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一、二十年代韶州城
魯迅先生《阿Q正傳》說辛亥革命時期的未莊,“雖然知道革命黨雖然進了城,倒還沒有什麼大異樣。知縣大老爺還是原官,不過改稱了什麼,而且舉人老爺也做了什麼——這些名目,未莊人都說不明白——官,帶兵的也還是先前的老把總”,只不過大大小小衙門的簷上被竹竿捅下了幾片瓦。這個時期的韶州,情形大體也是如此。雖然號之為和平光復,但“革命”的過程中,免不了要有一些血腥氣。
一、韶州反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經過同盟會黨人和地方紳商的發動和鬥爭,11月9日廣東宣佈共和獨立,成立軍政府,推舉胡漢民為廣東都督。訊息傳來,粵北山城韶州的韶州中學(今韶州師範)的進步師生和部分地方開明紳士聞風而動,率先剪掉辮子,成群集隊到鬧市街頭和府縣衙門前宣講,鼓動紳商民眾,要求韶州獨立。在廣東全省革命形勢發展的壓力下,11月11日(農曆九月二十一日)韶州響應共和,宣佈光復。與此同時,清廷南韶連兵備道道臺莊紹佐、南韶連鎮總兵吳祥達、韶州知府嚴家熾、曲江縣知縣林萼樓均棄職潛逃。由於此時韶州的響應共和、反正光復,幾乎就是進步師生和民眾的自發行為,基本上是缺乏革命黨(同盟會)的出面組織,在清廷官僚逃走之後,韶州城內外一時出現權力真空,群龍無首,城鄉一片混亂。
唯獨清軍韶州巡防營統領朱福全未逃。朱福全一面率巡防營(1907年,廣東從新軍、綠營、團練中挑選精壯者成立巡防營,作為地方性警備部隊)兵士緊閉全城城門堅守城池,一面召集本城紳商會商善後辦法。會商結果:一、仍由朱福全率巡防營負責城防,維持秩序,保護商民;二、地方組建團防局(在平治巷劉家祠即然黎書院),推舉拔貢出身的鄉紳陳銘言(炳新)負責主持團防局,並由團防局派出壯丁沿城巡邏,協助朱福全守城;三、推派紳士陳祝堯(壽崇,系廣東省諮議局議員)赴廣州謁見廣東都督胡漢民,請從速派員來韶州主持軍政事務。
朱福全
二、成立民團
在韶州宣佈光復之後,會黨把韶州“會眾及鄉民武裝起來,成立民軍”,一時民軍蜂起,全境大亂,韶州城內城外皆有民軍在活動。首先率一隊十餘民軍來韶州的是韶州府屬英德縣的“三點會”會黨張鐵。張鐵一班人馬號稱“革命前鋒”,意圖佔領韶州,以響應革命。張鐵率隊進駐城北帽子峰下的韶州中學後,馬上派人與韶州城內閉門守城的巡防營及團防局交涉,要求進城接管韶州。韶州團防局接到張鐵要求入城的信函後,要求張鐵出具被軍政府派遣入城接管的相關公文。張鐵當然拿不出任何能說明他有資格能接管韶州城的公文,於是巡防營和團防局仍然緊閉城門,不許張鐵率隊進城,朱福全還帶人搜捕處死了張鐵派往城內刊刻“中華民國國民軍總司令”及曲江縣印信的李豬屎仔。張鐵顧忌自己兵力單薄,又孤軍無援,只好放棄乘亂搶佔韶州的算盤,帶隊離開了韶州。
11月下旬,就在張鐵離開韶州不久,曾參加廣州新軍起義的曲江縣下園村人王拔林帶著廣東民團督辦處民團總長劉永福(著名的黑旗軍首領)的委令回韶州建立民團分局。韶州巡防營和團防局未敢阻攔,開啟城門,讓王拔林帶領約三十個佩戴襟章的同盟會員進入韶州城。進城後,王拔林即以民團分局的名義佈告安民,並著手聯絡四鄉民軍,得到了各縣各股民軍勢力的響應,很快把三點會首領黃連山、李華、鄭雲山、王報林、謝玉山等所率共約1000餘人武裝收編,編成三個營,控制了韶州局勢。韶州反正之役告一段落。
三、舊官僚粉墨登場
王拔林一班革命黨人在韶州“當家作主”的日子並不長,11月26日(農曆十月初六),韶州反正之時棄職逃匿於廣州的前清南韶連鎮總兵吳祥達搖身一變,又成了廣東軍政府任命的鎮守南韶連地區的方面大員,和同時被任命的曲江縣縣長彭憲殷,帶著一營巡防營兵大搖大擺地又回來了韶州,接收韶州的軍政大權。天真的革命黨人以為民國成立,革命已大功告成,加之吳祥達又是軍政府委任的,遂將政權拱手交出,所編成的三營民軍的指揮權也移交到吳祥達手上,隨後不久民團韶州分局宣告撤銷,王拔林本人不久在綏靖清鄉中在下園村被捕處以死刑。
隨著吳祥達返回韶州攫奪了政權,原來的清朝官吏復又粉墨登場,韶州除了衙門換了牌子,人們剪了辮子,一切又回到革命前的老樣子。
民軍被移交給吳祥達節制,遂移營到城西關帝樓等處駐紮。而改編時所承諾的餉糧,吳祥達卻來了個不認賬。時在冬天,韶州的天氣又溼又冷,駐在關帝樓的民軍於又飢又冷的情況下,將關帝樓的門窗幾桌拆掉打爛烤火取暖,本來因為南華寺被民軍佔住為安全起見而被轉存到城內關帝樓上的明代《曹溪通志》的木刻板,還是逃不過薪炭之災,堆疊如山的刻板被民軍取燒殆盡,可惜數百年珍藏,毀於一旦,殊為可嘆!
四、綏靖清鄉
1912年初,由於粵東潮汕地區地震,屋毀人亡者眾,土匪群起,廣東軍政府調吳祥達鎮守潮汕,以陳仲賓繼任,留日學生盧壽椿為曲江縣長。吳祥達赴任時把在韶州收編的三營民軍也帶去,原民軍首領黃連山、鄭雲山均遭殺害。1912年5月,廣東軍政府設立總經略處(又稱總綏靖處),為綏靖清鄉總機關,以陳炯明任廣東總經略(後改總督辦),龍濟光為副,下分四區,各設綏靖處,陳仲賓為其中的南韶連區綏靖督辦。陳仲賓在北江地區大肆清鄉,濫行捕殺,常常抓人不經審訊即命槍殺。7月,連州土匪頭目歐金生、邵古等糾合數百人洗劫石馬坪、西岸、清水街,並把連州公局(區署)鋪戶房30餘間燒燬,殺傷民4人。陳仲賓接報領兵到連州剿匪,一日殺土匪83人,血流成河;樂昌縣公局官紳呈請陳仲賓調駐軍隊,大舉清鄉,調整戶口,編釘門牌,僅樂昌一縣“訊實正法者五百餘名”。1912年11月14日,在北江殺人如麻的陳仲賓被授予陸軍少將。
1913年7月12日,李烈鈞在江西湖口宣佈獨立討袁(世凱),“二次革命”爆發。廣東方面國民黨上層人物多數出走,而陳仲賓與廣東警察廳廳長陳景華秘密聯絡鄒魯,準備舉事反袁,被袁世凱任命的廣東宣撫使龍濟光於9月16日(農曆8月15日)以“密謀煽亂,殘害人命”及“私運軍械,接濟贛匪(指江西李烈鈞)”等罪名誘捕處死,這就是民國二年廣東有名的“陳仲賓之死”的真相。
陳仲賓死後,由朱福全暫署南韶連鎮守使。
轉自:韶關博物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