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皇帝名叫顒琰,是乾隆的第十五子,在位25年,61歲去世。他的老師誇讚他好學上進、誦讀過目不忘、聰穎過人;他的兒子道光帝繼位,給了他的父皇“睿皇帝”的諡號,可見他在人們心中是一個聰明的皇帝。不管別人如何誇他,嘉慶帝卻自認為悟性遲鈍。
作為一代帝王,嘉慶帝是謙虛嗎?我們從他在選立皇太子和冊立中宮皇后這兩件大的事情上面,看看他的做法是否聰明,是否確實如他所說的“悟性遲鈍”呢?
從清朝宮廷歷史的經驗教訓來看,立太子和立皇后之間,本身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的問題。因為他的皇二子晏寧並非皇后鈕鈷祿氏親生骨肉,如果嘉慶帝冊立晏寧為太子,再冊立鈕鈷祿氏為中宮皇后,一旦他駕崩,中宮皇后就變成了太后,那麼太后如果有自己的兒子,一定首先考慮,對太子的繼位就會構成很大的威脅,也很可能產生亂政的局面。
所以像這樣的事情,明智的皇帝是一定要避開的,可悲的是,嘉慶帝錯走了這步險棋,致使他身邊兩個至親備受煎熬。
這也難怪嘉慶帝,因為晏寧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皇子,他要文有文要武能武,是被爺爺乾隆帝和父皇嘉慶帝同時看中的最佳接班人選。
鈕鈷祿氏出身名門,是清朝開國元勳額亦都(大清第一功臣)的後代,《清列朝後妃傳稿》記載她的父親是額亦都的五世孫。而且她比顒琰小16歲,深得顒琰的喜愛,一入宮就被封為側福晉,嘉慶帝一繼位又被冊封貴妃,位居僅次中宮皇后,這也是宮中絕無僅有的特殊待遇。之後她又為嘉慶帝生育了三個孩子,其中兩個皇子,這在嘉慶帝后宮中是沒人能比的,所以他在嘉慶帝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因此嘉慶帝面臨著取捨兩難的問題。
乾隆帝去世,嘉慶帝開始親政,身邊這兩位最優秀的人是他面對的最大難題。嘉慶帝在親政之後,首先按照祖制,密定了他最中意的皇子晏寧為皇太子,放在了特定的匣子裡,按理說這種做法是合情合理的。可是,鈕鈷祿氏怎麼辦?應該冊立為中宮皇后嗎?如果這樣做,就有可能在他駕崩後出現動亂的局面。
這時如果嘉慶帝清醒些,借鑑一下清朝歷代皇帝經驗教訓,也許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比如他的太爺康熙帝在冊立了第一任皇后,孝誠皇后之子允礽為皇太子後,只冊封了孝昭皇后,孝昭皇后命短只做了半年皇后。她去世後,本應冊立和自己關係最親密的表妹佟佳氏為中宮皇后,可是康熙帝早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是冊封他的表妹為皇貴妃,致使中宮長達幾十年沒有中宮皇后。
他的父親乾隆帝也是30多年沒有中宮皇后,其實他的母親當時也很得寵,之所以沒有冊封他的母親為皇后,是不願意被人們猜測皇太子的人選,從而導致不必要的紛爭。
況且,嘉慶帝也應該感覺到這件事的嚴重性。早在嘉慶五年,鈕鈷祿氏還是皇貴妃的時候,就有人打起主意,認為皇貴妃這麼得寵, 皇太子一定非她所生的兒子莫屬。所以就有人找機會送禮巴結他的兒子,因而發生了“永錫送禮案”。
嘉慶帝得到奏報,仔細分析大吃一驚,突然感到事態的嚴重性。這是有人在揣測儲君到底是誰,皇帝心中的秘密是國家的最高機密,是不允許任何人隨意揣測的。揣測皇儲是很危險的事情,鬧不好就會形成黨派之爭,為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他嚴懲了送禮之人。
照理髮生這樣的事情,嘉慶帝應該警覺了,皇貴妃還沒有被冊封皇后就有人開始推測巴結了,要是再把她封為皇后的話,人們更會認定皇太子一定是鈕鈷祿氏所生皇子無疑,那樣的話,局勢就會更加的複雜。
遺憾的是嘉慶帝沒有考慮清楚,還是如期舉行了冊立中宮皇后的禮儀。
他也不動腦筋想想,為什麼康熙、乾隆的帝王后宮都不這麼完美,而自己既冊立了太子,又有了中宮皇后,表面看來確實夠完美。殊不知,他的這個決定已埋下巨大的隱患,而他卻渾然不覺,可見真是如他所說悟性遲鈍。
嘉慶帝當年的決策是否正確,在他駕崩後得到了驗證。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暴亡避暑山莊。
這時按照大清家法,住在圓明園的皇后鈕鈷祿氏升格為皇太后,符合規定。重要的是,由於新的帝王沒有上位,在這權力真空的關鍵時期,皇太后可以出來主持皇太子繼位事宜。
如果嘉慶帝已經秘密立儲,按照遺囑執行倒也好,可是晏寧心裡不能確定皇位就是自己的。而且他心裡也更清楚,皇太后也有兩個皇子,雖然還小,但也沒有把握確定皇太后會不徇私情,擁立自己為皇上。
不過還好,早在嘉慶四年,嘉慶帝已經秘密立儲君,開啟詔書照遺囑執行就可以了。事情就這麼湊巧,在這關鍵的時候,當年嘉慶帝秘密立儲的詔書盒子卻找不到啦!而且嘉慶帝應該隨身攜帶的副本,搜遍全身、找遍寢宮,也找不到,這可怎麼辦呢? 大家慌作一團。
於是,對於由誰來繼承皇位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晏寧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他當機立斷,馬上派人找太后,讓她表態。這個時候太后也很糾結,一邊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一邊是最有資格擔當重任的晏寧,形勢異常嚴峻,如果決策失誤,很可能發生內亂。
關鍵時刻傳來訊息,詔書找到了立晏寧為皇太子。儘管皇太后對這個結果有很大的疑問,但也必須照辦。
也正是由於嘉慶帝這個錯誤決定,不僅差一點發生了動亂,也讓道光帝和皇太后從此不可避免地有了隔閡。
對於鈕鈷祿氏,雖然被尊為皇太后,道光帝也會按時來問安,甚至重大節日會給自己上徽號,表示皇帝的孝順,但畢竟是表面現象,是做給別人看的,對於太后最關心的為自己百年後建陵問題始終不給解決。而且更為可氣的是,道光帝竟然為自己修建了三處規模宏大的帝陵,卻不肯為太后修建一處,這意味著太后死後將面臨死無葬身之地的尷尬處境,這在清朝的皇帝中還沒有這麼對待太后的先例。
對於鈕鈷祿氏的兒子綿愷,道光帝更是嚴苛,先後進行了四次無情的懲戒。
第一次是因為綿愷的福晉,在宮中參加完活動回王府時,理應走偏門,結果大膽走了中門,被人參奏道光帝后,罰了五年的俸祿,太后求情後,才部分寬免。
第二次是因為私自結交太監,並在王府中私自養起來,這件事被告發後,綿愷由親王降為郡王。
第三次是為道光帝的孝慎皇后辦喪事,綿愷本來想透過大辦皇后喪事來取悅道光帝,改變自己的處境,所以格外賣力。沒想到自己的一片熱情,得到的卻是道光帝對他如此大辦太誇張的不滿。
第四次是因為綿愷被舉報穆齊賢被因故囚禁。道光帝命郡王載銓和軍機大臣穆彰阿處理這個案子,最後總結出綿愷三宗罪,革去了他的一切職務,並重重地處罰了他。
總之無論綿愷怎麼做、做什麼都不對,經過這麼多次的無情打擊,綿愷徹底對前途失去了信心,才44歲就患病去世了。
綜上所述,如果不是嘉慶帝這個錯誤的決定,秘密立了皇太子後,又立中宮皇后,道光帝和睿皇后的人生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挫折,鈕鈷祿氏母子也不會有這樣的遭遇。由此也可看出他自認為的“悟性遲鈍”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了。”
作者:斜陽醉美
感謝大家的閱讀,祝朋友們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萬事如意,覺得文章好的朋友們,可以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嗎,每天都會給您帶來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