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真的隕落在了皇宮大火之中了嗎?在歷史的長河中,關於他最後的歸宿一直是一個謎。千百年,無數研究學者一直致力於對尋找建文帝的下落。
2008年,廣西上思縣廣元村的村民正在田間修路,修路途中發覺在地底有不同尋常之物。但此物在土層3米多處,村民拼力挖掘了一個多小時,才發現是一口石棺。這口石棺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村民立馬向上反映。
考古隊到了現場進行勘探工作,而面所安身的遺骸似乎指向了建文帝。
建文帝
巨型石棺,竟是“三合木”製作
2008年10月廣元村發現巨型石棺,相關人員趕到的時候。巨棺已經露出了輪廓。挖掘機和吊機也趕到了現場進行挖掘工作,在耗費了一上午的時間,這個石棺終於“重見天日”。
石棺被吊起來後,專家才發現這裡是一處墓葬,這個墓葬裹藏在三合土當中,在石棺的旁邊,還發現了一個體積稍微小一點的石棺。與此同時,專家發現在這個墓葬的周圍可以看到散落的青色磚塊,由此可以推斷這些磚塊是這個墓藏的墓基。
巨棺外面被一層層的白石灰、粗砂和粘土包裹著,這使得石棺外面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外槨。而這看起來像石棺的棺槨,其實是“三合土”。
首先被挖掘出來的最大號棺槨長度高達2.5米,寬度有1.1米,高度達1.4米,而在石棺旁邊被發現的體積稍小的石棺長度也有2.4米、寬度與最大號棺槨一樣1.1米、高1.3米。
這兩個“三合土”棺外形制作類似,也是在廣西沒有出現過的“三合土”棺木。由於它的少見,在被發現的當天下午,石棺就馬上送到了當地文管所,由文管所做進一步研究調查。
棺木奢華,墓主人身世成謎
根據我國古代喪葬的特點,不管是曾經是地位顯赫,還是考取功名,在他們百年之後,後人為他們把墳建好並且在墳前豎一塊記載他們姓名的石碑,供後人世代緬懷祭拜。
在石棺被挖掘出來之後,石棺周圍的村民曾嘗試找出墓主,但在對上思縣有記載以來的歷史上,在所有有名望的家譜、族譜中,與該石棺有存在關聯的墓並沒有找到。
棺木開啟,裡面有一個樟木棺槨,而樟木棺槨內還有一個內棺,棺木整體發黑但相對比較完整。棺蓋開啟之後,有一具古代的遺骸身著金黃色的衣服。
遺骸下面,有寫著開元通寶的銅錢7枚,這些銅錢按照北斗七星排列,歷經百年,衣服的華貴並沒有被歲月所沖刷掉。兩口棺材的底板上都畫著北斗七星的圖案。
另一棺木內同樣有一具遺骸並且身著金黃色的衣服,這口棺木放置的是按照北斗七星排列的乾元重寶。
根據考證,首先被挖掘出的稍大的棺木埋葬的是一具女性遺骸,年紀應該不小,因為她的頭髮和眉毛已經變白。
屍體枕著的是一個草灰枕,廣西屬於潮溼地帶,所以這個草灰枕因為溼氣已經四散。另一幅棺木則是男性遺骸。女性擺放的是開元通寶,男性則是乾元重寶。這是在古代只有皇親國戚下葬才能享受的待遇。
所以,“三合土”的棺木精巧和棺槨製作的大工程量,再加上下葬採用的“深葬法”來看,這兩座墓葬的主人,在當時的名望以及經濟實力都是非常高的,同時墓主人的生前的身份高深莫測且背景驚人。
皇陵下葬,暗示為古代帝后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這可以墊著北斗七星又身著金色金絲衣服,以“開元通寶”和“乾元重寶”錢幣下葬的墓主人會是什麼特殊身份呢?
在有記錄被記載的史書上,在上思居住過且身份地位較高的人中,黃其晟符合,他是東城御史,,做過南昌、撫州等地的知府。不過黃其晟夫妻的墓已經在福建省被找到了,由此,這種可能也被推翻了。
根據史料記載,明朝皇陵的下葬方式就是“北斗七星”,在廣西也沒有發現其他這樣下葬的古墓。在古代,等級制度森嚴,普通人以這種方式下葬的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大逆不道。
當然,在墓主人身上還穿著一件精美華貴的金黃色衣服。2010年,這件衣服在北京進行了鑑定,發現其是公元1430年到公元1440年的物品,對應的正是我國明朝。而且古錢幣的擺放也對應了那個時代“皇帝”“皇后”下葬的標識。
在風水專家王善初等人觀察該墓葬風水的時候發現,這兩座石棺下葬是按照為子午線的方向,坐北朝南。對於明代帝王陵,它的選址要符合天象,先後有山,這象徵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這一點恰好與該墓葬有著相似的風水格局。
王善初(右一)
當地探訪,證據指向建文帝
目光回到古墓挖掘地,當地被稱為“官皇屯”,這個“官”也可以念為“棺”,兩者讀音一致,用壯語來理解,可以翻譯成“皇帝的村莊”或者是“皇帝棺材所在的村莊”。
在上思縣,地名大多都是“那”“祿”等具有古駱越民族語言特殊的村名,帶著“皇”字的村名很不常見。
於是,王善初一眾人在對“官皇屯”歷史調查時發現了一個民間傳說:有一位皇帝到了這裡,後來這位皇帝也不知道何時就走了。人們就把這個村子取做“官皇屯”。
還有一個地方叫做“渠皇屯”,傳說是明朝一位落魄皇帝經常在這個地方的江邊時常到釣魚,如果魚沒有吃完就將魚放入另一個魚塘裡。慢慢的,這個地方就被當地人叫做了“渠皇屯”。
明朝有一場“靖難之役”,“建文帝”朱允炆因為想執行“削藩”遭到了燕王朱棣的反叛圍攻。朱允炆在位四年王位就被推翻了,他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一直以來,各路專家學者都開始對他進行尋找,但依舊毫無頭緒。
根據橫縣《橫州志》記載,建文帝去過橫縣佛壽寺,後來發現危險就逃走了。王善初等專家就推測,朱允炆或許就是在上思避的難,之後鬱鬱而終。而他身邊的追隨者為了不暴露朱允炆的身份,就以此來說明“官皇屯”內埋葬的身份。
建文帝墓?各路專家齊上陣
商傳,是中國明史學會會長。他從小就熟讀歷史,據他所說,早在朱棣反叛奪取皇位時,朱允炆的下落就不知所蹤。朱棣本人是希望朱允炆燒死在宮中的。但朱棣並沒有親眼看到朱允炆的下場,對於朱允炆的下落也就存疑了,當時即就興起了建文帝出逃的傳言。
建文帝的下落各種傳言都有。但在商傳看來,目前已知的文獻記載還無法解答,只能靠考古來發掘線索。高壽仙,擔任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他對於王善初等人提出的看法頗為贊同。
高壽仙副會長
王巖,是明定陵發掘報告的主編之一,他對於上思出土的巨棺是否為建文帝墓持懷疑態度。以史為例,晉王陵墓的附近會有周圍守陵村、陵山等地名,經過研究調查,晉王陵墓得到了證實。
將這個例子帶入到上思,因此,“官皇屯”“官皇坡”這些與“棺”“皇”諧音的村名不可忽視。
在巨棺出土地,周圍是一家木片加工廠。巨棺出土地的地形地貌提供給研究人員的資訊非常多,但如果地形地貌遭到了破壞,將會大大影響研究人員對墓葬的判斷。
黃紹明,廣西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副教授,對女性屍體進行了醫學檢測,發現這位女性骨骼年齡在50—60歲之間,身高在149.5cm—153.5cm之間,患牙周病並且生育過。
證據不足,後續還得再探討
現在所擁有的證據並不足以說明在上思發現的“三合土”棺槨就是建文帝的夫妻墓葬。經過專家討論,一致同意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解開兩個墓葬主人的身份之謎。
“剝皮主義”是一種歷史的考證方法,它是由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毛佩琦提出來的。
毛佩琦教授說,建文帝的下落在明代的歷史研究中熱度只增不減,站在一個歷史研究者的身份上,關注的重點並不在建文帝的去向而是建文帝他如果逃出宮之後做了什麼。
毛佩琦教授
歷史上人們對建文帝的去向大致的觀點有三種:在皇宮被燒死、逃出生天、不知所終。毛佩琦表示,“剝皮主義”是最理想的考證方式,抽絲剝繭,歷史的真相也就能浮出水面。
根據毛教授的研究,從萬曆年以後,著作的書籍中有描寫建文帝去向的內容全都都是虛構的。
建文帝在廣西的傳言,在史書中只有可以假冒建文帝的記錄。那麼在上思出土的巨棺主人到底是誰?“會是建文帝嗎?這一切都需更多資料來佐證。
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範玉春也表示,在仔細研究後,發現棺中女屍屬於當地少數民族。史書上有記載建文帝在皇宮的元配皇后是在“靖難之役”中燒死的。建文帝在流落到廣西之後,再娶妻生子的機率也是有的。
但也有不少專家持懷疑態度。在關於上思巨棺的研討會上,北京十三陵特區文物科副研究員王秀玲稱,一般如定陵等皇陵葬式,皇帝、皇后的頭部朝向右側,並且是是側身葬。而上思巨棺主人並非如此。
還有的疑問就是,巨棺中並沒有出土作為一個帝王陪葬應該有的金銀飾物,特別是沒有印章,再是這是一個身份非常模糊的墓,墓誌銘也不知所蹤。
從現在掌握的資料看,上思墓有很大機率被盜墓賊光顧過。裡面陪葬的金銀飾物也可能已經被盜走,這也就導致了即使是建文帝墓,已經沒有證據可以證明。
建文帝元配--馬皇后
結語
總之,上思出土的“三合土”棺槨主人雖還不能被判斷是建文帝,但是對上思“三合土”棺槨主人身份的研究成果對於明代歷史有了很大的豐富補充,這一點毋庸置疑。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更多的證據,在這之後,建文帝之謎也將會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