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現如今,我們的和平生活都是先烈打出來的,沒有他們的犧牲和付出,很難想象今天在祖國會是如何。
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面臨太多的挑戰,其中建國後僅一年的抗美援朝戰爭,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我們的對手是世界上軍事、科技、財力等方面做強大的國家——美國!
1950年,新中國還沉浸在建國的喜悅之中,我們的鄰居朝鮮爆發了戰爭,隨著美軍的介入,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了我國邊境。
美軍不顧我國的警告,威脅我邊境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我國組建了東北邊防軍,最初由粟裕擔任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一職,以應對朝鮮的戰局。
隨著朝鮮戰爭的局勢不斷惡化,粟裕因病無法指揮部隊作戰,中央軍委決定東北邊防軍暫且由高崗指揮,等正式開戰時再派遣高一級指揮員。
八月末,面對朝鮮局勢的進一步惡化,高崗壓力很大,向中央建議:指揮部隊的統帥與專門人才早日來東北,以便作充分準備。
高崗的建議並不無道理,面對隨時都可能爆發的戰爭,需要指揮員提前熟悉情況,以便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彼時,主席還是希望粟裕能夠儘快康復前往東北赴任,可粟裕病情絲毫不見好轉,出兵迫在眉睫之際,主席與中央軍委召開會議,提議讓彭老總掛帥出征。
彼時,彭老總還在大西北搞生產建設,得知中央讓他赴京後,星夜兼程趕路,正巧碰上了中央軍委召開的關於是否出兵抗美援朝的看法?
大會上,起初多數人反對出兵,他們認為美軍實力強大,我國剛剛建立,應該先搞經濟建設。彭老總則表示堅決支援出兵,他說:
出兵朝鮮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果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
主席經過了全盤考慮,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派遣志願軍出兵抗美援朝。10月,彭德懷被任命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帶領志願軍赴朝作戰。
最後的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志願軍與美軍經歷了2年零9個月的較量,終於把美軍趕回了三八線以南,我軍取得了預期戰略目標。五次戰役後,彭德懷於1952年4月回國,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
打仗靠兩個麻子
彭德懷從朝鮮回國後,面對各種讚揚,他總是謙虛地說這是全體志願軍的功勞,是全國動員努力的結果。在公開場合下,彭老總多次表示:
打仗靠兩個麻子,前方靠洪麻子,後方靠高麻子。沒有他們,我們就不可能取得這樣大的勝利。
彭德懷說的洪麻子,高麻子指的是志願軍後勤部司令員洪學智和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洪學智名氣較大,比較活躍,他在解放戰爭時期是四野的一員猛將,抗美援朝期間,他是志願軍副司令員,在彭老總的堅持下,擔任志願軍後勤部司令員一職。
高崗許多不太熟悉近代史的人或許有點陌生了,他在我黨的地位很高,建國時期他是我國六位副主席之一,早期是我黨陝北紅軍的創始人之一。如果沒有後來的奪權事件,必定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領導人。
一場戰役不僅需要有前方打仗的將軍和士兵,更需要有後方保障部隊所需的後勤人員,兩者缺一不可。
我們熟悉的遼瀋戰役中,或許只知道林總,羅榮桓等人在前線指揮有方,但是也不能忽略部隊的後勤保障。遼瀋戰役整個後勤保障的主要負責人就是高崗,由於他出色地完成了相關工作,建國後林總多次在主席面前誇他。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答案是後勤補給。志願軍戰士們經歷了三年多解放戰爭的洗禮,已經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的部隊。
但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再厲害,再勇敢的人總要吃飯、穿衣吧。在現代戰爭中,武器彈藥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一切的來源均來自後勤。
抗美援朝戰爭是幾十萬部隊規模的大兵團作戰,所需的物資必定數量巨大,擔任後勤工作的高崗雖然壓力非常大,但他事無鉅細,動員東北民眾,艱難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據統計,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透過高崗負責的東北總後方向朝鮮戰場輸送的物資數以萬計,有260多萬噸,其中有火炮1.3萬門,汽車2.1萬輛,救治傷員人數約38.3萬人,修建了大量鐵路、公路、簡易營房、倉庫等。
後勤工作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績,這份功勞雖然不能全算在高崗身上,但是他作為東北總後方基地的排程指揮者,與東北、乃至全國百姓一起努力,很好地完成了這項工作。
東北這個大後方物資很充足,可怎麼樣才能運到戰場前線士兵的手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
因為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沒有制空權,美軍又抓住了我們這一弱點,派遣了入侵朝鮮70%以上的飛機轟炸我軍後方的運輸線,摧毀我軍的武器,糧食以及運輸工具,使在前線打仗的志願軍戰士受到了極大的困難,物資無法送到他們的手中。
針對敵人轟炸我軍運輸線的行動,洪學智這個後勤部司令員壓力非常大,他立即想出解決的辦法,對各種物資緊急隱蔽、疏散、偽裝、並且搶修運輸交通,盡最大努力將物資運往前線。
在洪學智等人的努力下,志願軍的後方儘管遭到了美軍狂轟濫炸,可物資輸送沒有斷檔,而且還提前完成了運輸任務,這份功勞洪學智要記首功。
我軍憑藉頑強的意志,將物資輸送到前方後,美軍高階將領範弗利特驚歎道:我動員了一切力量,共產黨創造了驚人的奇蹟。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尤其打大仗,人們經常記住前線指揮作戰的將軍,卻忽略了在後方搞後勤的人同樣勞苦功高,壓力絲毫不下於指揮作戰的高階將領。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彭德懷在志願軍黨委會上說:如果要論功行賞的話,這個勳章從大後方講應該給高崗,從前方講應該給洪學智。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彭老總高度讚揚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後勤保障工作作出巨大貢獻的高崗和洪學智二位同志,認為他們比自己勞苦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