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時代的開啟,給患者帶來了福音,其透過重新啟動並維持腫瘤-免疫迴圈,恢復機體正常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控制與清除腫瘤。從而延長了患者的壽命,給腫瘤患者的生活以及身體健康帶來了不少的獲益。
但自古福禍相依,有利便有弊,免疫治療在帶給患者療效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皮疹便是其中之一的副作用。
大部分患者用藥之後都會出現皮疹,而隨著耐受力的增強,逐漸的皮疹副作用便不再那麼明顯,但這也引起了患者的擔憂。
皮疹少了,
是因為耐藥了嗎?
藥物沒有效果了嗎?
要換藥了嗎?
任何藥物都會耐藥,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治療,等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後便會出現耐藥的情況,不過即便如此,免疫治療是否耐藥並非完全是透過皮疹的發生情況來反映的。
2021年08月19日研究者便釋出的一篇論文“Development of Skin Rash Predicts Outcome of Anti-PD-1- and Anti-CTLA4-Based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o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A Single-Center Analysis.”
其中報告了臨床中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單中心佇列100例患者的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rAE)譜和結局。本研究的實體腫瘤包括非小細胞肺癌(n=28)、頭頸部鱗狀細胞癌(n=28)、尿路上皮癌(n=7)和其他(n=37)。結果顯示,49%的分析病例記錄了irAE,最常見的包括免疫介導的皮疹(28%)、結腸炎(9%)、肺炎(8%)、甲狀腺功能減退症(7%)或肝炎(6%)。
研究者表示,皮疹與無進展生存期改善相關。免疫相關皮疹的發生與有利結局相關,表明其作為潛在預測替代標誌物的實際可行性。
不過,免疫治療的相關不良反應跟療效可能有一定的相關性,但並不成正相關,並且僅跟某些不良反應有關。目前研究表明出現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尤其是面板毒性或內分泌系統毒性,有可能顯示療效更好。
那麼,
用藥之後出現了皮疹應該怎麼辦呢?
是否可以預防?
皮疹在生活中有很多種,腫瘤患者用藥之後引起的皮疹主要有以下特點:
1、膿包性沒有白色或黑色粉刺頭,肉眼看來就是小紅點,同時會伴隨面板瘙癢;
2、皮疹主要發生在皮脂腺分佈豐富的部位,如面部T區、頸部、耳後及胸背部;
3、一般出現時間為治療後1-2周,常在第3-4周達到頂峰,可以自愈或再現,具有可逆性,並隨治療終止而消失。
預防措施:
除了選擇正確時間服用藥物之外,還可以透過日常面板護理來預防皮疹。包括儘可能避免過度使用肥皂而使用沐浴護膚品,同時還要避免日光曝曬,在戶外時要使用防曬霜(防曬值30以上)且穿上保護性衣物,另外由於酒精製劑會導致面板乾燥,還要注意使用不含酒精的滋潤霜進行常規護膚。
針對常見的皮疹反應,患者無需太多顧慮。相關指南建議按照皮疹和瘙癢的範圍、症狀發生感染的風險將面板反應分為輕、中、重度三個等級,採取以下相應的治療措施。
輕度:
- 皮疹程度:區域性有輕微症狀,對日常活動無影響,無區域性感染症狀。
- 治療措施:無需干預,也可用氫化可的鬆軟膏或金黴素軟膏塗抹患處。
- 藥物劑量:繼續目前劑量,密切觀察皮疹的變化。
中度:
- 皮疹程度:分佈廣泛,症狀稍重(如有瘙癢、觸痛),對日常活動有輕微影響,無區域性感染症狀。
- 治療措施:使用甲基強的松龍,對膿皰已破潰的皮疹,可在破潰表面用生理鹽水清潔後,在皮疹表面塗以痤瘡平軟膏。
- 藥物劑量:繼續目前劑量,密切觀察皮疹的變化。
重度:
- 皮疹程度:分佈廣泛,症狀嚴重,對日常活動有明顯影響,有潛在區域性感染可能。
- 治療措施:(1)使用氫化可的鬆軟膏或金黴素軟膏塗抹,可配合強力黴素或二甲胺四環素口服,100mg/次,2次/日,共7日;(2)對頸部、胸背部的皮疹以及未破潰膿皰狀皮疹用爐甘石洗劑擦拭3次/日;(3)面部的皮疹使用地奈德乳膏或消炎止癢霜塗抹2-4次/日。
- 藥物劑量:可考慮適當減少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