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1950年6月份朝鮮和以美軍為首的聯軍發生了一場巨大的戰爭,此次戰爭的開端本是朝鮮國家的內政問題,但是多管閒事的美軍卻以維護正義之名組織了一支隊伍來到了朝鮮。
美軍在踏上朝鮮的領土之後還越過了三八線多次對我國人民進行了挑釁,就此我國派出了一批志願軍開始了抗美援朝之路,但是我黨在挑選抗美援朝作戰將領的時候卻沒有同意劉伯承將軍的作戰申請,這又是為什麼呢?
抗美援朝,唇亡齒寒
就在上世紀50年代朝鮮地區爆發了一場內戰,這場內戰本來是朝鮮人民軍和敵對政黨之間的戰爭,在這場內戰爆發之初朝鮮人民軍以壓倒性的攻擊佔領了南韓領土的三分之二,但就在朝鮮人民軍準備以勝利告捷的時候,美國那邊卻突然出兵。
同年的7月7號,在美軍的干涉下聯合國派出了一支聯合國支援軍去到了朝鮮援助南韓。與此同時中國的領導人也一直在密切的關注著朝鮮那邊的局勢,中國政府心裡清楚美國人這是要以援助韓國為名干涉亞洲國家內政,從而試圖達到霸權主義的目的,因此我國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馬上在東北地區組建了一支東北邊防軍。
事實證明我國的領導人的擔心是不無道理的,以美軍為首的這一批聯合國軍不僅戰備精良、武器充足,而且還是各個國家的精銳部隊,在早期戰爭中已經消耗了太多能量的朝鮮人民軍哪裡會是美軍的對手,在美軍的攻擊之下人民軍也是潰不成軍,就這樣朝鮮人民軍很快就敗下陣了。
表面上朝鮮爆發的這場戰爭是朝鮮地區的內部戰爭,但實際上這背後全是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戰爭,很快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就坐不住了,蘇聯首先發出的電文表示要派出一支隊伍支援援朝鮮。
與此同時中國也深受其害,在美國軍隊的攻勢之下戰火很快就燒到了中國和朝鮮的邊境之處,而且美軍還大有跨過三八線之勢。
我國領導人看著越發過分的美國人也決定要派出一支隊伍支援朝鮮,早期我國領導人就一直都有在密切關注朝鮮的局勢,因此中央也早就制定好了作戰計劃,本來我們是打算在劉伯承、林彪、粟裕、徐向前、陳賡、彭德懷六人中挑一人前去朝鮮支援的,但是就在戰爭來臨之時粟裕那邊卻出了點意外。
粟裕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他對東北邊防的具體情況也比較瞭解,中央就準備把粟裕派去到東北讓他在那裡組織起一支東北邊防軍。
但是就在此時粟裕卻因為個人身體原因無法去到前線了,中央在綜合考慮了粟裕的身體情況之後也撤回了對粟裕的作戰命令,中央向粟裕表示讓他安心養病,中央會另派其他大將去往東北的,得到中央的首肯之後粟裕也開始了治療,在中國治療幾年之後粟裕又在組織的安排之下去到了蘇聯繼續醫治疾病。
在粟裕這邊身體出了問題之後我黨也開始準備尋找其他合適的人前往朝鮮,後來我們把目光放在了徐向前的身上,徐向前早期有非常豐富的指揮經驗,本來讓徐向前去往朝鮮是最為妥帖的,但是經太原戰役之後徐向前的身體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徐向前的身體已經撐不起這麼大的波折了。
徐向前在得知朝鮮的情況之後也多次向我黨提出過申請想要前去作戰,但是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正值朝鮮最冷的時候,中央領導人擔心那樣惡劣的環境會加重徐向前的病勢,就此中央也放棄了讓徐向前去往朝鮮指揮作戰的安排。
由於當時正值嚴寒之時,從天氣方面考慮中央又把目光放在了林老總的身上,因為林老總一生參加過大大小小許多戰役,早年間林老總就在東北地區指揮並參加過許多戰爭,如果能夠讓林老總去到東北作戰那我軍一定能夠勢如破竹把美國趕回老家的。
中央領導人考慮到林老總本人是非常有作戰優勢的,因為這次前去去朝鮮的那些志願軍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林老總的部下,林老總也和他們培養出了感情,這麼多年的戰友關係讓他們養成了一種獨屬於軍人的默契。
但遺憾的是林老總在早年作戰的時候受到過槍傷,在那次受傷後林老總雖說已經逃過了生命的危險,但是當時的他已經不能夠再去到那麼寒冷的地方了。
這下子可把中央領導人頭疼壞了,那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都因為早年在戰場中受過大大小小的傷導致身體留下了非常嚴重的後遺症。
他們曾經為我國曆下過汗馬功勞,我國領導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置他們的生命安危於不顧送他們去前線的,因此我國領導人轉而把目光放在了那些年輕的小將身上,很快就有人站了出來推薦陳賡去參加抗美援朝的戰爭。
當時陳賡正值青壯年,按他的身體素質來說把他去到朝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遺憾的是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陳賡因雲南解放的問題而被留在了雲南,在解決完了雲南地區的解放問題之後經驗充沛的陳賡又接到了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去到越南地區參加越南的抗法運動,對於抗美援朝陳賡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雖說陳賡確實是是作戰的一把好手,但是如果我黨把陳賡從越南地區強制調到朝鮮去,那越南戰場將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問題。
挑挑選選我們能夠選擇的只剩下了劉伯承和彭德懷兩位將軍了,劉伯承和彭德懷都是我國非常傑出的軍事奇才,這兩人不管是誰去的人去朝鮮都是沒問題的,那為何當時中央選擇了彭德懷而沒有選擇劉伯承呢?
軍事奇才,鐵血將軍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還要從劉伯承的生平經歷開始講起,劉伯承於1982年出生在我國四川省的一個普通家庭之中,劉伯承從小就好學,腦袋聰明的劉伯承在讀書時成績也是班裡也是數一數二的。
雖然說劉伯承的家裡沒有什麼錢,但是劉伯承的家人還是把劉伯承送到了私塾裡面讀書,在此期間劉伯承也接觸到了新式教育,那個時候劉伯承就在心裡暗暗立志,自己長大之後一定要改變中國的情況。
在辛亥革命爆發後劉伯承也順勢進入到了革命的隊伍中,讀過幾年書學過一些軍事知識的劉伯承很快受到了領導的賞識,就這樣劉伯承跟著孫中山先生一起走向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在劉伯承進入部隊之後他也憑藉著自己出色的能力攻克了許多戰事難關,在作戰過程中劉伯承先後擔任了部隊裡的排長和連長,幾場仗下來軍功顯赫的劉伯承也坐上了軍隊高階指揮官的位置。
就在1916年劉伯承與袁世凱的軍隊作戰的過程中,劉伯承被敵人打傷了一隻眼睛,在劉伯承受傷之後人們也安排劉伯承去到了德國接受了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在劉伯承去到德國之後他在治療眼睛過程中從來沒有喊過一句苦也沒有喊過一句痛,他的軍人精神也讓德國醫生對他讚不絕口,回國之後劉伯承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中國共產黨中成為了我黨的一員大將。
在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之後劉伯承也意識到這是唯一能夠拯救中國的道路,自加入我黨後劉伯承還和周恩來等人結下了親密的友誼,後來劉伯承將軍還還參與過南昌起義和抗日戰爭等大大小小的戰爭,由於在作戰過程中劉伯承將軍經常會使用險招和奇招制勝,所以說劉伯承還因此得了一個外號叫做軍神。
劉伯承在軍事方面的能力是世界各國公認的,當年美國和日本人就多次在公開場合中表示過對劉伯承的讚賞。
本來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劉伯承將軍應該是此次去往抗援朝戰場的最好的選擇,但是在中央的權衡之下組織卻沒有派劉伯承去到朝鮮。
組織沒有安排劉伯承去往朝鮮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方面組織想把劉伯承留在國內,因為當時國內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交給他去做。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中國正值百廢待興之時,新中國成立後我黨準備在我國建設一處軍事學院。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社會非常動盪,因此那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將們大多都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軍事理論知識,而那些學堂裡的理論家們卻也都缺乏軍事方面的作戰經驗。
而在這眾多將領之中應屬劉伯承將軍的學歷最高、軍事天賦最為突出,作戰經驗最豐富了!
雖說劉伯承小時候因家中經濟拮据的緣故讀書讀到一半就離開了學堂,不過在鍛鍊了幾年之後劉伯承卻再一次回到了學堂學習,在劉伯承年少之時他就曾去到過重慶一所軍事學堂之中學習了很多軍事方面的基礎知識,和身邊的其他同學不一樣的是劉伯承從小就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麼。在去到學堂之後劉伯承的學習態度也一直很認真,在校期間劉伯承的成績一直都是最為突出的,在從該學校畢業之後劉伯承馬上就進了部隊,在此期間他也積累了大量的作戰經驗,後來劉伯承還曾去到過蘇聯學習,在蘇聯劉伯承不僅受到了共產主義思想的薰陶,而且他學習了許多前沿的軍備知識,綜合考慮劉伯承就是負責建設軍事學院的最佳人選。
中央為了彌補中國缺少軍事教育學校這個缺口我們也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就這樣劉伯承被留在了中國全權負責軍事學院開辦的相關事宜。
除了要把劉伯承留在中國讓他開辦軍事學院之外組織還非常擔心劉伯承的身體,當時劉伯承已經有58歲的高齡了,在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劉伯承的身體也不太好,因此在權衡考慮之後組織就把本能去到朝鮮作戰的劉伯承留在了中國。
抗美援朝顯中國之智
留在中國的劉伯承也沒有辜負組織對他的期待,劉伯承在創辦軍校之時也是盡心盡力,他不僅在該學院中創立了海軍等各個學科,而且他還把自己的軍事知識和作戰經驗都教授給了他的學生,劉伯承在任教期間為中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軍事人才。
最終經中共中央的研究大家一致決定派彭德懷老總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前去抗美援朝的戰場。
接到命令的彭德懷也沒有辜負組織對他的期望,他很快準備完畢帶領著志願軍踏上了朝鮮之路,彭德懷將軍帶著將士們先後跨過了鴨綠江進入到了朝鮮北部。
在和美軍的作戰過程中彭德懷也迅速的穩定住了局勢,並且他還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實現了真正的逆轉。
在此次作戰過程中志願軍和美軍為首的聯軍打了將近三年,這三年彭德懷和將士們也是吃盡了苦頭,最終在彭德懷和毛主席的帶領指揮之下我軍也贏得了最終的勝利,最終美軍也撤出了朝鮮停止了對我國的挑釁。
早期在我國準備抗美援朝的時候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不太看好我國,因為按照當時我國的軍備能力來說我們實在是和美軍差的太多了,但是就是如此彭德懷將軍卻一直堅信中國一定能贏。
歷過解放戰爭的歷練後彭德懷將軍也已經有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了,在去到朝鮮之後也彭德懷也制定了許多精準的作戰方略,我們在稱讚彭德懷的時候也不得不感嘆一句中共中央領導人的選人目光之毒辣呀!
所以說中央在做選擇的時候把劉伯承留在了國內而把彭德懷派去了朝鮮的舉動實在是太明智了,大家覺得呢?
本期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非常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