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的《西遊記》,87版的《紅樓夢》,早已經成為一代經典,這兩部作品在打分網站上的口碑已經封神,如今兩部作品播出已經超過34年,而後雖然也出現了許多重拍的版本,但是論及經典程度,卻難有望其項背的表現。說來奇怪,這些年國內的電視劇技術,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特技、特效,也早非34年前可比。而且這兩個經典的故事,在國內觀眾的心中,也一直經典,可是後來的作品,卻難有突破。
《西遊記》、《紅樓夢》在華語圈的地位已經不用多言,這兩個頂級IP,都屬於金字塔尖的資源。這兩部作品的原著小說同屬於四大名著,而且《西遊記》的故事,更是取材於唐代的著名僧人玄奘法師。早在成書之前,民間已經有了許多傳說。在成書之後,電影技術誕生之前,已經有許多以此為題材的戲曲、說書段子等藝術作品流傳民間。人們透過這兩個偉大故事中的經典片段,傳播記載了生活的智慧和情趣。這個時候,《西遊記》和《紅樓夢》已經不僅僅是文人的獨立視角,在歷經歲月之後,在經過許多藝人的潤色之後,其中的故事裡,包含了太多中華民族集體的情感和思維。
在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也隨著內地把電視製作技術的引進,《西遊記》和《紅樓夢》這些鉅製被拍成電視劇的任務,被提上了日程。當年要將這兩部作品搬上電視熒幕,是本著要繼承傳統文化,並將其傳播後世的目標進行創作的。所以兩部作品在進行創作的時候,都建立得極其堅實的班底。如《西遊記》創作的過程中,請過來了猴戲世家六小齡童飾演孫悟空。而《紅樓夢》在創作過程中,更是透過多位紅學專家,在結合曹雪芹原著的基礎上,對後40回的劇情進行了修訂。
為了保證電視劇的質量,《紅樓夢》中的主演演員,都要求熟讀原著,以求可以從人物靈魂的角度上,去探索原著人物的內心狀態,並將其在熒幕上表演出來。這些基礎的工作,是兩部經典作品的關鍵保障。雖然我們看三十多年前的電視技術還非常落後,許多畫面現在看來,即使經過精心的修復,依然能夠明顯地看出其中的瑕疵。但是如今的創作環境,卻如何也創作不出如此經典的作品了。
與兩部作品的經典程度相比,它們成功背後的故事更值得人們去感受。這兩部經典的電視劇作品,其藝術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和原著小說是相呼應的。作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兩部原著作品的經典程度已經無需多言,但是在將其搬上熒幕時,其實還要經過多方的論證。如《西遊記》在86版電視劇之前,其實已經有過多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1961年上映的動畫片《大鬧天宮》,這部作品的故事出自動畫片大師萬籟鳴之手,這部作品是諸多經典民族文化的集合。其中有年畫,有戲曲。
而86版的《西遊記》,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大鬧天宮》的風格。很多人說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沒有忠於原著,但是這部電視劇卻符合大多數人對《西遊記》的印象。因為早在這部電視劇之前,國內已經有了《大鬧天宮》等優秀的動畫作品。作為參考,並考慮大部分人的審美標準,所以86版的《西遊記》在創作時,沒有刻意地考慮原著,而是更多的借鑑於民間的戲曲、雜技改編。而剛才我們也說到,主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本人就是猴戲傳人。
除了精心的準備之外,兩部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創作週期也足夠的長,兩部作品從籌拍到播出,均歷經了4年以上的時間,長週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作品的質量和細節。導演們為了找到合適的演員,幾乎費盡心思。細心觀眾會發現,《西遊記》中的主角唐僧,三次變更主演,但是不仔細的觀眾,卻很難發現主演換人。這其中就源於導演選人的標準,完全從角色本身出發,而未受任何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
關於唐僧的換人,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細節,其中第一任唐僧汪粵是因為拍攝週期太長離開了劇組,而在離開時,汪粵竟然花40元請接替者徐少華吃飯。進劇組之後,徐少華面臨的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增肥。徐少華在劇組的時間最長,待了整整兩年半的時間。後來因為考上了大學,徐少華不得不放棄了這個角色,而隨後的接替者為遲重瑞,如今當年的取經人已經“嫁”入了豪門。
而《紅樓夢》中的演員更是經典,特別是林黛玉的扮演者林曉旭,在她之後,影視作品中,幾乎無法找到可以和其相媲美的演員。除了演員、扮相之外,作品對於實景的忠實,也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作品的質量。雖然《西遊記》中有許多假山等設施,但是在創作時,依然結合了大量的實景。而且在拍成影視作品的四大名著中,《紅樓夢》的評分是最高的。
這實屬非常不容易的成績,要知道,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也是唯一一部沒有根據歷史故事,而由文人根據自己的見聞,所獨立創作的現實主義鉅著。而且由於原著後40回的缺少,所以《紅樓夢》的原著故事內容至今成謎,雖然後來高鶚續寫了後40回作品,但是其故事版本,卻一直不被許多紅學專家所接受,為了讓故事更加接近原著,在寫劇本的時候,《紅樓夢》的幕後團隊,聚齊了幾大紅學專家,對故事內容進行了全新的創作。
從以上的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這兩部作品在創作時,受到的外界干擾很少,其主創團隊僅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呈現出更高質量的作品,而這些衡量這些作品的標準,則完全出於對原著故事的理解,已經結合歷來觀眾對兩部作品的看法。這些實事求是的藝術態度,最終造就了兩部曠世經典。和當年吳承恩創作《西遊記》,曹雪芹創作《紅樓夢》一樣,用心了,就會得到好的作品。這些故事,造就了這些經典,而對於那些付出的人而言,這些僅僅是他們人生中一段值得回味的往事,就像現在許多觀眾去品味曾經看這兩部作品時的回憶一樣。