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大東民變始末
生存記憶
歷代多有匪患,其頑固如牛皮癬,難以根除。近代以來,政局紊亂,民不聊生,民變愈烈,大者如奉系張作霖、桂系陸榮廷,小者則多如牛毛,閩東古田“大東民變事件”便是一例。
民國肇建,南北混戰。民國二年(1913年),北洋系入主閩省,至1934年陳儀上任省主席20年間,政局波詭雲譎,各派系爭鬥劇烈,無有寧日,湧現數十股起於綠林的民軍,實行土匪政治,危害當地,並與政府命運相始終,而溯其源頭,大抵從當年古田縣“大東民變事件”可窺一斑。
民國四年(1915年),縣府橫徵暴斂。鶴塘南陽人彭楨培、杉洋小溪人黃潮仔組織義民社抗爭。7月知事駱兆基下令逮捕前源村一村民,致百餘人持械圍攻知事行轅,駱被迫釋放。同日,暘谷村人也因抗捐闖縣府,軍警開槍打死4人,受事件影響,駱去職。續任知事周恆平息事件,在杉洋設警備分所,派駐軍警20名。彭楨培、黃潮仔見勢不妙,鑄爐打造兵器,制樹炮,密謀舉事。
次年3月中旬,杉洋演戲引發事件。鄉霸餘爐燃、餘淮淮父子包攬捐稅,憚於義民社未敢肆行,但仍勒索過往客商。福安平講戲“新長興班”路過,餘氏父子扣住戲箱,強索“娛樂捐”銀洋50元,逼得戲班戲演不成,人走不得。
黃潮仔原是四平戲藝人,當即派人聯絡戲班,定下金蟬脫殼之計,佯允演戲,取回戲箱,收回戲金後抵納捐款。當晚戲班收拾行裝以待,演到高潮時,由義民社掩護老弱從僻徑撤離,演出者下場一個走一個,只留下壯健善拳者殿後。戲一煞場,餘淮淮上臺勒錢,見只剩空殼大怒,下令家丁強搶剩餘道具,動手打人。殿後藝人見有義民社策應,壯膽與之鬥,餘家爪牙遂狼狽而竄,戲班保住財產,安全離境。
周恆聞訊,派縣警備隊長帶兵增援。3月21日,義民千餘人襲擊杉洋,抄曲捐局,攻打縣保衛團,警備隊不敢反擊,義民遂以南陽為據點徵集糧餉。4月上旬,省府派委員陳泰和率兵一連到,義民主動出擊,雙方遭遇於距西洋一里的下湖亭,激戰中被打死三四十人,彭楨培、黃潮仔率隊撤出陣地,一部駐守南陽村,一部佔領村後的紗帽山。
翌日,政府軍進駐芝山餘氏祠堂,隔溪掃射機槍,義民多自行解散,少數退南山寺等地憑險抵抗。政府軍分兵合圍,焚燒義民營地,企圖困死義民。受徵掠糧餉影響,隊伍得不到民眾支援,遂淪為匪患。7月,新任知事魯喬年懸賞捉拿並殺死義民首領彭楨培、黃潮仔等人,民變失敗。
此後,局勢失控,民軍自治蜂起,派系橫生,愈演愈烈,相互攻伐,掣肘地方,政府無能為力,只能籠絡利用,而這正是全省的縮影。期間古田的實力派錢玉光、盧新光、張春光,“閩北王”盧興邦家族,無一不是民軍起家,實則為土匪淆亂地方。直到蔣氏北伐,陳儀入主閩省,局勢才逐漸安定,但民軍如毒瘤般存在,無法根治,已是不爭事實,以致閩江流域分段而治,長達數十年之久。
作者簡介:歐陽瑾,福建古田人。資深媒體人,自由學者,近二十年專注於全球政治與宗教意識形態研究。曾有過長達十餘年的西南、西北及中亞、南亞、西亞的遊歷生涯。近年著力於閩東北山區社會學和民俗學田野調查,發起“本地人用本地話講本地故事”的民間文創活動,已完成百餘萬字《閩江邊的中國》叢書即將出版,並已陸續翻譯成外文釋出於全球亞馬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