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16日
一群人在山東東營的土地上
打出華北第一口產油井
打破了外國專家大肆散佈的
“華北無油論”
1965年,在一個名叫勝利的村子
這群人,打出了當時全國第一口
日產原油超千噸的油井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他們紮根東營60載,為祖國獻石油
讓勝利油田家喻戶曉
而這背後的“密碼”,其實是……
他們立志打破“華北無油論”
20世紀50年代,國內石油產品不能自給自足。1955年,石油地質普查工作在華北平原展開。一些外國專家曾斷言:華北平原沒有新生代的海相沉積,不可能生成石油。
可老一輩石油人不相信。時任地質技術員的葛榕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是黨培養起來的新中國第一代大學生,從1956年就開始在華北找油。新中國成立初期,油料供應極為緊張,我們搞石油地質的心裡特別難受,恨不得兩手扒出油來,除去這一痛患。”
數年間,老一輩石油人輾轉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先後打了六口探井,但可惜,始終沒有發現好的油氣顯示。華北平原四十萬平方公里,只通過六口探井找油,如同大海撈針。
即便如此艱難,石油人也沒有放棄。1960年5月24日,華北石油勘探處在山東商河縣境內開鑽華七井,並發現該地區具有良好的找油前景,這意味著離找到華北平原儲存石油的勝利,又近了一步。
他們紮根油田從青絲到華髮
1960年夏,經過對現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華八井的井位被選定在山東東營。1961年春節,山東東營的土地上沒有團聚的喜慶,華八井鑽機不斷向地下鑽進,猶如最後的判決,將華北的石油將士置身於分秒必爭的鏖戰中。
可是,鑽取油砂岩心的過程卻並不順利。當時還在華北石油勘探處石油機械廠工作的顧心懌,迅速帶領團隊在井場上設計製造一套“大直徑取心工具”,成功取出第一批油砂岩心。
同年4月16日,華八井獲日產原油8.1噸,一舉粉碎“華北無油論”。談及當天的景象,顧心懌激動地說:“一天有8噸油,大家高興得不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北廣袤的地區,第一股石油出來了,真正的石油……”
華八井,作為華北地區第一口出油井、勝利油田的發現井被載入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史冊。此後,一個叫勝利的村子傳出喜訊,這裡打出了當時全國第一口日產原油超過千噸的油井。勝利油田由此命名。
出油後,負責石油勘探的首長對顧心懌說:“你別走了,留在東營吧,這裡更需要你。”就這樣,24歲的顧心懌留在了這片土地,從青絲到華髮,和成千上萬的石油拓荒人一樣,成為勝利油田發現、發展的見證者和建設者。
如今,回望紮根勝利油田一甲子,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心懌字字鏗鏘:“一生做了為油奮鬥的事,值!”
△1961年至1963年,物探工作全面展開,打探井15口,證明東營地區地下油氣資源豐富。
一心一意
這群“鐵姑娘”頂起半邊天
因囊括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油藏型別,勝利油田的勘探開發之難世界公認。也正因如此,一批批石油拓荒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平時一身油”。20世紀70年代,勝利油田首支女子採油隊成立,女職工平均年齡只有20歲。
當時剛滿25歲的劉桂黔回憶,成立之初,為了證明自己不遜男兒,初來乍到的姑娘們超負荷工作,先後完成了清大罐、清汙油池兩項工作——這是之前男石油工人提起來都犯愁的任務。
隨後兩年,姑娘們穿梭在油田第一線,量油、測氣、清蠟、巡井……她們住簡易的磚瓦房,吃有限的供給糧,穿清一色的槓槓服、大頭鞋。她們創造著作業“奇蹟”,被石油人稱為“鐵姑娘”。
時至今日,她們都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但那段紮根孤島、奉獻油田的歲月,永久地定格在每一個石油人心中。當年的女職工王森再次回到東營時說:“勝利油田忘不了女子隊作出的特殊貢獻,我們也永遠忘不了在女子隊的日子。”
共發現油氣田81個
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5.87億噸
累計生產原油12.5億噸
佔我國同期陸上原油產量五分之一
而讓勝利油田走向“勝利”的密碼
正是這裡每一滴石油背後
“鐵”的忠誠和擔當
更是每一位勝利油田人
為國分憂、為國找油、為國獻油的
鏗鏘誓言
總檯記者/柴安東 龐振
綜合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宣傳部、新華社等
來源: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