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找到耶穌受難的十字架,已經流傳近兩千年
李漢平
9月26日早上一出門,就覺得街上氣氛不同尋常。一是許多人穿上白紗做的民族服裝,二是隨處可見人們拿著長長的樹枝和鮮黃的花束,三是到處都能看見羊群和買羊的人群。我問路人今天是什麼日子,一個人興奮地說:“明天是莫斯卡爾節,就是發現十字架節日。你不知道嗎?我說的十字架就是耶穌基督被釘死在上面的那個十字架,它是在埃塞被發現的!”
“發現十字架節”是衣索比亞的第二大宗教節日,僅次於主顯節,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傳說,羅馬帝國皇帝康斯坦丁大帝的母親海琳娜在埃塞發現了耶穌受難的十字架。為紀念此事,埃塞人早在公元326年就設立了這個節日。在埃塞本土語言中,“莫斯卡爾”的意思是“十字”。關於十字架如何被發現的,最流行的傳說是,海琳娜追蹤一股繚繞不絕的香菸,一路走來,最終到達十字架所在地。
那麼,十字架又是如何來到埃塞的呢?埃塞距中東較近,歷史上中東地區戰亂不斷,許多人曾遷移到埃塞避難,一些中東文物也流落到埃塞。在埃塞北部的沃洛山脈,有個名叫吉生;馬利安姆的古老修道院。院中有一冊非常有名的書《特夫特》,寫於15世紀中葉,書中記載了十字架被發現的故事:中世紀時,埃塞的基督教君主為保護本國少數民族不受別國異教徒的迫害,發動遠征,在莫斯卡爾山上獲得了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大主教珍藏的耶穌受難十字架的碎木條,將其命名為“莫斯卡爾”以示紀念。如今,傳說中的碎木條經歷了千年風雨早已化為歷史,而“發現十字架節”卻流傳下來,越發紅火。
在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慶祝活動從莫斯卡爾節前夜就開始了。在市中心的莫斯卡爾廣場上,人們一大早便用樹枝紮起高達數丈的金字塔形柴垛,許多人趕來觀看。普通百姓也紛紛把不知從哪裡弄來的樹枝帶回家,紮成一堆,樹枝上插著美麗的小黃花。到了晚上8時,人們用桉樹枝點燃柴堆,這象徵著海琳娜在尋找十字架的路上焚香並祈求幫助。
天黑時分,人們成群結隊,聚集到莫斯卡爾廣場。穿著五顏六色長袍的教士、學生、銅管樂手和維持秩序的人,圍著巨大的金字塔柴垛,高舉火把,一邊唱著節日歌曲,一邊把火把投向火堆。柴堆被點燃了,成千上萬的人載歌載舞。接下來是盛宴、焰火乃至鳴槍。整個城市到處都是火焰和歡歌……直到燃燒著的大大小小的柴堆幾乎化為灰燼,慶祝才算達到高潮。而人們的狂歡會一直持續到深夜,家家戶戶狂飲一種叫特拉的自釀啤酒,陌生人也會受到熱情歡迎和款待。第二天,節日正式開始,人們回到火堆邊,在殘存的灰燼中不斷畫十字以祈求保佑。
當地人告訴我,只有在埃塞發現的十字架才是真的,為強調這個獨特性,很多當地人又把這個節日稱為“發現真十字架節”。這個節日象徵著新季節開始,也是舉家團圓的日子。在首都以外一些地區,人們把這個節日看得比主顯節還重要,慶祝活動持續至少一週。在一些地方,人們給慶祝活動的每一天冠以不同的名字。家家戶戶要殺牛,丈夫割肉,妻子取血,每天吃牛的不同部位,以象徵女人多產和莊稼新生。每年這時候是埃塞最歡樂、最富魅力的時節。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在歡慶。
東方快車坐滿紳士貴婦
豪華的“輪上宮殿”神秘的“破案之旅”
劉笙
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不僅被譯成多種文字行銷100餘個國家,還被拍成電影、電視劇廣為播放。這種成功除了使書中的大偵探波洛成為聞名遐邇的人物,就連帶“謀殺案”的發生地——“東方快車”亦成了人們心目中神秘的所在。
真實的“東方快車”究竟什麼樣呢?當記者帶著這疑問來到“東方快車”首發站、倫敦市中心的維多利亞車站問訊處時,資訊員投來的目光分明透著疑惑。記者被告知,與其他普通列車不同,“東方快車”由一家名為“威尼斯—辛普朗東方快車”私營公司專門運營,發車時間不像其他普通列車一樣固定在列次表上,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安排,只有這家公司才能回答有關問題。
按照資訊員的指點,記者在維多利亞車站二號站臺的一個角落找到了“威尼斯—辛普朗東方快車”公司的營業部。與其他站臺熙熙攘攘的景象大不相同,這個站臺非常整潔,還有鋼化玻璃把站臺與行人走廊隔開。因為是週末,營業部裡沒有人,站臺上只有一名清潔工在仔細地清理已經很乾淨的地面。記者走過去向這名清潔工詢問,才知道9月份一共只有三趟從倫敦出發的“東方快車”。至於“東方快車”究竟什麼模樣,清潔工笑著說:“棒極了,你看到就會喜歡上它。今天晚上有一列要回倫敦,不信你自己瞧。”
晚上那列“東方快車”抵達維多利亞車站的時間是5時15分,記者5時就到了站臺,發現“東方快車”營業部已經開門,門口擺放著許多行李,兩名身著紅色筆挺馬甲的行李員正一絲不苟地進行檢查,還有幾個好像是來接站的客人,都是西服革履、衣冠楚楚。一位50多歲的紳士竟然還戴著在倫敦已經罕見的紳士禮帽,這陣勢真讓人以為是到了五星級飯店的門口。
營業部裡面並不大,地上鋪著淺灰色的地毯,牆上掛著“東方快車”不同時期的照片。在這兒記者見到了業務經理、身著黑色燕尾服的馬丁先生。當記者開口想了解“東方快車”的情況時,馬丁的眼神裡也流露出一絲疑惑。當然,他的介紹還是非常詳細:“東方快車”最早運營於1883年。到1906年,位於瑞士和義大利之間的辛普朗山嶺鐵路隧道開通後,‘東方快車’開始固定執行在巴黎—米蘭—威尼斯一線,後來又加上臥鋪,延伸到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希臘直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林,可以說是橫貫歐洲大陸,如果日夜兼程旅行共需3天。
“坦率地講,‘東方快車’的定位就是為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提供列車旅遊服務。我們的服務物件是那些對生活方式有較高品位和追求的人士。雖然我們沒有明確要求客人在列車上如何著裝,但我們也提醒客人,在‘東方快車’上穿著如何正式、隆重也不過分。”馬丁似乎漫不經心的話讓記者突然有些明白,為什麼他們看我身著運動便裝時,眼神有些異樣。馬丁接著說,“‘東方快車’的車廂完全遵從19世紀豪華客車創始人喬治;墨蒂默的要求,設計成為‘輪上宮殿’,並配之以最優質的服務。即將進站的‘東方快車—不列顛號豪華專列’就是20世紀20年代由熟練手工藝人打造的精品中的精品。”
英國的火車總誤點,“東方快車”也未能倖免。直到5時35分,神秘的“東方快車”才緩緩駛入維多利亞車站二號站臺。20多節黑色、完全是古典風格的車廂一下子把人帶入了時光隧道。和現代風格的流線型車廂完全不同,“東方快車”的車廂高大,線條硬朗,車廂外側澆鑄著黑色大字“豪華專列”,腳踏板上的字跡已經被客人的鞋磨平,露出黃銅的鋥亮色。一人多高的門把手也是黃銅鍍造,身著黑色燕尾服的列車員在門口手扶把手,一腳懸空,身子探出車廂外向前遙望,仿似電影裡看到的上世紀初英國火車進站的場景。
下車客人的衣著也立刻讓記者自慚形穢。乘客多數是5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衣著光鮮,男士基本上是深色西服,打著領帶,西服的上衣口袋裡還要別上一方手絹,完全是紳士打扮;女士則全是裙裝,有些人還身著晚裝,儼然一副貴婦人模樣。
記者走上前去和列車員攀談了幾句,得知他叫麥克格林,是蘇格蘭人。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他帶著記者上了頭節餐車。餐車不算寬敞,一側是雙排座位,一側是單排,走廊只能容一人走動,桃木隔板把每6張桌位分成隔間,軟長毛絨的沙發座椅配著大花條紋,桌上的銀質餐具和鑲金瓷器擦得鋥亮,每個桌上一盞小檯燈烘托出古典的優雅之氣。
麥克格林介紹說,現在交通發達,不會再有很多人像《東方快車謀殺案》裡一樣乘火車橫貫歐洲了,即使大偵探波洛生在當代,也會發現從土耳其趕往英國還是坐飛機來得方便。但是,“東方快車”既然成了品牌,“威尼斯—辛普朗東方快車”公司就藉機推出了不同型別的豪華專列旅遊專案。由於專列的設施、服務都是豪華級的,票價也就高得令人咋舌。以國際列車每年一次地橫跨歐洲旅行為例,從倫敦去威尼斯,乘坐普通列車頭等艙不過300多英鎊,而乘坐“東方快車”的價格是1790英鎊(約合2萬多元人民幣);“東方快車”的國內線路也很有特色,多是從倫敦或曼徹斯特出發前往英國本土各地,這其中還有一個完全迎合《東方快車謀殺案》愛好者的旅遊專案:在從倫敦到布萊頓的線路上,專門設計了一個蹊蹺的“謀殺事件”讓乘客參與破解,非常驚險有趣。同時,為了讓乘客更好地品味乘坐古典火車的滋味,“東方快車”的部分國內路線旅程還特意換上古舊的蒸汽機車頭。
對於記者的最後一個問題:在當前這個講究高速、實用的社會,為什麼“東方快車”還能存活下來?麥克格林笑笑說,因為人們好奇,因為人們喜歡一些奢華的浪漫,因為許多人懷戀過去英國傳統的東西,還有許多人想體會歷史的味道。總之,在英國,“東方快車”的乘客一點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