按摩。
→吃藥是降糖“基礎”
除了以上兩點,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要堅持,那就是吃藥,有的人問糖尿病能不能不吃藥?答案是有,那就是達到2型糖尿病緩解狀態,但是它不容易做到,需要嚴格地減重、控制飲食、加強運動,由醫生進行評估。大多數患者還是要按時服藥,避免出現手腳麻木、頭暈、視力下降、腎損傷等併發症。
老周自律性很強,每天按時吃藥,又做到了飲食和運動上的要求,所以他的血糖才在三個月內從16降到6。他的做法值得大家學習,當然,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說不定會有更好的降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